西风醉(131)

作者:十三弦声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是呀,”冯楚英道,“敲了三天。”

“那你炒钢难道不需要时间吗?”

冯楚英无辜道:“所以这不是炒钢法炼制的。”

程子耒:……

一时噎住,只觉得这面容秀气的年轻人着实有几分令人讨厌。

宋珩拿过刀,赞叹道:“真是一把好刀,不如我来试试吧!”

程子耒不服气地招来几名亲兵:“那就试试!”

架势拉开,宋珩一人一刀,五名亲兵手中是与程子耒同一批的陌刀。

程子耒的亲兵都是将门之后,多少有几分傲气,并没有把这闲散王爷看在眼里,反而存了几分下马威的心思。

“一起还是一个一个来?”宋珩问道。

这话落在亲兵们耳朵里,却无异于是挑衅。

“自然是一个一个来,您是王爷,我们怎能以多欺少?”

宋珩点点头,似乎颇为遗憾:“那好吧。”

为首的亲兵心里憋了气,身形一动便攻击了上去,宋珩不动如山,只一双眼睛刹那间变得雪亮。

亲兵挥刀劈上去,宋珩不闪不避,单手持刀,后发先至,也不知他是怎么做到的,“咔啷”一声,亲兵砍了个空,刀身一震,已然被斩落半截。

宋珩也吃了一惊,停下来看了一眼手中刀刃,连一丝卷折都没有。

他直接朝着剩下四个人攻去。

剩下四个人见老大落败得轻描淡写,心里气得不行,也不管什么单纯拼武器的事了,真刀真枪地打了起来。

宋珩身姿飘忽,看着不显山不露水的,可手上力道极大,他倒是谨记着自己的任务,不为伤人,只为试刀。

咔啷——咔啷——咔啷——

接连的脆响,宋珩在密集的攻势之下,没有碰到对方一丝一毫,自然也没被对方碰到一丝一毫,只干净利落地直接砍断刀身。

还剩最后一个,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见刀看过来,不拿手中武器格挡,却用身体去挡。

宋珩拿着与他气质完全不匹配的刀,一瞬间耍出了剑仙飘逸出尘的气势来,长刀如虹,刀尖轻巧地点在对方刀柄之上,接着力道在半空之中扭转攻势,同时刀尖一挑。

对方的刀脱手而出,宋珩于半空之中双手持刀,力劈而下。

刀身一分为二。

宋珩收了刀,不满地看了一眼程子耒,略有些恼怒道:“都说程将军治军严谨,今日一见,大失所望。”

他说的是最后那人避而不战,试图用自损的法子来给宋珩添麻烦的事。

程子耒老脸挂不住,怒道:“下去自己领五十军棍。”

亲兵们敬畏地看了一眼宋珩,心里对这闲散王爷暗暗惊奇,被罚了也无话可说,自去领军棍了。

宋珩最后那一刀着实令人惊艳,就连程子耒也不得不服,宋珩递过刀,韧口完好如新,程子耒心中暗暗惊叹。

这刀,假如真的是两个人三天、不,哪怕是两个人七天呢,假如能做到如此效率,那给他半年时间,整个镇西军必然焕然一新。

冯楚英递上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似乎知道他在想什么:“这里是灌钢法的冶炼方法,熟练的冶铁匠人一看便会,配比上是我们后来补上的实验结果,最好的配比结果便是这把刀,出炉之时,破甲三十。”

程子耒脸色变了几变,还是道:“你就这么给我了?这对你有什么好处?”

冯楚英道:“嗯,您大规模炼钢的话,势必会用到大量的煤石,我恰好发现了一处煤石矿场。炼钢法民间不可擅用,但煤石开采在民间还是自由的,我想向您把那块矿场要过来,当然,我会给钱。”

程子耒一愣,这灌钢法倘若是真的有着远远超过炒钢法的优势,那钢铁也不一定是用于武器锻造,他本来以为这个姓冯的是想谈钢铁买卖,却没想到谈的却是煤石买卖。

冯楚英道:“您不用怀疑,钢铁乃国之重器,并不适合普通人插手,您是皇上最信任的将领,要不然也不会将镇西军交予您的手中,有晋王为我作保,我的来路想来您也不会担心,总归不可能是叛国逆党之流。”

“相比于钢铁,我更看重煤石,从前煤石用途不广,那是因为它的许多特性还未被发现,除了冶炼钢铁之外,我还有其他的路子想要尝试,若是能够成功,那必然是有利于整个西京城百姓的民计民生。”

程子耒沉默片刻,又看了看晋王。

其实晋王能出现在这里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没什么好值得怀疑的。

“我会差人去实验你说的灌钢法,七日之后,倘若你所说的话没有夸大,那我便把那处煤石矿脉给你,但根据矿脉开采惯例,后续所得收益,当按照比例上缴国库。”

冯楚英摇摇头:“我自当按律法上缴收益,但我等不了七天那么久。”

“七天都等不得?”程子耒皱眉道。

冯楚英道:“其实我急着要那片矿脉,是因为我有家人在探矿的时候迷失在山中,我急需人手寻人。倘若程将军信得过我,”

她顿了顿,重新道:“倘若程将军信得过晋王,请借我三千精兵搜山,晋王可为我作保,绝不利用您的士兵做出主动伤人之事。”

程子耒下意识挠了挠头发,又去看晋王。

宋珩想了想,掏出个琉璃令牌来:“这是陛下准许我来西京城的令牌,还请程将军不要怀疑我有别的想法。”

程子耒:……

晋王拿着小皇帝的令牌借兵,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

圈一个煤矿,更是小事儿。

“行。”

程子耒拍板。

冯楚英心里一松。

旁边的宋珩全程当了个工具人,这会儿神情还有些恍惚。

三千精兵,就是推,也够推进奉山坞了。

更何况,这位小王爷直接把奉山坞给买下来了。

她就是把整个山给铲平了,那也是在自家矿上作威作福,谁也管不了她。

宋珩心情很复杂。

甚至还有点想为败寇叹一口气。

就这么几句话的功夫,自家的宅基地被人给买了。

第九十六章 我不想母亲死•★

按照当下的律法而言,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购买土地都需要繁复的审查手续,而且土地面积大小、山地还是田亩、水田还是旱田,都有严格的规定。

但开矿偏偏是个例外。

因为两年前迁都,宋琮一连颁发了七十八道政令,大到税收减免,小到鼓励耕种,全部是为了促进百姓休养生息。

其中有一条,就是除金属矿脉之外,鼓励私人开发矿脉,所获收益按比例上缴国库,所圈矿场区域受当地驻军保护。

最妙的是,开发出一个矿脉来,最终上缴国库的收益,与当地驻军将领以及地方官的政绩息息相关。

经历了二十年的离索,朝廷在许多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借助民间的力量来开发一些不涉及国朝根本的矿脉,比如说煤矿、药矿、玉石矿之类,不仅有利于迅速地充盈国库,同时还能给当地百姓提供更多的活命之道。

不过这项政令是有时限的,只在五年之内享有这样的宽松政策,五年之后再出新的政策。

原本宋琮当时是没想到时限问题的,是宋凌反对,他提到在西京道以北有玉石矿脉,但那里的百姓非但没有因此改善生活,反而被加倍地奴役挖矿,且因为缺乏相应的管制,死在矿上的百姓非常多,甚至诞生了“血玉”的传说。

五年时间,再严谨的政策底下也会诞生出各式各样的“对策”,人的贪欲是无穷的,商人的贪欲尤其如此,宋琮既想利用商人的贪欲来加快发展,又生怕养虎为患。

而将驻军引入其中,其实也是上了最后一道保险,军队纪律严苛,监管擅长钻空子的商人最合适不过。

“你为什么不知道跟程将军借兵进奉山坞找宋凌?”宋珩还是有些不解。

来前宋琮说了,他已经给程子耒去了信,让他配合宋凌,但小王爷却绝口不提宋凌,反而用承包矿脉的方式来借人手。

“因为我并不信任他。”

冯楚英在宋珩面前没什么好藏着掖着的,直接道:“程将军与武安侯一直是竞争关系,一来我不可能相信他会全力相助,二来,我并不希望由他来担一个救过武安侯的名头。”

这话说得其实有几分小女儿情态了,为了维护宋凌的面子,不愿向他的对手示弱求取帮助。

上一篇:被迫和亲后下一篇:冲喜美人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