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醉(117)

作者:十三弦声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云无心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做英雄的滋味不错吧?”

风声寂寂,无人应答。

“父亲。”

这两字从他的嘴里吐出来,又很快被风吹散,殊无一丝温情,倒是有几分凉薄嘲讽。

离开界碑,云无心牵着那匹随他走了很远的白马,缓缓去往下一个目的地。

路过一处河谷的时候,他特地停下来,洗了脸,换了干净的衣服,用随身的匕首剃去胡茬,又把裹满风沙的头发散开洗净。

趁着等头发干的时候,他在河谷两岸摘了不少野花,还细心地搭配了一番。

等一切准备就绪,已经是黄昏时分。

他在山脚下把白马解去鞍鞯缰绳,将它放走,独自一人上山。

山上是承平公主的墓。

墓前,有一个人在等他。

云无心仿若没有看见那人一般,先是走到承平公主的墓碑前,将原本放在那里的一束鲜花扔掉,替换成自己带来的那束。

墓碑旁的女人嗤笑出声:“你还是这么没出息,自己的娘装看不见,来祭拜别人的娘。”

云无心认真地磕完头,才开口道:“我不是在祭拜别人的娘,我是在祭拜承平公主。”

“那你为何要扔掉我带来的花?”

方才云无心扔掉的鲜花鲜嫩水灵,一看就是精心侍弄的品种。

云无心淡淡道:“你的花不配放在这里。”

女人冷笑,声音有几分尖利:“难道你的就配了?你与我有何区别?她若是知道自己儿子所中之毒——”

“母亲,”云无心打断她,终于扭头看了她一眼,“二十多年了,你还是不懂承平公主。”

他站起身来,走近几步,缓缓道:“不是承平公主觉得你的花不配放在这里,是我觉得你的花不配放在这里。”

“还有,我与你不一样。”

“从来都不一样。”

第八十五章 这未免也太可爱了一些•★

宋琮和江柏两人站在汴京城外的一处荒芜矮山之上,从山上往下看,恰好可以看见官道,两人等到日头升起,才看见宋凌一行人经过。

宋凌和冯楚英坐在车架两侧,宋凌手里摇着一支软鞭,两人不知道在说什么,头挨得很近。

宋琮神情一凛,下意识往前走了一步,只恨不得眼睛能瞪得再大一点。

冯楚英微微仰头望着宋凌笑,宋凌扭头四下一看,发现没有人注意,一低头,迅速在她侧颊上亲了一口。

宋琮蹬蹬后退两步,大喘了两口气。

江柏:“皇上稳住!您不是早知道他们的关系嘛!”

宋琮瞪了他一眼,心想,听说和亲眼见到那能一样吗?

他使劲儿皱了皱眉头,努力把视线重新投回去,继续盯。

他看见那对着他如高岭之花一般的靖海王府小王爷,露出一个堪称娇憨的笑来,然后伸手拧了拧宋凌的耳朵。

宋琮:……

是我格局小了。

原来男的和男的之间,也能这么甜的吗?

车队后面是大皇子和周太医的马车,周太医坐在车里,大皇子赶车,几个随从打扮的亲兵骑着马跟在后面。

一直到车队走远,宋琮还在愣愣地望着他们离开的方向。

江柏忍不住道:“皇上,您想送他们,何不去五里亭等着呢?”

宋琮回首在他后脑勺上拍了一把:“你懂个屁,朕不是来送他们的。”

“那您——”江柏习以为常地揉了揉后脑勺,有些不解。

宋琮阴着脸,十分不雅地蹲在山巅大石头上,不时掀起眼皮看着那越来越模糊的车队背影。

好半晌,才犹豫道:“我昨天……看了靖海王世子托我哥送我的那一箱子书……”

“噢《岭南策》啊,我昨天跟着瞟了两眼,字儿太多了,我眼花犯困。”江柏随意道。

“我懂靖海王世子的意思,那箱子书是在向我投诚,意思是告诉我,冯家从来没有自立为王的打算。”宋琮一只手捡了根树枝,在地上随意划拉。

“他不仅是代表冯家向我投诚,也是在替我哥去西京道一事向我作保。”宋琮烦躁道,“他们还是不信我,我知道的。”

江柏无所谓道:“那又如何呢?我师兄对您不好吗?”

宋琮黑着脸:“……好。”

江柏打了个哈欠:“那您跟靖海王世子争什么宠呢?”

宋琮:……

“你在说什么胡话?!朕要砍了你!”

江柏摆摆手:“下次,下次,您还没说呢,天没亮您就拖着我来这干啥来了?难不成就为了偷窥人两口子打情骂俏?”

宋琮气得踢了他一脚。

什么糟心玩意儿。

要不是看在宋凌的份儿上早砍八百回了。

“那岭南策上,有两种字迹。”

江柏不走心地拍马屁:“皇上您眼力不凡。”

宋琮就知道跟这玩意儿讲不通。

昨夜宋琮挑灯看了半宿,《岭南策》多达上百本,皆为手抄书,分《岭南疏论》和《岭南农事》《岭南工学》《岭南商道》四大卷,《岭南疏论》主要讲述岭南的地理、气候、人口总论、风土人情、历史遗留等,后面的三大卷则是针对各个领域进行了详细的记述,有实例,有构想,也有实施之后的效果记录。

值得一提的是,每次记录都会留下时间,以便于查阅,且很多项目从提出构想,到着手实施,再到记录结果,从一开始便预留下了足够的篇幅,方便后续增补修改。

比如说织机一项,乾圣元年出了织机改进图,乾圣二年建立了五十人规模的实验作坊,记录下织机成本、人员培训难易度等,到乾圣三年,又补进了这一年来作坊的产出、织造娘的收入等。

然后宋琮便发现了一件事,那就是大部分最开始记录下构想的笔迹是一个人的,但往往后续的实施和增补修正是另一个人的。

尤其是近两年来,几乎所有留下过明确时间记载的笔迹,都只属于后来的那个人,而原本的笔迹最后留下的记录,是在《岭南疏论》的最后一段话,写于两年前的四月,用的是炭笔。

“岭南山高水长,不可脱离于中原而独活,中原盛则岭南盛,中原衰则岭南衰,所图所想,一愿中原大地长盛久安,二愿岭南百姓富足安康,三愿小妹一生顺遂。”

两年前的四月之后发生了什么,宋琮不知道,但宋琮知道,两年前的二月发生了什么。

二月,宋凌北伐。

宋琮用树枝把地上划拉得乱七八糟,脑子里念头一个比一个匪夷所思。

“你知道两年前的四月,岭南冯家发生了什么大事吗?”

“知道啊!”江柏理直气壮道,日头已经上来了,他有些热,寻了个矮树,自顾自蹲到了树荫下。

宋琮吃惊道:“你竟然知道?”

江柏龇牙一笑:“全容城都知道好吗?岭南冯家小姐嫁衣出城,带着粮草物资前往西京道寻夫,也就是我师兄,武安侯宋安之。”

宋琮这才想起这茬,当初赐婚的时候可是听过这个故事的,只是当时没在意时间。

当初宋凌突然找他要赐婚圣旨,言辞凿凿,说他与冯家女早有婚约,又于西京道情定三生,想完婚了却夙愿,也给冯家一个交代。

宋琮也不是没怀疑过,西京道战事何等惨烈,宋凌治军严谨,对自己尤为苛刻,又怎么会做出阵前与人情定三生这种一听就很不靠谱的事情来,只是偏偏他又知道他哥这桩婚事的确存在,因而便自己脑补借口也许两人只是并肩作战,发乎情止乎礼,旁人不得而知罢了。

但如今想来,确实漏洞甚多。

多到宋凌甚至连耐心地糊弄他一下都欠奉。

换句话说,宋凌可能从一开始就做好将来有一天跟他坦白一切的准备。

而今,或许答案就在眼前。

就在那箱书里。

两年前的四月,离开的人到底是谁。

那个用炭笔写下“三愿小妹一生顺遂”的人……

宋琮豁然站起。

“走,回宫。”

离开汴京的第七天,他们到达了旧都西京,这里纵使已经没落,但也依旧是个大城。

他们赶路赶得比较急,一路上也未曾好好休息过,早已人困马乏,便打算在这里稍作休整,第二日再出发。

有点经验的都知道,出了西京之后,天地便肉眼可见地荒芜广阔了起来,虽然同属于西京道,但西慕岭距离西京至少还有三四日的路程,并且中间难得有像样的城镇可供休整。

上一篇:被迫和亲后下一篇:冲喜美人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