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世家+番外(45)

作者:夫子红颜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真是好字!”吴宽道。“多谢谢老大人割爱了。”

谢棠道:“老大人为国劳心劳力,此画能得到老大人的赏识,也算是这画作的幸运了。”

吴宽和谢棠聊得气氛不错,没过多久,南直隶的贡生前来拜访。谢棠很有眼色地退开,去和徐文省,花寒清和韩涛说话去了。

毕竟人家是同乡,是天然的政治联盟。

他是李东阳的弟子,吴宽就算和他有一场座师之谊也就不过如此了。

他没必要在这里缠着人家说话,惹人心生嫌弃。

华盖殿外

几个礼部的郎中和司礼监的少监拿着名册点名核对。被唱名的贡生上前由礼部官员查看。他们将来人的面貌与名册上的一一核实,防止有人作出替考之事。

因为每年的贡生都有三四百人,因此察看的时间也不短。此时正是二月,春寒料峭、乍暖还寒。天气的确寒冷。不过好在今年这些贡生的家境还算可以,大家穿的都还算厚实。因此也没有出现往年在唱名时被冻晕过去的事情。

谢家谢迁、谢迪和谢正都是参加过科举的,经验丰富。早早地就寻出一块极好的雪狼皮,做成了一件雪白色的大氅给谢棠穿着。如今他轻裘缓带,站在保和殿外等待。长身玉立。当真是一位翩翩佳公子。

他站在贡生们的第一位,光是风姿,就让人心驰。

等到司礼监少监唱完名后,派了一个小黄门进去禀告。没过多久,殿内走出一位着红色锦缎太监服的大太监,正是陛下身边的英云大伴。

这位英大伴道:“陛下召见诸位贡士觐见。”

众人行礼道:“谨遵陛下旨意。”

第56章

众人敛裾轻声走进华美庄严的华盖殿。低头垂手按照礼部官员教导的规矩向御座上的天子行礼。天子叫了起后才起身, 垂着头不敢直面君颜。

主考官吴宽在时辰到了后带领诸位贡生祭拜至圣先师孔子,念完祝词后点燃上三注龙涎香。

弘治帝在众人祭拜完孔子后对吴宽点头。吴宽捻起殿试计时的香,插到黄金制成的香插里。

英云大伴带着一众司礼少监督引领众生进入考场, 安排他们逐一落座。

殿试时的座位顺序, 是按照会试名次排列的。谢棠作为会元, 自然坐在第一张距离御座最近的椅子上。

须臾,素白宣纸被发了下来,上面的墨字是殿试的题目。

只见上面写着:帝王治天下, 以仁义行天意思。追溯古仁德圣贤君主。尧舜禹汤,唐宗宋祖。莫不以仁爱之心治天下。朕自临祚, 焚膏继晷, 不敢稍有懈怠。唯恐置天下于水火, 堕祖宗之遗风。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生之事在于粮秣。今向诸生问策,天大寒,北疆常饥馑, 当何如?

谢棠看着那行墨字,沉吟了许久, 撩起袖子磨起了桌子上的墨锭。

众贡生刚刚看了一小会儿卷子,还没有想好要怎么写这篇策论。就听到了阵阵脚步声。众人偷偷地瞥了几眼,忙收回自己的视线。原来这脚步声的主人正是皇帝、主考官、内阁的几位阁老, 以及六部尚书。

谢棠继续磨着墨, 磨好了后拿起狼毫水笔蘸了墨水, 开始在画着红线的宣纸上写着自己的文章。

——子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天子承天之德,治国以仁, 扛天下鼎,夙夜忧叹,以致今日之河清海晏也。

——天子为北辰,诸公为众星也。棠微末书生,卑鄙斗民。不敢妄议朝政。唯粮秣之事,或有几许言论。”

——中兴艰难,然则粮秣之事,乃苍生大事。农桑之事,为国之筑基。不可见弃也。学生有策,书之于下。

——边疆疆域广阔,或可加以畜牧,农牧两得。

——或可开荒,迁移流民至边牧之地。

——学生听闻海上番邦有高产作物,产量高且抗旱抗寒,可出海寻之。若得此良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学生游学北疆之时,曾听闻乡野老人讲种田技巧。始知农间稼穑,亦为深厚学问。故建议以利换取农间巧记,辑录成册。可以此通谕天下,以增加山泽粮产。

——边疆军户可屯田。

——可立法度,若饥馑之年投机倒把、屯粮抬价者,处重刑。

……

一字一言,都是实用言语。

一词一句,都是直接建议。

他已经不想用华美词藻来感染天子,只想用质朴语言把这张卷子写完。他每写一个字,都会想到弘治十二年寒冬里饿死的北疆百姓,都会想到那年被围城的时候的无力。

他的一腔热血,一腔孤勇都被他自己写在了这张纸上。

他想,既然皇帝出了这道题目,那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他定是要让弘治帝看到这篇文章的。

如果有了番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北疆几十万百姓,至少不用饿肚子。

仓廪足而知礼仪,他写道。若温饱尚不可得,安有礼义廉耻之心邪?

事实也的确如此。当最基本的生存都无法保证的时候,谁会去管那些其他的乱七八糟的礼仪廉耻?

粮食乃国家之本,亦为军队之本。

没有粮草,怎么打仗。

他写地入了神,下笔如有神助。一手极其好看的馆阁体落在纸上,抒写着少年人的良善,理想,与野心。

因为对北疆百姓心怀悲悯,所以良善不灭。因为想要天下和乐,所以理想不死。因为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野心勃勃。

到了午时三刻,谢棠平静地放下了手中已经被检查过几遍的卷子,把它誊抄在答题纸上。墨干了后举手示意已经写完。然后把卷子交给了前来收卷子的中官。

“多谢少监。”谢棠低声道。扶安摇了摇头表示不用,然后拿着卷纸往御座前走。

卷子还没有送到考官的手,韩文就把卷纸抢了过去。看了一会儿那张卷子后,眼睛发亮地道:“陛下。快看这张卷子!”

弘治帝道:“拿过来我看看。”

其他几位考官眼中露出了不赞同的神色,但抵不住弘治帝皇帝的威严。

“好!当真是好!”弘治帝看了两眼后道:“谢家小子呢?让他过来见朕!”

扶安听了,忙过去宣那位谢小公子。

谢棠此时已经是收拾好考篮,刚要上前去叩拜谢恩后离开华盖殿。

扶安过来后道:“谢公子,陛下召见。”御前的都是人精,此时他的态度比刚刚要好上三分。

谢棠心知这是好事了。要不然这位少监的态度不会这么好的。

他放下考篮,敛裾前行。跟着扶安走到御座之下。叩头行礼道:“学生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福,长乐无忧。”

弘治帝道:“起来吧。”谢棠起身后,弘治帝问道:“边疆屯田,现在已经在国朝施行。然,屯田军队纲纪败坏,战力低下。当何如?”

谢棠朗声道:“仆有三法。一可令军队分为屯田军队与作战军队。屯田军队屯田开荒,作战军队可多发粮饷,加倍训练。二可令北疆无地贫民佃军户之田,佃金减少。如此百姓佃田花费减少,军户也可从耕地之中解放出来。三可令行伍勇士于升平之时教习边疆贫民习武,一来可令边疆百姓有战力,若遇战事,征兵时训练新兵时间减少;二来边疆百姓狩猎水平提高,也可解决小部分粮食问题;三来可以不致使边疆军士无事可做,荒废军纪,潦草度日。”

弘治帝点了点头。吴宽听着也止不住地点头,心想,杨一清想要提携的那个后辈,恐怕是无缘状元了。

先不说现在天子有多满意这位年轻的谢家子。也不说这篇文章的确是真材实料,锦绣文章。只说谢于乔是状元,谢家子之前又得了解元与会元。这一门四进士,祖孙两状元。再加上小三元的美称,又有哪个统治者不动心?

这可是国朝文气兴盛的象征!

吴宽正想着的时候,这张答题纸已经传遍了在坐所有的考官和阁臣。李东阳和谢迁为了避嫌都没有看这张答题纸。到了吴宽手里的时候,只见这张答题纸上的评分都是上上。

天子的意思已经十分明显了,而且这篇文章的的确确锦心绣口。再加上西涯公和木斋公的脸面。没有人会不合时宜地给出天子不想要的答案。

“你说海外番疆有高产作物?可为真事?”弘治帝道。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