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世家+番外(30)

作者:夫子红颜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谢棠担心地问道:“那老师?”

李东阳道:“你不用担心。”他心里万分平静:“这次科举,虽然由我主持,但我李宾之可不是出题人。”

果然不出李东阳所料,三月初五大朝日,给事中华昶当庭上书,弹劾程敏政鬻题,道:“闻士大夫公议于朝,私议于巷”。又云:“狂童孺子,天夺其魄,或先以此提骄于众,或先以此题问于人”。

弘治帝当即命人前往礼部把已经封存好的卷子找了出来。把这件事情交给礼部探查。

礼部的官员重新审阅程敏政批阅的朱卷,以及他决定录取的考卷后,发现没有问题。对已经录取的三百份考卷。当时批阅试卷时全部主考官在场拆密封,核对考号,核对姓名,这不会又任何差错。礼部官员在把所有考卷中考官做的批注都一一作了比对,没有发现问题。

若是这样的话,那么没有证据证明程敏政泄露考题,至少在考场泄露的可能微乎其微。,这怎么办?但考场舞弊是大案。如果华昶是诬告,他将以同罪论处。这场弹劾根本就不能够不了了之。明孝宗最后把这个案子交给了锦衣卫指挥使牟斌。

因为这场舞弊案,李东阳决定让谢棠待在自己府上。今天李东阳回府后,谢棠问道:“老师,现在情况如何?”

李东阳揉了揉太阳穴:“只怕是不好,这件事已经交到牟斌的手上了。”谢棠眸子闪了闪:“陛下没有走刑部?”李东阳道:“陛下震怒,这次无论如何,只怕是程克勤都得不了好了。”

唐寅和徐经还在客栈里住的好好的,结果天一亮就看到一队着飞鱼服,挂着绣春刀的人把客栈围了起来。外面有一个锦衣卫小旗在维护秩序,拿着锦衣卫的令牌道:“锦衣卫办事,闲杂人等退散!”

唐寅本来科举落第,正在屋子里酗酒。被这些人抓起来的时候喊道:“你们做什么?我可是有功名在身的举子!”

为首的那个百户冷冷地笑了一声:“举子算什么?我连尚书都抓过!”

翌日,同在考场担任考官的一位给事中林廷玉,弘治帝上书举报程敏政在阅卷和决定录取的过程中的疑点。他说当时程敏政正在阅卷,听说有人指控他出卖了考题,他惊慌失措,道“或健仆为银泄题”。然后把已经通过了的考卷中答出他出的那道试题的考卷挑了出来,让其落选。这就是徐经、唐伯虎落选的原因。林廷玉指控程敏政销毁证据,这才在礼部审查的时候没有错漏。

“老师,若是事情当真如林大人所说。那么证据确凿,林大人和华大人等为何不在当时就上书奏报给皇帝,而是直到现在才纷纷弹劾。”谢棠问道。李东阳意味深长地冷笑了一声:“昨天林廷玉见了傅瀚。”谢棠有些疑惑,这傅瀚又与这次的舞弊案有什么关系?

李东阳为他解惑道:“傅瀚想要礼部侍郎的位置。”

谢棠明白了,这是要把程敏政搞垮,自己好补上程敏政的位置。

案件闹得很大,朝野皆知。弘治帝在华盖殿里不知道气得扔过多少杯子。想要礼部位置的人一日日的施压要处决程敏政。但是南直隶一系想要保住程敏政的呼声也难以让他忽视。这些老头子把难题丢给了他,自己却去逍遥自在!真是可恨!

最后皇帝决定午门会审,由三法司,就是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联合审理,自己主审。他一方面暗恨这些大臣在朝堂给皇帝施压,挑战自己的权威。另一方面又恨程敏政怎么能够如此不小心,着实是辜负自己的信任。

在午门审案时,徐经面对皇上和众位官员终于说出了所谓的“真相”。

徐经交待说,他和唐寅去年到北京的时候,仰慕程先生的学识与人品,于是拜他为师,交钱求学。当时程先生还没有被点为考官。

那时程先生给他们除了一些题目。在他们做完了之后,觉得这题目很是深邃冷僻,于是把内容在举子间传阅讨论。后来程敏政被点了考官,会试时出现了先生教过的题目。但这并不能够说是他们买了考题。

最后程敏政被定罪为“临财苟得,不避嫌疑。有玷文衡遍招物议”而被罢官。华昶也被以“言事不察”的罪名被除以廷杖。唐寅和徐经则是以“夤缘求进”的罪名被革了举人的功名,又道终身不可科举,一生只可为小吏,以赎徒免除牢狱之灾。

终究,这个世界上的真相难以探查。光明的极致是黑暗,更何况这污浊肮脏的凡俗世界。正义虽然会得到伸张,可是被黑暗陷没的人,却永远不会再次拥有拥抱光明的勇气。

第38章

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

竟已又是深秋时候。

锦衣公子骑着高头大马,身边跟着一位同样潇洒俊秀的游侠儿。

当真是应了苏东坡的那句“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柳楚蜀!”谢棠拎着一只大雁过来。“看, 我射下来的大雁!”

柳楚蜀手中拎着一只已经咽了气的兔子笑道:“那今天我们还挺有口福!”

谢棠在九月完成国子监的学业后前去游学。只带了两个亲卫和足够的银票, 剩下的只是简简单单的行李。东西大多是路上买的。

没想到刚出京没多久,就遇到了柳楚蜀。因为柳楚蜀也去北疆,两队人马遂结伴前行。

如今正是十月秋高气爽之时, 这一帮人已经到了宣府。

谢棠想要领略边境风光,打算在宣府多待一些日子。柳楚蜀听了后和他一拍即合, 他正想置办一些北疆山货等到来年开春回京售卖, 因此也和谢棠一起留在了宣府。今年秋天冷的早, 现在才十月上旬,就已经要穿绒衣夹衣了。

这一日,谢棠在柳楚蜀以前在宣府置办的宅子里写游记。

他写的这本游记,说是游记, 倒不如说是一个记录的册子。里面虽然有山水景色风土人情,却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大多数记录的东西是地形山川河流, 各地粮食种作,商品价格以及各地豪强书院名士土匪名姓。甚至还记录了各地百姓对当地官员的评价。

柳楚蜀曾经看到过谢棠的这本游记,笑道:“你这记录的, 真是比锦衣卫还全!”

谢棠反问道:“你做过锦衣卫?知道的这般详细?”

柳楚蜀陪笑道:“我不知晓锦衣卫的行事, 但是我是知道的, 便是刑部捉拿犯官,查的也不会有你仔细就是了!”

谢棠道:“打趣我作甚?我不过是记录一些市井奇谈,哪里当得了真?”

柳楚蜀却道:“空穴来风,未必无因。或许你今日记录的这些哪一日就用的上了呢?”

谢棠正在写着东西时忽然听到门响。原来是柳楚蜀突然推开了书房的门, 走了进来。柳楚蜀的披风上面竟然已经有了轻薄的积雪。

“今年已经下雪了吗?”谢棠讶异道。“这么早就下雪了?”

柳楚蜀道:“没错,今年下雪的确下得早!厨房上的娘子看今天天凉,特意准备了暖锅。肉食是今天早上新宰的黄羊!”

谢棠听了笑道:“好,走吧。”说完后,拿出柳楚蜀放在架子上的伞,跟着柳楚蜀去了暖阁。

暖阁里的小火炕被烧得热热的,屋子里还有着炭笼,暖暖地熏人欲睡。桌子上放着热酒的黄铜炉子,炉子上的小铁壶里散发着花雕的酒香。

谢棠坐在炕上,笑道:“这屋子暖和的很!”柳楚蜀道:“还不是因为这屋子小,又有这么一铺火炕。”谢棠道:“这火炕当真是好极!等到我回京后,一定找几个巧手的工匠给我自己盘上一铺火炕。”

两个人浅斟了几杯,厨房上的几个婆子端着炉子炭火和铜锅过来。那铜锅里已经放好了煮好的汤汁,,几个婆子把东西收拾好后,把铜锅架在了小火炉上。不大会儿,汤汁的香味儿就已经煮出来了。

这时,刚刚出去的婆子们又回来了,手上拿着一盘盘的菜,有几盘生的黄羊肉,又有一盘酱牛肉和一盘狍子肉。蔬菜没有什么,只有小白菜,豆腐和早早就窖藏好了的白萝卜。都切成了薄薄的片。又有许多种酱料,都放在白瓷大碗里。

谢棠和柳楚蜀拒绝了几个婆子要留下来伺候的建议,柳楚蜀道:“你们也去厨上,给自己也煮上一些菜肉,我记得张屠户今晨送来了几十斤的猪肉,你们也多煮上些暖暖身子。”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