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道谢也不言语,一副缩头缩脑的模样看得人上火。
“站住!”周老先生气极“教你这么久的礼仪道德你倒好,忘得干干净净,既如此,回去便把书抄一遍”
何守文点头应是。
何大牛见这孩子瘦瘦小小,被训得不敢抬头,可怜兮兮的模样格外惹人心疼,走上前去摸摸他的头,又开口劝周老先生
“莫急,孩子还小,多教着就会了……”
没想到这孩子头埋的更低了,何大牛心下奇怪,天将亮未亮,也是时候收拾东西去东街了。
何守文一溜烟跑了,周老先生也无法,抱拳告辞,何大牛赶紧回礼。
“这孩子是谁家的?怎么周老先生……”
“周老先生从人牙子那买回来的,年纪太小干不了活。现在跟石头一起念书呢”
何大牛恍然大悟,难怪周老先生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
“说来也巧了,这孩子跟石头长得像,一个模子脱出来似的,周老先生把人带回来,估计也是这个原因。”
“跟石头像?那孩子没抬头,我没见着脸,下回见到我要仔细瞅瞅。走吧,先去东街”
何大牛把东西装好,何霜降回屋去拿麻花,昨个儿最后买麻花的婶子还说今儿要过来买十斤哩。
紧赶慢赶,还是有些迟了,待摆好东西街道上已经有不少人了。
放卤蛋的盆子一打开,就有不少人循着味儿过来了,何霜降还看到不少先前在城外盖窝棚的工人。
有个笑面儿她印象很深,那笑面儿显然也记得她这摊子的口味。
“给我拿两个,那边是什么?麻花?怎么卖的?”
那笑面儿指着放麻花的木桶子,何霜降做的麻花小,今个儿她把甜口跟咸口两种味道的都带来了。
“十文钱一斤”
“这倒是比铺子里便宜多了,给我来半斤”
“好嘞”
何霜降麻利地帮人包好称好,又塞了几根麻花进去“承蒙您关照我生意”
原本瞧着就乐呵的笑面儿更是乐得见牙不见眼。
何大牛又给夹了两颗卤蛋,一齐用荷叶包了,等人付过钱,憨厚地冲人摆手“您下回再来”
边上为了不少人,见有人问都没问就买了,都有些好奇,一个街上,卖水煮蛋,茶叶蛋的都有,就是没有卖这卤蛋的。
隔壁摊子是卖阳春面的,桌上坐着不少客人,闻着这边的味儿直咽口水。
要说清水城里有钱的人家多,口袋都装着银钱,也不肯亏待自个儿的肚子,实在馋的紧了,就冲着边喊,让何大牛送过去。
何大牛一早上跑个不停,那边买面的老板都斜眼看这边,无外乎生意太好了。
也不知是谁带了谁的生意,不少人见这面里加上鸡蛋的吃法,看着就好吃,买过卤蛋,也坐到面摊子上,点碗面,嘶溜地喷香。
昨个儿那卖麻花的婶子今儿来的晚了些,笑容满面,手里捧了几个大盒子
“原以为你家这麻花卖的便宜,味道不怎么样呢,想不到竟好吃的紧,快些把这几个盒子都装满,我家大郎过几日要去那姑娘家过礼,多送些也体面。”
“行!知道您回来,特地把家里剩下的都带过来了,您只管放心,今儿尽够的。”
婶子倒是给她提了醒,这卖吃食的,谁家也没有先尝尝的理,都是买了回家尝尝味儿到底怎么样,下回可以把那些碎掉的麻花,装到盘子里,也叫人家尝尝。
第三十一章 守文丢了?
还没一上午, 东西就卖的差不多了,不少人都是奔着卤蛋来的,这玩意儿新鲜,她们都没吃过, 家里有点家底的也愿意花钱尝尝新鲜。
到了中午, 何霜降就收了摊子了, 看样子还是朝食比点心好卖, 不少有钱买点心的,也都是富庶人家,宁可多花些钱去铺子里买。
除非像那位婶子一样,急着去自家儿郎去下聘礼,要买的多, 自然图便宜好看。
得多想些这街面上没有的生意, 若是单单只卖卤蛋,要不了多久,客人就吃腻了,说起来也是托了隔壁卖阳春面那家人的的福, 稍带着她生意都好了不少。
何霜降把早上卖剩的麻花收拾些好的出来,包好拿给人家。
这卖面条的应当是夫妻俩,男人拉面,女人收钱,一早上生意好的很, 直到中午还时不时有人过来。
何霜降把一包麻花拿过去, 那女人笑了笑“客气了,这怎么能白拿你的东西……”
“都是挨着的,一上午借您的光,生意不错”
那女人听这话, 也颇为自得,收下东西,道了声谢,转身忙去了。
何霜降也没再说话,跟她爹一起收了摊子。这明儿还是得做些适合早上吃的,一个人手忙脚乱的,摊子还是支不起来,她爹在这就好多了,一个顾着麻花摊子,一个顾着卤蛋。
“明儿一早我再过来,这几天地里活少了,我瞧着这生意是不错”等把东西送回去,何大牛便要回去了。
“您吃了饭再走”
何大牛向来寡言,也不好意思在周家停留许久,自是不肯,何霜降一句话又让他站住了
“顺便带些回去给我娘,家里没人,她指定就随便糊弄两口”
中午回来的有些迟了,石头跟大哥中午都不回来,周老先生既然将大厨房给她用,又分了屋子让她先住着,每日饭食她自然得精心伺弄。
原本想找个厨子,现在厨子也不用找了,何霜降也乐得这样,免了每天来回跑。
近来周老先生胃口不太好,吃不下,油腻的就不敢做了,春天腌的一坛酸笋上回来的时候也带过来了,南边竹林多,春笋冒头,弄回来泡在坛子里,腌制过的酸笋口感不似新鲜笋子那样略微发涩,反而脆脆嫩嫩,别有一番滋味。
酸笋汤做法也简单,基本上人人都会,不过要是做的让人印象深刻,吃了一回忘不了下一回,还得需要技巧,外加何霜降这双巧手。
酸笋切丝,过一遍水,这样酸味儿能小些,有些不习惯酸笋味道的人也能接受。
待酸笋过了一遍水,再把胡萝卜连同泡发的木耳切丝。
等水烧开放三丝,加油加料,最后一个鸡蛋搅匀,借着开水冲熟,何大牛在底下添柴禾,想着好久没吃上大丫做的饭食,怪想的。
何霜降无论做什么饭食总有种行云流水之感,加上无论放盐或放醋心里有谱,手上有数,每回都是刚刚好,一丝不多一丝不少。
最近城门口好多偷着卖茭白的,何霜降早上去的时候遇到,买了几根,中午清炒一个。
这两个菜也就够了,没几个人,多了也吃不完,周老先生是不吃剩菜剩饭的,何霜降也不爱吃,她感官灵敏,总觉得吃着味儿不对,所以每回做饭食,分量都把握的刚刚好。
柴火锅煮饭掌握好火候,外面会有一层锅巴,吃起来喷香,就是费牙。
等锅里饭冒气泡,端着调好的鸡蛋羹放进去蒸,这鸡蛋羹周老先生每顿都要吃上一碗,好克化,还养人。
单分出一些装在碗里,等下她爹顺便带回去。何大牛不肯留下来,就多装了一些,等回去跟张氏一起吃。
酸笋汤没上桌,就惹得人垂涎三尺了,何大牛帮着收拾好桌子,周老先生也很是客气,拿了一个小匣子,递给何大牛
“前些日子才知道,平顺这孩子腊月里就要成亲了,也没备下什么礼,你替他收下,回头交给他”
平顺就是大郎的大名儿,乡下人孩子小时候都按顺序叫的,往后成了亲,就得喊大名儿了,没得混了辈分。
何大牛不知道里头装了什么,也不敢接,生怕东西太过贵重,自家要不起。
“你且收下吧,别管是什么,我一孤老头子,留再多的身外物也没甚用处”周老先生一副生气的模样,何大牛不敢顶撞,只好先接着,回去之前再留下来,叫霜降还给周老先生。
小匣子一接过来,就感觉到这里头怕是装着贵重物件儿,他也做过好几年的跑货郎,见识颇多,这木头匣子摸起来都不同凡响。
“守文呢?回来才瞧见在院儿里玩?往常吃饭第一个的,今儿怎么到这会儿了还不见人”
提到何守文,周老先生又叹了口气“这孩子聪明是聪明,到底是在外面待久了,把性子养左了”
何大牛早上只瞥了一眼,只觉得瘦瘦小小,怕周老先生叫早上闹得那一出生了气,出言相劝“到底还小,慢慢养着便是,性子总会拧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