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养歪不养歪的,说起来这孩子从前寡言,在你这儿性子养的好多了,也肯同我亲近,从前我碰一下都不行的”
“你这一趟要将他接走了吧”何霜降还有些舍不得,家里有个半大孩子,总会多些生气。
赵夫人叹了口气“这一趟是要到苏州去的,心里惦念孩子,这才绕路匆匆见一面,我立时就得走,阿元还得劳你帮着照应”
阿元听了这话,又开始哭,抱着自家娘亲不撒手。
“这一趟……为的是京中的事儿?”
赵夫人沉默,半晌才嗯了一声“最迟明年三月就能见分晓了,成与不成,我这偌大家业能不能活下去,就看上面是谁了”
何霜降将阿元从她手里接过来,阿元不肯,扭得像条泥鳅。
“若是……若是我明年没回来,阿元他……”
何霜降打断了她没说完的话“等你明年三月再来吧,将这小哭包接走”
的确是匆匆一面,也没说几句话,赵夫人就带着管家走了。
何霜降抬头看了一眼天,方才还出太阳了,这会儿天有些阴沉,只怕要下雨了。
石头赶车,她跟阿元坐在后面,阿元从赵夫人离开就不肯说话,何霜降拿蛋黄酥哄都没用。
路过贺家时,看见他家张灯结彩的,回去问了张氏才知道贺家哥哥带着新媳妇回来了,据说那小姐长得十分标致,说话也温温柔柔的,一看就是读书人家养出来的姑娘。
年节时候,山上的人是没法子歇息的,鸡鸭需要人照看,冬日里山上没什么虫子草籽,因此顿顿都是要喂的,自然不能缺了人。
山上有柴火灶,烧饭什么的也便利,不过二人一般都是下山吃,两个大男人不会做饭,寻常都是带些乱七八糟的干粮,放水里煮熟就完事儿。
两个人吃年夜饭到底太冷清,年三十早早喂完鸡就下山了,何霜降照例给俩人包了红封。
今年伙计们拿的都是六钱银子的红封。
第九十七章 西北战乱
何家院子年前也收拾过了, 墙面重新用白石灰刷了,屋里现在亮堂堂的。
家里人多过年也热闹些,今年何家添了小辈,再加上阿元, 童言稚语将一家人逗的笑个不停。
年初二大哥带嫂嫂回娘家, 家里照旧吃前两日的剩菜。
一年到头就这几日能歇歇, 村里不少人聚在一块儿打马吊。一家人打了几轮, 不到天黑就歇了,何霜降赢了十几文钱。
自祖父祖母坟牵来这边,何大牛轻松了不少,逢年节也不再想这事儿。
贺三郎回来了,贺家婶子来串门时张氏还好奇地问, 带回来的那姑娘怎么样。贺婶子笑得眼都眯了
“是个正派人家, 性子也好,我家三郎不爱说话,人也温吞,俩人看着很合得来”
“那你这可捡到宝了, 小夫妻感情好,你来年怕是又要再抱个大胖孙子”
贺家二嫂嫂前几日看了大夫,又有了身子,近来贺家喜事多,张氏也想跟着沾沾喜气。何霜降以前认了贺家二嫂嫂做师父, 自贺云香出嫁, 她就没怎么去过贺家了,不过年节张氏还是会备份礼送过去。
当初跟贺二嫂嫂学苏绣,学打络子,也赚了几个零花钱, 贺二嫂嫂见她有些天赋,不忍心叫她埋没了才收的她,否则谁愿意将自己独门手艺交给别人呢。
不过后来她没在这上头钻研过,因此现如今只会些简单的针法,再难些的就不肯动手了,反正照现在的手艺缝缝衣裳之类的是尽够了。
年前何霜降给自家留了半边羊,这几日一家人都围着吃羊肉锅子,锅子里烫些芫荽或是白萝卜很是不错。
张氏跟贺婶子一道在河边上兴了两垄地,冬日里常吃的小菜去地里弄一些回来就行。晚上要吃羊肉锅子,张氏叫她去地里割些芫荽回来。
这几日天冷,地上结的冰一直就没化过,河面上到现在还有一层浅浅的冰。
何霜降鬼使神差拿了一颗小石头,丢到冰面上,她喜欢听这声音。
后面突然传来一阵笑声,何霜降正准备捡石头的手忽然顿住,一回头,是贺三郎带着一位姑娘朝这边走。
“这丫头是谁家的,好有意思”那姑娘问贺三郎。
贺三郎抿嘴,半晌方才回答“隔壁何家的”
“这位是三嫂嫂吧,可真漂亮”何霜降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
两人互相吹捧了一番,何霜降就拎着菜回去了。
贺三郎看着她离开。
她身量拔高了不少,只是面嫩。因着过年,张氏给做了身红衣裳,领口袖口都镶了兔毛,头上还带着绒花,看着更显小。
初八一早,何霜降就赶着车回城了,石头还在家,他好些日子没回来,这次打算出了元宵再去城里。
许是年前发的红封起了作用,店里伙计干起活都十分尽心。年里基本都是各府过来订席面,来酒楼吃饭的少之又少,这几日不忙,何霜降就想趁这机会去趟扬州,周老先生给了房契,那宅子她还没去瞧过,也看看是在什么地段。
赵二自告奋勇要送她去扬州,只不过一路上只有二人,总归不方便,燕子跟喜鹊也叽叽喳喳吵着要去,说是还能帮着收拾。
想想也是,干脆四人一道去了,若是顺利,还能赶在元宵前回来。
这一趟不光是去瞧瞧周老先生留下的宅子,还顺道看看有没有合适的铺子,有的话她也好尽早盘一间下来。
那些钱本想还给笑面儿的,不过一直没见着他,也不知人去哪儿了。
这一趟来扬州,若是能买间铺子,那还给笑面儿的钱又得往后再说了。
一早鸡叫第二遍他们就赶着马车出发了,黄昏时分才到扬州城。
周老先生这宅子许久不曾住人,一打开门,院子里都是枯枝败叶,墙角四处都是蛛网,地上也是厚厚一层灰。
原本以为是个小院子,不想竟是个两进的大宅子,何霜降有些诧异。
幸好喜鹊跟燕子都来了,否则还不知道该怎么打扫呢。将各屋里门窗打开通风,扫了一眼,屋里没什么贵重东西,不过桌椅板凳上都积了灰。
扬州城不似清水城,清水城到下晌街面上就没什么人了,扬州城据说还有夜市,何霜降也没见过,反正还没吃饭,不如就看看这夜市是怎么一回事。
打听到了地儿,几人就直奔夜市去了。
天一黑那边就亮了灯,沿着河的一条街,摆的全都是吃食或是小玩意儿,许是过年,这市比白天还热闹。
何霜降是随便寻了个小摊,点了酒酿圆子,赵二看着花里胡哨的吃食,也嘴馋了,溜哒了一圈,买了七八样荤菜回来。
这夜市虽说热闹,不过人多也危险,说不准就有拐子或是偷儿,所以几人吃完也就回去了,况且这些吃食味道着实一般,几人总吃酒楼饭菜,胃口都养刁了。
第二天是要去各家酒楼瞧瞧,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儿,今儿街面上比昨儿还热闹,看着有些怪异。
粮食铺子干货铺子都围满了人,越往后人越多,何霜降叫赵二去打听打听出了什么事儿。
还不等赵二回来呢,她自个儿就听到了消息。
西北战乱,我朝大败,守边大将被生擒,如今宁州已经被蛮族打下来了。
这事儿已经一月有余了,就今儿才有人传消息回来,才不过一个时辰的功夫,城里就传遍了。
普通百姓最怕的,无外乎战乱跟荒年。
前些时候听说蛮族一直在生事,这事儿也常见,因此那时候大家都没上心,日子照常过,这回一听我朝战败,皆吓得要屯粮食。
连何霜降跟燕子她们都赶到粮店排队去了,西北战败几个字儿就像咒一样在她头顶上转圈,这要是真的……
到时候恐怕就比沧州大旱那会儿还惨吧。
城中越乱,人心越慌。当铺银楼也多了不少人,都想着要把家里之前的东西卖掉,换些银钱买粮。
何霜降苦笑,沧州大旱那会儿她年纪还小,却也还记得一斗钱都换不来一袋米,她想着买铺子,特地换了八百两银票过来,也不知道够买多少粮食。
买不着的话只能回清水城再看看了,幸好家中粮食去年没卖,自家吃还是够的,不过店里那些伙计总不能不管。
先在扬州买了粮,下午就赶紧回清水城,铺子的事儿以后再说吧。
等队伍到了几人,就剩百来斤米跟白面了,杂粮都卖光了,只是这些白米白面要价高才剩这些,何霜降一口气全买了,这么些就花了二百多两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