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朗下跪:“末将定不负国公厚望!”
于是,赵元朗带着几个亲信及弟弟,在一个吉日率领大军离开汴京,往西北方向行军。
但没几天,军队就听说,朝廷怀疑赵元朗谋反,已严守他们的回归。
军士们人心惶惶,来到陈桥驿休息整顿。
他们看主帅一心一意为前线战事筹谋划策却被诬赖为逆臣贼子,都为主帅感到愤愤不平。
他们军心涣散,无心去前线攻打敌人,夜里在营地喝酒解闷。
赵廷宜在将士当中,假装醉酒而胡言乱语。
“可怜呐!忠臣拼死保家卫国,君主却一心要我们的命!朝廷停发了我们的军粮,这是认定我们要造反啦!”
负责发放粮草的队长是赵元朗的结拜兄弟,他私自扣押了军粮,制造了朝廷不给前线送粮食的假象。
军士们听了赵廷宜的话,也都纷纷附和。
“我们还打什么仗?我们不是被敌军杀死,就是被朝廷饿死!”
赵元朗的朋友说:“我们没有造反,他们都认定我们造反了。我们若不反抗,必死无疑。还不如破釜沉舟,回去与禁军搏一搏,或许我们都能成为新国功臣!”
赵廷宜说:“有道理!当今皇上年幼无知,凡事都依靠太后做主。太后又是个女流之辈,妇人之仁,不懂朝政。如果长期这样,国力必定衰弱。”
赵元朗的朋友说:“赵帅文韬武略,正值壮年,不但擅长军事,还很懂政治。我们若拥立他为新帝,必定受到重用和重赏。”
军士们都心动了,与其被当朝惩治还要被后人唾骂,不如当开国功臣扬名立万。
赵廷宜说:“赵帅听闻朝廷怀疑他,喝了不少酒,在营帐里歇下了。他为人厚道,对君王忠心耿耿。若我们不逼他,他不会轻易反叛。”
赵元朗好友说:“我房中有一件黄色披风。趁他没醒,我们赶紧给他披上。届时他进退两难,必定会选择其一。”
赵廷宜说:“军中会织造的人,等会儿就去把披风改成袍子。赵帅是大丈夫,必然不会甘于给昏庸之主俯首称臣。我们极力劝说,他必定带领我们走向辉煌!”
军士们纷纷附和,好几个人手忙脚乱的把披风做成了一件黄色袍子。
弄好一切,已是三更半夜。
赵元朗在自己的营帐里一直没睡着。他听到众人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才假装打呼噜。
赵廷宜等主要将士进来,给赵元朗披上了黄袍子。
帐外的军士及帐内的军官都一起跪下,三呼万岁。
赵元朗睁开眼坐起来,看了看他们就又看一眼身上的黄袍,问:“你们这是?”
赵廷宜拱手说道:“主帅,我们被朝廷当成了叛军,往前没有军粮可以对抗敌军,往后没有国家可以栖身保命。主帅文武双全,定能给我们建立一个朗朗乾坤的帝国!”
好友说:“请主帅护佑我们,带领我们回家与妻儿团聚,给我们洗清叛变的罪名!”
军士们呐喊,连连请求赵元朗带领他们返回京城。
赵元朗站起来,假装犹豫不决。赵廷宜和好友上手给他穿好黄袍子。
军士们又再次三呼万岁,说如果赵元朗不答应当皇帝,他们就跪地不起。
赵元朗长叹了一口气,忍住笑意说道:“天命难违,朕就顺势而为,带你们回家!”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军士们都因为好不容易劝服主帅而感到高兴。
赵元朗和赵廷宜、好友相视一眼,哈哈大笑。
翌日休息够了,吃饱喝足了,他们离开陈桥驿,沿路返回汴京城。
赵家妻儿在军队出征没两天就去了宋州。
他们离开了京城才派人跟赵玉尘说他们要回老家住一段日子。
此时,军队来到宋州,赵元朗和赵廷宜只是看一眼家人就又要继续赶路。
他们打算等成功篡位之后才接家人回汴京。
符若沂得知二伯和丈夫要回京城夺走柴氏的皇位,心情复杂。
她担心符氏一家安危,跪地求道:“二伯,请您饶恕我父母,放过我姐姐和弟弟!”
赵元朗答应:“只要你符氏一族不与朕对抗,朕必定友好对待。”
符若沂三叩首,希望赵元朗说到做到,希望家族见机行事。
离开宋州,赵廷宜担忧的问:“二哥,玉尘哥哥会不会顽固不化,不肯站在我们这边?”
“不会。”赵元朗自信的说,“赵家对他有恩,他是知恩图报之人。他与我感情深厚,关系如铁,绝不忍心逮捕我而由我被朝廷处死。”
好友说:“可是玉尘将军与太后素来交好,恐怕……”
赵元朗不是很自信的说:“在玉尘心里,赵家肯定比皇家要重要。”
“太后的确是他的朋友,但我们既是他的友人又是他的亲人。他即使不站在我们这边,也绝不会与我们为敌。”
赵廷宜笑了:“那就好,只要他给我们放行,我们赵家就是皇家!”
第 87 章
前锋汇报,城关那边出现了大量将士,而且是前些天北上出征的本国军队。
赵玉尘听了,立马猜到赵元朗造反了。
他命令手下等她发号施令才去皇宫通报给皇上和太后,自个儿立马从皇城奔去禁军营地。
他号令所有禁军以及在京城待命的其他部队,前往城关死守关口。
赵家军来到城关外,看到城墙上早已有许多弓箭手瞄准了他们。
城楼上的赵玉尘俯视底下的千军万马,找到了身穿黄袍的赵元朗。
赵元朗在马背上,冲赵玉尘大喊:“玉尘,我是元朗!请你打开城门,放我们进城!”
赵玉尘眉目清冷:“元朗,你为何不在前线御敌,还敢无旨率军返回?”
赵廷宜:“当今皇上、太后无能,外戚滥权,外国轻视。朝廷诬告我们反叛,不给军粮也不管我们死活。我们不甘屈辱,就地起义,誓要推翻柴氏王朝!”
“糊涂!”赵玉尘猜到那都是赵氏兄弟的借口。
“朝廷并没断粮,也没有怀疑你等有异心。若你们就此缴械投降,我相信皇上和太后都不会计较今日之事!”
赵元朗说:“玉尘,事到如今,我们投降了就必死无疑。何况这并非我一人能够决定,士兵们不会轻易做降兵。”
赵廷宜说:“玉尘哥哥,你我都是赵家的人,如今赵氏一族性命在你手里,难道你要恩将仇报?”
赵玉尘说:“你们叛变时,是否想过赵氏一族?现在皇上和太后都还不知你们造反,若你们就此返回前线,我会护你们周全!”
赵廷宜说:“为时已晚,我们既然起义了,就没了回头路。玉尘哥哥,你二嫂、弟媳和侄儿也都在你手里。”
赵元朗说:“玉尘,我想做皇帝。我生来就是天子之命,如今顺势而为,是名正言顺。你若记得赵家的养育之恩,记得兄弟的竹马之义,请打开城门放我们进去!”
赵廷宜说:“玉尘哥哥,若你不肯开门,我们就硬闯。若你不想我们死去,若你记得爹娘对你的恩情,请你高抬贵手!”
赵玉尘说:“你们居然瞒着我捯饬了这一番动静,还要逼我做奸臣……元朗,你难道不知我是禁军统帅,也是武清军主将?”
赵元朗忐忑起来。
他身后的军士,大部分是武清军,小部分是天雄军和禁军。
如若军士被赵玉尘威逼利诱而听从赵玉尘的命令缴械投降,那他就死定了。
赵廷宜也害怕了,悄声问兄长:“玉尘哥哥不肯放过我们,怎么办?”
赵元朗盯着城楼上的赵玉尘,觉得曲幽大师既然说他是自己的贵人,那他就肯定不会是自己登上皇位的绊脚石。
赵元朗淡定了一点,认为赵玉尘只是一时接受不了他的叛变,觉得再费一番口舌就能哄好对方。
赵玉尘却在城楼上往高空放了一箭:“武清军、天雄军、禁军听令,即刻带赵氏兄弟去边境抵御外敌,不得造反!”
武清军对赵玉尘有很深的感情,天雄军也对符彦卿有很厚的情义,城下禁军对皇家还有忠义之心。
一下子,赵家军阵型溃散。若是朝廷不追究他们,他们也乐意不造反。
赵氏兄弟发现军心涣散,惶恐不已。
赵元朗紧握拳头,非常恼恨赵玉尘。但他不好发火,也没能力与赵玉尘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