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江山+番外(230)

作者:顾言丶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宁衍一时钻了牛角尖,只觉得他那些可引以为傲的“功绩”都变得无关紧要了起来,仿佛为此自得的自己也跟着成了个跳梁小丑。

他心乱如麻,又怕影响宁怀瑾,于是也没提留宿的事儿,跟宁怀瑾一起坐了一会儿,便叫人送他回临华殿了。

宁怀瑾也觉得这时候叫他自己静静也好,于是也未曾说些什么,只临走前跟何文庭吩咐说若是宁衍情况不好,就随时去叫他。

好在何文庭那边一直没来,宁怀瑾提心吊胆地等了半宿,等到紫宸殿那边来了消息说陛下睡下了,才敢自去歇息。

第二日早朝时,宁怀瑾还留意观察了下宁衍的脸色,发觉他神色尚可,没什么疲累伤怀之色,便放下了些心。

宁衍离京两年,终于复朝,场面自是极大无比,殿内殿外乌泱泱站了上百号人,几乎是有资格面圣的都来了。

宁铮的事不必宁衍亲自讲,之后自有大理寺张贴公文。今日上朝,不过是论功行赏,顺手敲打剩下的朝臣,场面大是大,却委实有些无趣。

在前线搏杀过的几位将领自不必说,宁衍借着军功,将当年谢永铭的一品护国公重新还给了谢珏。

郑绍辉也授了四品宣威将军,年后便会动身前往西北联防府,入军戍守边疆。虽一时不是主帅,官职也不高,但明眼人大概都看得出来,这郑绍辉已然搭上了东风,成了宁衍身边的亲信,只等历练着攒攒军功,就好替宁衍接掌西北联防府了。

宁衍倒是没多给宁怀瑾什么封赏,只是授了他禁军指挥使一职,将整个禁军都丢给了他管。

原本的禁军指挥使则以“护卫皇城有功”的名头升了一级,平级调去了安庆府,收拾当地府军和九江府的封地军。

其他官职或升或降,宁怀瑾先前都跟宁衍一起商议过,唯独禁军指挥使这件事宁衍一点风声也没透露过,差点打了宁怀瑾自己一个措手不及。

通常而言,除非朝上缺人,否则宗亲们大多不在朝中担任要职,宁衍忽然扔过来一个这样重的差事给宁怀瑾,这于理不大和。

但堂上坐着的那位小皇帝年轻气盛,又刚刚平叛归来,正是腰杆铁直的时候,自然也没有朝臣敢在这个关口触他的霉头。

宁怀瑾自己也不可能当着众人的面驳宁衍,于是这事儿也就顺理成章这么定了下来。

因为宁越的缘故,宁衍并未在朝上直言舒家的过失,而是只提了一嘴舒家与宁铮有过勾结,而具体罪名则交给了大理寺查办。

但蒋璇毒害圣上之事铁板钉钉,宁衍不想让外头传些宫内的风言风语,于是对外只说蒋璇未曾得手就被发现了。

饶是如此,蒋璇这个皇妃也再做不下去,好在宁衍当初就没打算真正留她,只给了口头上的名分,宗庙未上,册封礼也没行,废起来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儿。

阮茵的人正夹着尾巴做人,自然也不会说他此行哪里不妥。

除此之外,江凌深入敌阵这事儿不能细说,于是宁衍也只说是她是阵前救驾有功,收了她做义妹,以皇姓为封号,封长宁公主。

宁衍还记得在安庆府时江凌跟他说过的“愿望”,于是将自己做皇子时用过的一块麒麟佩给了江凌,叫她往后放心大胆地去“奉旨”游历江湖。

江凌对此倒颇为欣喜,小丫头高高兴兴,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就问江晓寒:“父亲,那我以后若是玩儿得兴起不记得回家,走在半路上没盘缠了,是不是可以进当地府衙去支领?”

江大人无奈至极,倒是宁衍哈哈大笑,连声说是。

宁衍赏罚明晰,朝臣们或升或降都有名目,一桩桩事出有因,极其妥帖,宁怀瑾当时只觉得他一晚过去,已经不再执着宁宗源的事儿了,可后来几天小心瞧着,却发现还是不行。

接下来的两三天里,事情忙乱非常,阮茵启程去往皇寺,大理寺也意思意思查完了舒家,给了个章程出来。说是舒家上下罢官免职,男丁流放西南三千里,女眷流放八百里,林林总总算下来,只有先前被从家谱上划走的舒秋雨逃过一劫。

这些事大多由内阁经办,宁衍只负责最后点头。

宁怀瑾这几天未曾出宫回府,依旧住在临华殿,偶尔去紫宸殿见宁衍时,也经常能看到他对着那只装着先帝遗旨的木盒发呆。

宁怀瑾觉得这样一直下去不大行,有心想找宁衍好好说说,可奈何他刚刚接手禁军,不但要职务交接,还要在短时间内熟悉禁军的内情和宫城内外的部署,整个人恨不得一拆两半地用,连上朝的时间都没有,实在腾不出手来,只能琢磨着等忙过了这阵再说。

今年宁衍虽然免了万寿节,但这两年来积压的百官考绩等事还是乱糟糟忙成一团,内阁和前朝几乎一刻不得闲,每日内阁的烛火都能燃到子时。

大理寺查办了舒家,舒家这一溜空出的缺便要找人顶上,朝堂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忙得江晓寒也是脚不沾地。

以至于宁衍回京后过了足有四五天,他才想起一桩事来。

宁宗源当初驾崩之前,曾留给他一封不许宁怀瑾在三十岁之前成家的圣旨,江晓寒之前算了算宁怀瑾的岁数,发觉他今年正好过了三十岁生日。

那这圣旨按理来说就没什么用了,可毕竟是先帝亲笔所书,江晓寒自己不好处置,就只能交还给宁衍,让他是销毁也好深藏也罢,怎么都他说了算。

江晓寒进宫时还想着,左右宁衍和宁怀瑾的事儿现在已经是铁板钉钉,这圣旨有跟没有也没什么差别。他只要进宫走个过场,把这烫手山芋丢出去就齐活了,却不曾想宁衍会有那样大的反应。

“老师说什么?”宁衍愣愣地看着他手里那卷封好的圣旨,语气显得有些飘忽,又问了一句:“您说这是什么?”

“是先帝的遗旨。”江晓寒说:“先帝曾有言,令恭亲王三十岁前不得成家娶妻——若臣没记错,恭亲王今年已过了三十岁整的生辰,这封遗旨上书的条件已经达成,可以功成身退了。先帝亲笔所书,臣不敢善留,所以请陛下做主。”

宁衍没说话,他像是一时没反应过来一般,手里的笔都忘了放下,饱满的墨汁挂在笔尖上将坠不坠,危险地悬在干净的宣纸上方。

江晓寒等了一会儿,没等到他的回应,有些疑惑地抬起头,看向了宁衍。

然而宁衍神色怔愣,脸色也有些发白,江晓寒皱了皱眉,觉得他这个反应似乎不大对。

“陛下——”江晓寒担心地唤了他两声:“陛下?”

宁衍猛然回过神,他执笔的手一哆嗦,笔尖上那滴墨珠顿时落了下来,砸在宣纸上,将这半封奏折都毁了。

宁衍这才如梦初醒,他草草地放下笔,示意何文庭去接过东西来。

“老师——”连宁衍自己也不清楚,他为什么突然问出这么一句话来。

“皇叔自己知道这件事吗?”宁衍问。

第206章 “既如此,以后选秀之事就不必提了。”

若是江晓寒提前知道舒清辉那也有一封遗旨,他是万万不会挑这个时候把这东西拿给宁衍的。

然而千金难买早知道,江大人自己完全不知道宁衍为何有此一问,于是实话实说道:“陛下不必担心,此事王爷也知道。”

宁衍抿了抿唇,一时间没说出话来。

但他只失态了一瞬便恢复了正常,宁衍神色平静地搁下笔,示意身边的侍女将脏污的奏折拿走,将何文庭递来的旨意展来看细细看了两遍。

“不错。”宁衍说:“确实是先帝的字迹。”

宁衍说着将这封旨意细细地折起来,也不叫何文庭收着,而是顺手放在了自己的桌案边上。

“老师辛苦了。”宁衍笑了笑:“难为你还惦记着。”

江晓寒自然忙说不敢,内阁事情杂乱,百官考绩要在腊月之前梳理明白,江晓寒只是送个东西,也没想在宫里多留。他瞧着宁衍神色自如,便也没把这个当回事。跟宁衍客套两句就退下了。

只是江大人万万没想到,宁衍当时面上丝毫不显,心里却憋了个大主意,转过天上朝时平地起波澜,毫无征兆地就往朝中丢了块大石头。

……但若真要追根溯源,这事儿其实也怪不得宁衍自己。

宁衍眼见着年岁渐长,后宫还空无一人,除了个被废的蒋璇之外连点水花都没有。除此之外,京中这几家能跟宁衍扯上关系的贵女,一个舒秋雨被家世拖累下水,另一个江凌被金口玉言地定成“义妹”,于是难免有其他人心思活络,又惦记上了宁衍龙床上的一亩三分地。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