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保卫战(92)

作者:百媚千娇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月华听不出太皇太后喜怒,更加揣摩不出她的心思,不敢多言,只恭声道:“承太皇太后洪福,月华惶恐。”

太皇太后笑吟吟地望着她,唇角带了一抹微不可见的冷意:“一统长安,此乃皇上多年以来的心愿,皇后举贤不避亲,做得很好。

江山倍有人才出,如今褚慕白立下汗马功劳,你二舅父为此戎马操劳许多年,呕心沥血,如今也终于可以高枕无忧,好生喘息一口气。哀家思忖,天下太平,他大抵是可以解甲归田,把酒东篱了,皇上也应当是求之不得。”

这话说的意味深长,月华心中一凜,太皇太后是在套问以后皇上的打算吗?她分明是在担心陌孤寒借此夺了常家兵权!

这个问题,她考虑过,不过陌孤寒心思高深莫测,岂是自己可以揣测的?

“此次大捷舅父劳苦功高,最是功不可没,皇上英明,岂肯舍本逐末?自然还是要仰仗舅父的。”

“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太平盛世,大都重文轻武,你二舅父除了带兵打仗,就是莽汉一个,一无是处,还有什么可仰仗的?还不及褚慕白英雄年少,乃是可造之材。”

月华这时才听出了太皇太后的言外之意,细思之后,心中一股怒火升腾。

只要有战争,二舅父作为长安王朝都指挥使,镇国大将,就可以得到陌孤寒重用,一统兵权。太皇太后只要兵权在手,那么陌孤寒就会对常家有所忌惮,常家就能在长安的朝堂之上屹立不倒。

而如今,褚慕白横空而出,短短一个月便结束了这场拉锯五年的战争,长安太平,那么陌孤寒便有理由逐渐消减常至义手中的兵权,常家也就岌岌可危。

月华原本是常家人,按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她心底也盼着常家能够在朝堂之上呼风唤雨,自己这后位也就坐得稳当。只是,用战争,用万千将士的鲜血,来换取这种平衡制约,她褚月华一千一万个不愿。

自小,父亲经常出征在外,连年征战,母亲与她留守在将军府,尝尽了那种提心吊胆,风声鹤唳的苦楚。父亲马革裹尸,母亲承受不住打击,自尽随之而去,骨肉分离,天人永隔,她比谁都痛恨战争,痛恨战争带来的死亡,分离。

战争,可以给常家带来权势,带来荣耀,甚至于财富,但是,给长安百姓,天下百姓带来了什么?除了失去亲人,撕心裂肺的感触,家破人亡的悲惨,什么都没有。

长安子民期盼了数载,万千将士妻离子散,翘首期盼了数载,如今,长安军队终于旗开得胜,太皇太后作为一国之母,她竟然存了这样的心思,为此明褒暗贬,而挑剔怪责自己坏了常家的好事吗?常家的权势与家国的生死存亡相比,究竟孰轻孰重?

月华微微抬起头来,正色道:“常年征战,民不聊生,百姓尝尽妻离子散之苦,如今承太皇太后洪福,的确是天下之福,莫不欢颜。而二舅父劳苦功高,是长安的功臣,更是子民心目中的擎天栋梁,月华义兄不过是蚍蜉蝼蚁,萤虫之光岂敢与日月争辉?不能相提并论。”

“呵呵,难得皇后心怀天下,这般大仁大义。竟然将个人荣华得失抛至一旁,舍小家,顾大家,不愧是我常家出来的女儿。”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月华谨记先贤教诲,不敢相忘。”

太皇太后笑得愈加和蔼,脸上的冷意却愈来愈深沉。

“皇后身处后宫,耳目闭塞,又是如何得知李将军乃是通敌叛国之人呢?难不成能运筹帷幄千里之外?”

------------

第九十五章 褚慕白的婚事

月华想起那日褚慕白来信,自己焚毁的时候,曾有慈安宫的嬷嬷进殿传信,全都看在眼里。自己若是如实说了,那就是参政的把柄。

“月华不在边关,也并不识得李将军,只是闻听皇上说边关将领中有位高权重者通敌,皇上鞭长莫及,心急如焚而无可奈何。月华身为皇后不当参政,但是为皇上分忧也是月华的职责所在,为稳妥起见,才大胆另行启用义兄褚慕白。”

太皇太后与林嬷嬷对视一眼,微不可见地点头,明显松了一口气。

“好孩子,坐下说话,用不着这般拘谨。咱们聊些家长里短而已。”

月华从地上站起来,规矩地侧首坐下。

“这次你义兄凯旋归来,也是大功一件,皇上肯定会重赏的,高官厚禄自是不用多说,以后跟你也是照应。”

月华勉强一笑:“兄长自是侥幸,得皇上启用,无德无能,不堪大用。”

“少年英雄,如今满长安谁敢小觑?哀家正想跟皇上商量着,看给他一个什么差事呢。毕竟啊,他现在虽然手持皇上密旨,立下显赫战功,却仍旧只是个火头军而已,总不能一步登天。”

“只要能为国尽力,为皇上尽忠,全凭皇上和太皇太后做主。”

月华说得滴水不漏,太皇太后笑笑:“你义兄如今可有婚配?”

月华一怔,不明白太皇太后如何又关心起褚慕白的婚事,只如实道:“家母在世之时,曾经给义兄提过几家门当户对的亲事,均被义兄婉拒,曾言不立功则不立家业,如今五载未见,也不知是否有了意中之人。”

“西凉边关苦寒,又是不毛之地,军营里一群男人,哪里来的意中人?听你一言,哀家是愈加稀罕这孩子。如今咱常家尚有许多待嫁女儿,尤其是你二舅父府中三个未嫁的表姐妹,那日你也曾全都见过,各个千娇百媚。你这做姐妹的,便留些心思,给你家兄长挑选一个中意的,做嫂嫂。我们两家再次亲上加亲,也是一桩美事。”

太皇太后这是有意将褚慕白收拢到二舅父麾下?

月华细思,暂时按照如今的形势来讲,若是褚慕白果真与二舅父府上的表姐妹联姻,那么,二舅父和太皇太后定然会大力栽培于他,平步青云指日可待。

只是,太皇太后适才一番弦外之音令她委实不耻,常家无异于一沼泥潭,皇上也早就有意铲除,将义兄推到这池浑水中,同流合污,是否是害了他?他脾气秉性都沿袭了当初父亲的教诲,怎么能容忍丝毫腌臜之处?

自进宫以来,月华一直都战战兢兢地游走在常家与陌孤寒之间,左右为难。

若是一直言听计从地听从太皇太后的摆布,做常家插入皇宫的一枚棋子,陌孤寒对自己心生警惕,永远都不可能真正接受自己,自己这皇后也只是名不副实。

忤逆太皇太后,则意味着,失去常家这一靠山,自己在紫禁城里孤立无援。极有可能,陌孤寒自此对自己更加不屑一顾。

如今月华明白了,陌孤寒究竟为何要在朝堂之上嘉奖自己,将所有功劳尽数推到自己身上。

他这分明就是一出离间计,要迫使自己在常家与他之间做出选择,想要她彻底脱离常家。

今日,应与不应,便是自己的态度,一清二白,含糊不得。

月华略一迟疑:“承蒙太皇太后不弃,只是与二舅父家几位姐妹素来极少走动,也不相熟,不知哪位姐妹的脾性能与家兄相合,待到义兄还朝,再作定夺不迟。”

太皇太后面露不快,咄咄逼人地逼问道:“ 此事有那么难以决断吗?还是皇后原本便是不情愿?”

“月华不敢!”月华惶然道:“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褚慕白乃是月华兄长,于情于理,月华不能擅自做主。”

“那你也不要忘记了,你还是长安的皇后!为臣子赐婚,也是理所应当。”

“若是赐婚,尚有太皇太后,太后,与皇上,月华怎敢越俎代庖?”

月华以为,自己这话可能会触怒太皇太后,她手边的盘子可能会劈头盖脸地向着自己砸下来,可是等了许久,都没有动静。她能感觉到太皇太后毒辣的目光正在自己身上逡巡,探知着自己的思想。

太皇太后突然便轻轻一笑:“皇后言之有理,那此事哀家便自己做主了。林嬷嬷!”

林嬷嬷走到近前,听候吩咐。

“着人将皇后送回清秋宫,记得,带上哀家的赏赐!”

林嬷嬷恭声应是,转身便吩咐两个宫人,将月华送出瑞安宫。

一转身,太后手底的翡翠荷叶滚边盘子便已经被狠狠地摔在地上。所幸天冷以后,地上铺了长绒毯子,金丝橘滚落一地,盘子安然无恙。

上一篇:乾隆后宫之令妃传下一篇:灵台易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