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同人)棠棣之华+番外(14)

作者:清羽玄歌 阅读记录 TXT下载

“那人现在何处?”

“这我就不知了。”周韶道,“他小有所成后,某再也未见到他。”

直到有一天,周韶说他学得差不多,已经能得他几分真传,剩下的只能自己摸索。便和上官颜打声招呼要离开。

上官颜:“快过年了,你不再多留几天?”

周韶道:“不留了,我怕晚几天撞见你两位师弟,然后走不了。”

“应该不是这个原因吧。”

“你别问。既然你不想淌进这摊浑水,那便干干净净地站在岸边,一直修你的清净道,不是很好么。”

上官颜静默半晌,声音低沉下去:“袁先生……还活着吗?”

周韶的面色也僵了片刻,认认真真地直视他:“就算他还活着,你还想面对他?”

“我不想面对他,却不知他会不会放过我。”

“……”周韶道,“算了,放宽心,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当年没有强迫你,现在我看也未必会找你。”

“今时不同往日。”上官颜道,“我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周韶叹了口气,道:“我走了,不必送。以后记得还我人情哈。”说罢,潇洒地背上自己的木箱,拄着杖一步一步远去。

这深冬凛冽的寒风,冷得刺骨。

第14章 年夜饭

已经是快要过年的时节,年节元日乃春天伊始,所以深冬季节已经快要过去,不过依旧寒冷且阴沉,尤其是没什么烟火气的群山之中。

上官颜领着李怿下山置办些年货,李怿相比前一年又长高许多,他需要置办几套新衣服。

因为李怿已经出门闯荡,上官颜带着他来到云来居,为他展示裴嘉的产业。

裴嘉喜好四处流浪,一刻也停不下来。加之有些经商的天赋,和旁人合作开起了云来居,算是师门里银钱的重要来源之一。

生意做得大,总会有欺上瞒下之人。而云来居开得又远,很不能保证真实的收益。裴嘉四处游走,也定期会去各个繁华城镇查一查账。

其次,则是山下靠近小村庄的一百多亩土地,包括但不限于农田,其实这里李怿从前学骑马时也来过。

所以他们师门真不差那点钱,上官颜靠山吃山,裴嘉善于经营,只有云琦是个吃白食的,不过也不是一个铺张浪费之人。

有时候李怿很怀疑师叔嫌弃师父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

他们还收到了裴嘉的信件。上官颜将信纸递给他,李怿看了看,里面龙飞凤舞地写了他们大概的归期。

“他们应是能在元日前赶回来。”上官颜温声道。

元日那天一早,阴沉沉的天空总算散开了浓云,露出难得的太阳。李怿在院后树了个靶子,有一下没一下地射箭。他的箭术着实不错,是这些年打猎练出的身手。

射空两壶箭觉得没甚意思,又开始扔石子。他捡了许多大小相似的石子,先掂量一下石子的重量,然后找准自己应当用的力道,计算扔出去的弧度和想要命中的位置,这样玩很有趣,既可以娱乐,也可以练习自己投掷暗器的水平。

他师父云琦属于那种脑子转过八百个弯,手却跟不上的人。他投掷暗器的水平不怎么样,却能把理论说得头头是道。

李怿按照他讲的方法,很快就上手了,而且还乐在其中。

忽而听见前面隐隐有说话之声传来,李怿将石子扔到布袋里,兴冲冲地绕至前院,愉悦地喊道:“师父!”

这个元日,他们四人聚在一起守岁。山中简陋,没有鳞次栉比的人群和热闹的叫卖声,有的只有山风呼啸和枯枝折断的声音。然而所有人都很高兴。

云琦难得出一次门,回来后看起来轻松又愉快,还有一点餍足。裴嘉则满脸嫌弃,不知是嫌弃云琦花了他的钱,还是住了他的店。

而李怿则觉得,再没有比这样更好的事情了。

裴嘉则说起了北方最近的战事:“我这次收到北地的消息,说是由于大战原因,百姓生活困苦,商贾则囤积居奇,很是发了一笔国难财。”

“将军也不理会?”

“我猜将军是不知晓此事。王孝杰此人对战局分析十分敏锐,也是沙场猛将,可为人有些狂妄自大,是他的弊病。他很容易栽倒在这上面。”

“这次过几天,我便启程去北地看看情况。”裴嘉一锤定音。

“我也想去。”李怿举手。

云琦揉了揉他的发旋:“好不容易见到师父,不多陪我几天?”

“我想出去多看看。”

上官颜道:“也好。逸之陪着你我很放心。”

云琦:“我不放心!”

裴嘉嗤了一声:“还是让师兄为你好好补一补缺掉的元气吧,师,兄——”

云琦难得没有抬杠,叹了口气,很是郁郁。

朝中也是其乐融融。关注北地战事的武皇帝与群臣都沉浸在北地发来的加急捷报中,只有狄仁杰暗暗觉得有些不对。

武皇帝决定在元日朝会当天接那封记载着边军大胜的军报,却没想到,收到的却是边军大败,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的消息。

武皇震怒,命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大元帅,崇州大都督,率左卫主力亲赴崇州调查此战蹊跷,以及抵御契丹部的进攻。

一时间,神都风声鹤唳,上至官员,下至百姓,都谨小慎微,生怕触了这位皇帝的逆鳞,招致她的雷霆迁怒。

很快,狄仁杰开出旗号,一行数万人浩浩荡荡直奔北地。这样大事被传扬开来,其中言语虽有不尽不实之处,却也相差仿佛。

李怿这次出行身边跟着长辈,心情比较轻松。可越往北走,便能看到许多拖家带口向南逃难的流民,说是北地战乱,官军失利,契丹人在边关城镇开始抢掠,他们不得已只能南逃。

裴嘉看着眼前此景,不知想到了什么,眼中也生出些悲色,不禁感叹道:“无论何时,最苦的都是百姓。”

李怿点了点头,只听裴嘉道:“二十余年前,关中及周边十余州数百里大饥,以致人竟相食。我曾亲眼见过,那景象可真是,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啊。”

“这已经比那时好太多了。师叔再教你一个乖,往后如果遇到饥民,切不可将食物分给他们。”

“这是为何?”李怿不解。

“因为饥民太多了。你能分给一人,却不能分给所有人。可有时候人为了活下去,能做出许多可怖之事,在活下去面前,尊严、道义、人性,俱是不存。”

“你要记住,行走江湖,财不可露白。过饥馑灾荒之地,不可显露粮食。面对江湖人,不可擅开杀戒,不过不包括旁人对你起杀心。他们若认为你好欺,你便可出手给他教训。”

李怿想了想,恍然大悟:“我明白了。世人对钱财趋之若鹜,所以若露财于外,则如小儿抱金于市,不但保不住金子,反而会遭来祸事。同理也是一般。”

裴嘉摸了摸他的头:“对君子,无论文武皆可切磋。对阴险小人,我等也不必客气。不过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武力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有些时候,智取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裴嘉为他举了个例子,李怿连连点头。

“你师父那个家伙就很聪明,早年他行走江湖,武功平平,只有逃跑功夫还可一看。不过他在黑白两道都能发展一二交情,这一点我倒有些佩服他。以后让他给你列个单子,你在外遇到麻烦也可做个帮衬。”

这勾起了李怿无限的好奇心。早年他还小,上官颜和云琦从不对他讲自己年轻时候的事。而等他长大,师父离山出走,师伯愈加沉默,他也就再不敢问。

和裴嘉相处,就像是和一位稍年长一些的同辈人,裴嘉总是爽朗地笑,打开话匣子停不下来,然问到他这些事时,他也含含糊糊,不知是不知道,还是不想说。

年节前那一月和周韶的相处,让他隐隐约约窥见了师伯年轻时的一角。他想,师父他们年少时,也应该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一段回忆起来,百味掺杂的人生。

他们距离崇州愈来愈近。空气寒冷又干燥,站在高处远远望去,漫山遍野都是一副衰败景象。

这一晚,他们在一个不知名的破败山村歇脚。北地多山,这些小村庄零零落落地分布在山坳中,与外界少有音讯,村人多靠山吃山,风俗颇为淳朴。

招待他们的老翁脸上丘壑纵横,家里还有个四五岁的小孩还有一位饱经风霜的妇人。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