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玉+番外(5)

作者:吾七哉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这……”一名内侍悄悄拿了一块带坤宁宫字样的令牌出来。

孟言昭看到这块令牌,心下一惊,赶紧盘算着他们第一次来是不是说错了话。虽然对宫内不了解,但是坤宁宫住的是谁,他可是知道的,这若是得罪了还真是担待不起。

“公子莫担心,娘娘看中璆鸣阁的手艺,想做个玉雕,请公子给过个眼。”内侍缓缓收了令牌说。

冠冕堂皇的借口,自然是有心人都听了出来,孟言昭认命的点点头:“好,还请二位引个路。”

下楼时见着陶陶趴在矮桌上,孟言昭随口喊道:“陶陶,跟我走。”

陶陶抬起朦胧睡眼不明所以,看着自家公子神情严肃,觉得事情恐怕不简单,没敢应声。

内侍引他俩上了一辆马车,然后他们上了另一辆,全程没做言语。陶陶见马车动了才警惕的开口问:“公子,这是去哪?”

“进宫。”孟言昭揉了揉太阳穴。

陶陶惊呼:“进宫!?”随即又觉得自己声音太大了,赶紧捂了捂嘴巴,接着马车窗户间的缝隙向外看去。

车马走了很久,最终在宫门口停主,被把守士兵拦下。

“前边不准走车马了,二位下来吧。”宫人在车门口喊了一声。

陶陶扶着孟言昭下了车,他还是第一次离皇宫这么近。宫门又大又安静,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来。

通往内宫的道路上,有托着果盘酒壶低头缓行的宫女,有快步而去的内侍,还有铠甲配刀的侍卫。一切那么井然有序,没人说话,也没有任何声音。

前几日听脚夫说宫里失火,今天一看是真的,不过倒没有好几间房,只有一间偏殿,还残留着一些烧焦的痕迹,和一些正在清理的人。

“娘娘,人到了。”内侍带着他们到了坤宁宫,宫里正殿立了一道屏风。

“草民孟言昭,见过皇后娘娘。”孟言昭并不能断定屏风后有没有人,却还是见礼。

皇后也没再等孟言昭说什么,隔着屏风又开口:“免礼,本宫近日得了一块玉石,下月是太后大寿,你给看看,能不能借着吉祥的意头,给雕些什么。”

内侍捧着一个木匣出来,里边是一块上好的羊脂玉,品相极佳。

孟言昭看过,沉声道:“璆鸣阁技艺不精,怕是会误了娘娘的好意头。”

“无妨,本宫信你们,璆鸣阁的东西,向来是极佳的。”皇后说完,内侍已经将木匣子交到了孟言昭手上。

就这么一件事,何必把他叫进宫里来?孟言昭看着手里的匣子出神,又听的皇后开口:“本宫甚爱玉石,身边也常摆一些,你再给顺便看看,这些玉石的品质如何。”说完,又咳了两声,内侍赶紧往屏风后送了一杯水。

孟言昭这才明白了叫他来的目的,先前他说了那块紫晶于身体有害,皇后这是让他看看宫里其他物件是否还有问题。醉翁之意不在酒,分明是让他看物件顺便雕个羊脂玉。

内侍一抬手,引着孟言昭沿着个个摆件走过,大致看过一遍说:“回娘娘,都是品质极佳的玉石,适宜摆放。”

说完,又有人用木托托来了平时用的首饰,看着也还好。

“有劳孟公子。”皇后似乎有些气短,咳了两声,便命内侍送他们出来了。

内侍笑盈盈的:“二位,娘娘近日就是想在璆鸣阁定个贺礼,别的就没什么事了,日后必有重谢。”

这一番话,是在告诉他们,这次的名头是定贺礼,别的事情不要记得也不要说,孟言昭会意后道是。

三人正往宫外走着,忽然听得远处有宫女呼喊:“小殿下慢些!别跑了。”一众人正跑着。

话音刚落,陶陶就被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撞了个踉跄,不由的喊了一声:“哎呦!”

顺手捞住了要摔倒的孩子。

跟着孟言昭的内侍惊呼:“小殿下!”要去扶他,可是这孩子一扭身挣脱了陶陶,做了个鬼脸朝又朝远处跑去。

看着孩子跑远,内侍解释道:“这是九殿下,活泼了些。”孟言昭自然不好说什么,只是欠了欠身。

这孩子的吵闹,可能是宫里唯一的生气了。

“三哥!”九殿下在拐角处扑进了另一名皇子怀里,仔细看,九殿下口中的三哥,不正是那天去璆鸣阁的陈公子吗。

陈公子不过是化名而已,他的真实身份,是这宫里的三皇子,刘瑾。那日他的宫殿起火后,许多东西都倒塌了。逃离时,一木柜朝他砸来,是胸口的玉牌替他挡了下,这才没让尖利的柜角砸进胸口,不过玉牌也碎了。

大火之后,他便搬去了离坤宁宫较近的殿里,现在他怀里的是皇后的孩子,九皇子刘瑄。

“又胡闹。”刘瑾轻轻敲了敲小九的脑袋,抱着他要去给皇后问安,走过转角却顿住了脚步,正好看到往宫外走的孟言昭和陶陶。

刘瑾疑惑望着,却见陶陶转头朝这边看来,他慌忙背过身去,害怕他们认出自己暴露了身份。

皇后宫里的内侍已经送了二人出宫,往回走。刘瑾见状迎着走过去,问:“刚才那二位进宫何事啊?”

内侍见礼回答:“回三殿下,是璆鸣阁的人,皇后想定个玉雕做太后贺礼,便找他们入宫了。”

刘瑾觉得奇怪,这样的事,何招摇的把人请进宫里。可内侍只说了这些,他也就没再问。只是隐隐的不安,前日孟言昭才同自己说了玉牌的事,今日便被传进宫……越想越觉得心里没底,不禁向宫门处看了看。

第6章

出了宫门走出去好远,孟言昭和陶陶这才放下心来,松了一口气。

孟言昭捧着手里的匣子,还在思考今天的事,宫里的明争暗斗,比寻常商家争名夺利厉害的多,这一番,怕不是要出什么事情。走了半晌,他突然发现好久没有听到陶陶的声音了,不应该这么安静的。

陶陶裹紧了自己的衣服,有气无力的跟在孟言昭身后,眼睛也半睁半闭,

“陶陶?”孟言昭喊了一声,陶陶也没应声,只是抬起头来看了他一眼,等着下文。

这孩子平常欢实的很,即便是犯了错也没这么蔫,孟言昭问道:“是不是不舒服?”

陶陶点头:“觉得头疼,浑身没力气。”孟言昭猛然想着,方才在璆鸣阁的时候,他是趴在矮桌上的,连忙身手去摸了他的额头。滚烫的额头,就是不必等郎中来看,也知道是发热了。

“公子,我走不动了~”感冒后的鼻音,让这一句听起来跟撒娇似的。陶陶撅着嘴,吸了吸鼻子。

孟言昭焦急皱眉,一把揽住他,往孟府方向走去。

府里人见着他们时,孟言昭是抱着陶陶的,半睡半醒,面色因发热而微红。

开门的府丁惊慌问:“公子这是?小陶哥这是怎么了。”

孟言昭也没解释,一边让人去找郎中,一边快步朝陶陶房间而去。他将陶陶稳稳地放在床上,有盖好了被子,叫人去打了水浸湿毛巾。

郎中被请到府里的时候,嘴里甚至还有一口没来得及吐出去的茶叶沫。路上郎中都在想,这孟家是不是有人病入膏肓了,急的一头汗。

郎中进了房间,气都没喘匀就赶紧给陶陶把脉,切到了脉象,郎中才算好好的松了一口气:“公子……公子不必担忧,只是风寒入体,待老夫给,给开几服药,便没事了。”

孟言昭提着的心也放下了,点头道:“好!麻烦您了。”待郎中离开床边,他紧接着守过去,给陶陶盖了盖被子。怕影响陶陶休息,便让其他人都出去了,他亲自照顾。

本想着正一正偏了的枕头,可是孟言昭忽然摸到了枕头底下的木雕大雁,疑惑地拿出来看。一对大雁,虽然雕工算不上上乘,但是也颇具神韵,最重要的这是一对。

孟言昭将目光从大雁移到熟睡的陶陶身上,静静地看了会儿,悄悄地又把东西放回了原处,摸了摸他的头。

药熬好的的时候,天色已经晚了,陶陶睡的迷迷糊糊的,孟昭就坐在床头,让他靠在自己的怀里,一勺一勺把药喂进去了。最然说没清醒,但是药到嘴里还知道苦,再加上发烧烧的身体不舒服,哼唧起来,整个人都显得糯叽叽的,不像桃子,倒像一碗桃子冻。

也许是自小不挑食的原因,陶陶一向身体很好,不会轻易生病。但是吧,一旦生病也得折腾个三五天。无论长到多大,一生病就变成了五岁的孩子。

上一篇:一行白鹭下一篇:杀花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