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苏联美女的悲欢离合(44)

作者:啸歌城阙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中方也作了让步,又一次同意了。

“好吧……打蛙力士……我们接受你们的建议……”潘达志一锤定音。

中方与会人员纷纷站起来,伸出右手,紧紧握在一起。

厂区内,金黄的银杏叶和火红的枫树叶随风而落,像翩翩起舞的蝴蝶,把地面铺就得一片五彩斑斓。

苏联机床披红挂彩,整个生产线彩旗飘飘,公司领导、当地政府官员、客户代表以及工厂员工出席了盛大的交付仪式,在公司领导的见证下,潘达志与瓦洛加签署了苏联机床交付证书。

每个人都喜气洋洋,新生产线的建成,为公司一分厂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之迈入一个全新的里程碑式的发展阶段。

“……几个月来,中国同志和我们苏联专家一道,并肩战斗,亲密协作,克服了种种困难……这是我们两个单位之间……我们两国之间伟大友谊的再一次的有力见证……”主席台上,瓦洛加在激动地发表演说,“在此,我要感谢中方的潘达志厂长、姚文明厂长、现场总指挥杨新军、工程队负责人唐武、车间主任刘大槐、电气工程师李兰、电工马梅、机械工曹轲、江翻译、吴翻译,还有我们的小车司机杜师傅……正是你们忘我的付出,才有了今天可喜的成就……”

站在台下,侧耳倾听的密密麻麻的人群中,顿时响起了暴风骤雨般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离别的宴会很丰盛,大盆小碗,直到桌子上放不下哪怕一小碟菜肴。

人们欢庆着,频频起身相互敬酒祝福。

潘达志、姚文明、刘大槐、瓦洛加、伊戈尔、谢苗、 托尼亚、娜塔莎、斯拉瓦和两位翻译坐在一桌,而杨新军、唐武、李兰、马梅、曹轲与其他人坐在另一桌。

我们这一桌,几乎把时间都花费在了交谈之上。

机床交付了,意味着朝夕相处几个月之久的苏联专家们即将离别,大家都很伤感。

刘大槐殷勤地给伊戈尔切了一块红烧肘子,放到他面前的盘子里。

“伊戈尔……伊戈尔……”潘达志望着伊戈尔游离的眼神,轻声呼唤。

正在独自发呆的伊戈尔回过神来,看见了盘子里红烧肘子。笑着拍了拍自己的胳膊肘。

潘达志和刘大槐都笑了。

但伊戈尔没动刀叉,收敛了笑容,又恢复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

“他大概想家了……到中国这么久了……”潘达志对刘大槐说道。

刘大槐望着还在发呆的伊戈尔,点了点头。看见伊戈尔在看他,刘大槐马上又朝伊戈尔友好地笑了笑。伊戈尔也笑容绽放了,叉起了那块红烧肘子,对刘大槐说道,“死吧睡吧……”

娜塔莎眉头紧锁,低着头想着心事,有时发出叹息。

她有时有意无意的望了我一下,表情复杂。

娜塔莎即将永久地离开了!我也毫无胃口。

内部争吵

不安的消息传来,苏联正趋于更加激烈的动荡之中。

继立陶宛、格鲁吉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亚美尼亚、土库曼斯坦独立之后,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1991年12月16日哈萨克斯坦又相继独立。

而随之而来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

1991年12月25日这一天,时任苏联总统的戈尔巴乔夫,接过美国人递过来的圆珠笔,签下了苏联解体的文件,并在电视上发表辞职演说,“亲爱的同胞们!……鉴于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出现的局势,我决定停止行使苏联总统职务……”

随后,他将国家权力和核密码箱移交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当晚,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宣告解体。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的代表们举手表决通过最后一项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至此,长达近70年(1922-1991)的苏联,走进了历史。

山城宾馆,在瓦洛加的房间里,伊戈尔、谢苗、斯拉瓦、娜塔莎、托尼亚都沉默着,全世界都在转播的那一幅幅历史性画面,深深刺伤了他们的心。

只有瓦洛加在电视机前徘徊,愤怒地大喊:“戈尔巴乔夫,历史的罪人!”他感到刺心的疼痛,步态踉跄,痛苦地喃喃自语,“苏联……苏联……解体了……”

众人难过地听着,依然默不作声。

“……列宁说过,应该在肩膀上长着自己的脑袋。而我们愚蠢的政治家,却沿着别人制定的死亡路线前行!为了获得一点可怜的援助,背叛了社会主义,葬送了伟大的苏联!”瓦洛加义愤填膺,痛心疾首。

“也许,戈尔巴乔夫并不是社会主义理想的背叛者,只是苏联历史问题太多、积重难返,改革急于求成激化了社会矛盾所造成的……”伊戈尔小声说道。他不同意瓦洛加的观点。

“戈尔巴乔夫是瓦解苏联的罪人!……他太过于相信西方,太幼稚了!一个伟大的苏联,就这样被他弄垮了!”瓦洛加转过身来,挥舞着双手,依然怒气冲冲。

“但是,戈尔巴乔夫一直在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民主改革,”伊戈尔进一步辩解道,“只不过是,那种僵化模式下存在得太久,苏联这架庞大而复杂的机器已经很难驾驭……”他坚持着自己的观点,情绪变得激动起来。

“不管怎么说,我个人认为戈尔巴乔夫是苏联文明的摧毁者,导致□□的严重后果,使世界第二强国被消灭了。西方一赞美,他就辨别不清方向了……”瓦洛加快速反击,脸色痛苦。

娜塔莎泪流满面。谢苗、托尼亚、斯拉瓦一言不发。

看得出,他们都很难过,眼中全是悲戚。

瓦洛加缓慢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仍然在痛心地自言自语,“伟大的苏联,曾经的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他的眼中,有泪花闪现。

苏联瓦解了!这一惊人的新闻,很快传播开去,速度堪比西伯利亚寒风。一夜之间,大街小巷、妇孺皆知。

中文报刊、杂志,几乎每一个电视台、广播电台,都争相连篇累牍地报道有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的消息。

“机床已经交付并投入试运行……截至目前没有出现任何问题……我们想尽快回到苏联……”站在厂长办公室的瓦洛加,脸色痛苦地更正了一下,“回到俄罗斯……”他向中方表达了苏方专家团想尽快离开中国回到俄罗斯的愿望。

中方对于苏方专家的要求,表示深深的理解。

“我们尽快向公司通报,满足你们的愿望……”潘达志从办公桌前走过来,双手亲切地握着瓦洛加的手,轻轻拍着。瓦洛加此时的心情,他感同身受。毕竟在祖国动荡的时刻,谁都不会不顾念自己的家人。他们急着赶回去,为自己的亲人们提供一双有力的臂膀,呵护他们,与他们一道度过眼前的难关。

看着瓦洛加和翻译上车离去,潘达志频频挥手,心里百感交集,多好的苏联老专家呀!带病工作、工作敬业……

很快,公司进行了批复,同意苏联专家们的想法。

工厂迅速为苏联专家们订购了到北京的火车票、北京飞莫斯科的机票,发放了丰厚的专家补助费和美元出关证明。

没想到,我也获得了意外的惊喜。

杨新军带着我,来到山城宾馆,分别上门,对瓦洛加、伊戈尔、托尼亚、谢苗、娜塔莎、斯拉瓦挨个发放火车票、机票以及厚厚的美元。

敲门、问候、发放、再见、关门,一溜房间,不时响起“死吧睡吧”的声音。

坐在宾馆大厅,杨新军亲切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江翻译,你也辛苦了……我已经给厂长打了报告,对你发放相当于半个月工资的个人补助……过几天你就能领到……”

一霎那,我很感动。只要你努力工作,就会有人记得。不计个人得失,尽情挥洒汗水,最终都会有回报,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谢谢你,杨主任!我对他感激地笑了。

“你不要再去找江翻译……你们的事……就让它过去吧……”为了避免节外生枝,伊戈尔在山城宾馆房间找到娜塔莎,暗地里不允许她去找江翻译。“忘掉他吧……跟我们回国……”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