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157)

那孩子又默了许久,皱眉问:“比你,好看?”

糜荏一愣,而后笑了:“我觉得是。”

——在他眼里文若就是最好看的,没毛病。

过继事了,已是春三月。

给荀彧的上一封信里大致介绍了孩子们的情况,荀彧了然接受,给孩子取了名字,荀恽。

这期间糜荏也没有闲着,正常对朝中发号施令,顺便帮忙处理徐州政务。

荀爽毕竟年迈。若非麾下人才不够,他也不至于再叫荀爽上来作徐州刺史。不过总归有糜竺相助,也不至于太过劳累。

雪退开学时,糜荏还抽空去了一趟儒经书院,看了看他的好友与白菜们。

任嘏与管宁,先前从京洛返回朐县帮着老师郑玄开设学院后,曾被糜荏外派为县令。后来两人自觉为官没意思,他们还是更喜欢书院里安宁平和的气氛,就辞官回来做老师。

还带回几位志趣相投的友人,平日里教教书,愉快谈经论道。

如今瞧见糜荏,两人都很惊喜:“子苏,你总算有空来看看你的书院了!”两人热情地拉着糜荏,给他介绍书院中的一切。

或许是不求名利,他们对待糜荏的态度也没有多大改变。

这令糜荏很是愉悦。

——他要登顶大位,注定会失去更多的东西。能留住的,都值得珍惜。

至于白菜们,先前郭嘉来割过一茬,带走崔琰与郗虑。剩下的都很水灵,就是小了点,需要两三年才能丰收。

自糜荏以九宫八卦阵大胜公孙瓒,诸葛亮的才能便扬名徐州,小小年纪就得盛赞无数。司马徽担心他自满,对他愈发严厉。

糜荏特意见过他,感谢他的计策与灵感,询问他要什么奖励。

诸葛亮的双眼攸地亮了:“什么都可以吗?”

“亮想要糜丞相您推广出来的所有器具,”他想要一套拆开来研究很久了,但这些器械对于百姓而言稀少又珍贵,他至今没有得逞。

糜荏闻之颇感意外,还是承诺道:“好,过几日就送来。”

他见诸葛亮欣喜地谢过他,沉吟片刻后道:“或许,我可以额外教导你们一些东西。”

太过高深的物理与化学,糜荏自己也不懂。不过基础的那些,足够传授给这个时代的人们。

当然,他早年就教过一些感兴趣的同窗,如今这些人都在他麾下工厂效力。

糜荏从府中书房里找出当年的教案,先给书院中学生上了一门基础科学课:探讨一斤棉花与一斤铁,到底哪个更重。

司马徽,郑玄:……???

不是一样重吗,为何要上这样的课?意义何在啊?

但等他们听到了课程内容后,却发现里头所蕴含的内容,出乎他们想象。

课后就连司马徽都兴致勃勃地追问糜荏:“为何再轻的东西,最终也是向下落地,而并不是永远飘荡在空中呢?”

这一节课后,书院爽快借出其中反应最为灵敏的,包括诸葛兄弟在内的十五人。甚至就连司马徽、任嘏、管宁等书院的老师,也跟着去听了课。

糜荏则每日抽出一个时辰,去给他们上课。

两日后,被打开新世界大门的众人满面震惊,如痴如醉地疯狂学习。

他们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被解答,譬如天为何是蓝色的,为何会下雨,木棍插/入水中后看起来为何会断层……所有问题,全部在糜荏身上找到答案。

……

三月末,糜荏将他能教授的内容全部传与书院中人,准备返回长安。

临别之际,周瑜带着鲁肃与孙策,前来拜见。

第一百零七章

糜荏在家乡呆了三个月, 周瑜先前就来拜访过,也说会带他的小伙伴一起前来。

孙策原先莫名不喜糜荏。但自周瑜从庐江追他到江都,他的抵触之心便已淡了。这会见到糜荏, 自然而恭敬地向他行了大礼。

他不得不承认,不带任何偏见,糜荏确实是人中龙凤。

糜荏令两人起身, 亲自给他们沏了茶。

鲁肃的名字糜荏听过, 知道郭嘉曾招揽过他, 不过他选择留在家乡帮助周瑜。至于孙策……

孙坚的长子。

糜荏先前与孙坚不熟, 仅是见过几面的交情。后来孙坚在袁术麾下效力,他招安过,被孙坚拒绝。

后来被林中埋伏之人偷袭致死, 实在可惜。

糜荏这般想着,与孙策几人聊了片刻,很快掌握了他们的性格特点。

孙策性格霸气, 不过某些举动难以掩饰他的矜骄轻慢。至于周瑜与鲁肃,足智多谋, 沉稳淡然,倒是能弥足他的不足。

这三人若能一同成长, 将来成就不会输于任何人。

“我曾经几次见过你的父亲, ”糜荏慢慢道,“勇挚刚毅,忠壮之烈。”

“希望孙策公子,往后亦能不堕他的威名。”

孙策肃了面色, 斩钉截铁到:“这是自然!”

告别周瑜三人, 糜荏离开家乡, 返回长安。

从去年八月出征至今年四月回到长安, 荀彧已经有将近一年没有见过糜荏了。一想到他终于从外处归来,甚至还会带上他们的孩子,荀彧的心里又是急切,又是迟疑。

是的,他们的孩子。

虽然一个姓糜,一个姓荀。但那往后,确实是他们两个人的孩子。

这些年与荀爽通信,他没有拒绝子嗣过继,只说等合适时候处理。拖到如今而立之年,总算是办好了这件事。

大约是怕他不能习惯,糜荏每一天都在给他写信,记录糜徵与荀恽的每日活动。是以荀彧透过这些信件,完全了解这两个孩子的习性。

至于今日,熟稔地仿佛就在身边似的。

等糜荏回到长安,他在城门口迎接时,荀彧温和柔软的目光落在两个孩子身上。

他精准地分辨出了两人:“你是糜徵,你是荀恽,对吗?”

“是啊,”糜徵点头,乌黑的大眼睛好奇地凝视眼前俊秀的男子,“你是谁呀?”

“我是你的荀伯伯,”荀彧微笑着摸了摸他的小脑袋,又转头看向荀恽,“也是荀恽的父亲。”

荀恽微怔。

他没有两岁前的记忆,只是下意识抗拒着关于父亲的一切。这会瞧见荀彧,见他果真如同糜荏先前所说的那般清朗温和,半晌都说不出话,只愣愣瞧着荀彧。

荀彧知道他的情况,便用温柔的目光与他对视,微笑道:“荀恽,我可以抱抱你吗?”

荀恽怔愣许久,慢慢点了点头。

荀彧把人抱紧怀里。小小的身子,不重的分量,却奇异的住进了他的心底。

糜徵仰头看着荀彧,吸吸鼻子:“荀伯伯,你好香啊!”

荀恽慢慢将身子靠到荀彧怀里,小幅度地点了点头,肯定了他的说法。

回到荀府,糜莜与赵云也在。两人成亲已有一段时间,糜荏发觉自己这个小妹成亲后性子越发活泼了。

作为姑姑和姑父,小夫妻给两个孩子送了礼物,和孩子们玩了一会游戏,便送他们回房歇息去了。

见荀恽不安地拉着自己的手才睡过去,荀彧原先想在房中陪着两个孩子,顺便增进感情。

但糜荏却将他拉走:“让他们一起睡吧,往后好改习惯。”

他与荀彧已数月未见,虽说两人早已习惯了短暂的分别,可每次分开他依然想念得紧。

“先让我闻一闻,我的文若到底有多香。”

……

翌日回朝,糜荏处理堆积的政务——其实也没有多少,荀彧几人监管着,如今的尚书台就将朝政处理的廉政清明。

糜荏先是举办了一场宴会,将糜徵与荀恽介绍给朝中好友相识。

经过近三个月的精养,原先瘦小的糜徵变得肉嘟嘟的,整个人健康不少,看着愈发像糜荏;至于荀恽,大约是与荀彧相处的不错,心情也开朗了一些,没有那么冷漠。

两人又都很聪明,自然在宴会中收获无数彩虹屁。

不久,糜荏又设了一场家宴,美其名曰补办孩子们的周岁宴,邀请直属麾下一同参加。

其实早在先前,一众谋士们听闻糜荏会带回他、以及文若留在家乡的孩子时,纷纷怔愣片刻。

他们先前一心建功立业,都不会特意关心他人房中事,也就忽略了一个问题。

——主公与文若,什么时候成的亲?

——孩子又是什么时候有的,他们竟然连一丝风声都没听到。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