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丹不能在临淄阁待太久,与吴阁主又商谈了几句便匆匆告辞。
荆轲紧随其后,回了驿馆便问道:“少主对此事还有怀疑?”
“你认为呢?”对于傀子是姜姓后裔一事,姬丹始终将信将疑。
档案作假虽说不易,但也并非不可能。
可若一口咬定傀子的档案有假,则有一点说不通——既然要掩藏身份,为何不干脆伪造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偏偏要去弄一个姜姓的身份呢?毕竟在齐国,姜姓还是颇为引人注目的。
“档案房里的卷宗皆经年累月,墨迹难免显得淡些,此外,竹简表面也会变得更泛黄,甚至生出霉点也属正常。可是属下在查阅傀子的档案时,发现其卷宗上的墨迹并没有变淡,竹简也是新的,看不出一点陈旧的痕迹,就像是近两三年记录在册的一样。”
荆轲的话令姬丹吃惊不小:“还有此事?那你当时为何不告诉吴阁主?”
荆轲垂下眼帘:“吴阁主对档案的内容深信不疑,属下也不好当面反驳。”
“先等即墨那边的消息吧。”姬丹想了想,说道。
荆轲说了声“是”,此时传来了“砰砰砰”的敲门声。
想起明日还要进宫向齐王递交国书,这个时候来找她的应该只有使团里的骆大人。
“请进。”姬丹出声道。
门一推开,果然是使臣骆铭,而此时荆轲早已闪身出了屋。
正如姬丹所料,骆铭这时来找她无非是为明日国书和双方通商的事宜。
燕国此番在粮食上被狠狠摆了一道,可恨的是连谁人干的到现在都模棱两可。当务之急自然还是想办法尽快弄到足够多的粮食来稳定人心,燕王喜不愿松口,那便只有去买了。
本来姬丹攒的那些是远远不够的,然而她哥哥不知怎么的竟给了她一笔钱,虽然也不算特别多,但用来购买一批粮食赈济灾民还是够的。
赵国去岁夏末闹了场洪灾,数百顷良田被淹,死了不少人,存粮只能勉强自给自足,哪还有余粮卖给别的国家。
三晋中的韩、魏这两年倒是风调雨顺,本来向这两国购入粮食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却没想到对方趁火打劫,将价格抬得老高。姬丹虽急于购粮,却不可能甘心当一个挨宰的冤大头。
眼看这条路子不通,接下来便只有秦国、楚国和齐国。
想到如今阿政和她老死不相往来的关系,秦国就不作考虑了;楚国向来粮食丰足,然而考虑到距离太远,运输实在不便……最后,只剩下一个齐国。
本来姬丹是不愿和齐国打交道的,只因燕国这次被坑得不轻,幕后黑手很有可能就是齐国,但现在她俨然没得选,灾民要安顿、军心要稳定,这些都和粮食息息相关。
也许是天意使然,齐王田建恰好在这时候派来了使臣,打算购进一批燕国的高档丝织品。
于是,姬丹向燕王喜提请出使齐国,一为调查军粮一案,二则为两国打通一条官方的商道,若能以燕国没什么用的奢侈品换取到齐国的粮食等重要物资,那就再好不过了。
“太子殿下,此次通商非同小可,若能达成,则我燕国长久以来困扰的粮食问题可解。”骆铭的想法与姬丹不谋而合。
齐王建昏聩无能、只知享乐,只要拿下他,那么齐国便可成为燕国源源不断的粮食来源。
“也不能太过掉以轻心。齐人最擅经商之道,而燕国积贫积弱,又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筹码,所以明日齐国人可能提出一些无理要求,你我一定要沉住气,无论发生什么,回来再说。”别的姬丹倒不担心,怕就怕骆铭这人一贯心直口快,万一被对方言辞激怒而气不过冲撞了齐王,就像七年前在咸阳的章台宫他为自己挺身而出,若真的这样可就麻烦了。
骆铭是个聪明人,一下子听出了姬丹的言外之意:“太子殿下放心,臣保证不会鲁莽行事。”
作者有话要说:
骆大人在
第一卷就出现过了呀,就是在饯别宴会上差点和阿政掐起来那位。
第118章 舌战群臣
次日, 燕国太子率使团一众入宫,正式觐见齐王。
宣读完国书之后,齐王建终于开了口:“依太子丹殿下所言, 贵国是想以你们的名贵丝织品来换取我国的粮食?”
未等姬丹回话, 距王座最近的一位老臣插嘴道:“老夫听闻贵国近些年因粮食短缺搞得相当狼狈, 军队都要靠泔水度日了, 百姓想必更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老夫就不明白了,贵国的男男女女都到了光着身子上街的地步, 居然还有多余的布料用来出口?”
此言一出,群臣哄堂大笑。
连齐王建都在王座上笑得合不拢嘴:“对呀,太子丹殿下!寡人正好想问问你,你们燕国当真穷到如此地步?!”
姬丹暗自握紧双拳,强压下心头的怒火, 平静地回答:“燕国乃姬姓诸侯,世代受周礼熏陶, 哪怕饿死,也要穿戴整齐。”
说着,她转头,淡淡地看向刚刚讥讽燕国, 出言粗俗恶劣的老臣:“至于大人您所说的百姓不着片缕招摇过市的景象, 丹从未在我国见过。不知这是否是贵国的风俗,才引得您以己度人?”
“太子丹!你……”老臣被怼得哑口无言,一张油光锃亮的老脸瞬间气成了猪肝色。
骆铭不禁暗中叫好,没想到文质彬彬的太子殿下反击得如此漂亮!
自己人在言语上吃了亏, 齐国其他朝臣不高兴了, 一个个站出来斥责姬丹言行无状,更有甚者希望齐王立刻将姬丹一行人驱逐出境。
此时骆铭又暗暗开始焦急不安, 若齐王真的将他们赶走,通商一事便全部泡汤了。
姬丹不慌不忙,转身面向齐王建,拱手道:“王上明鉴。外臣以为,两国间的交往应以平等互利为基础,今日之事乃齐国挑衅在先,燕国反击在后。若贵国执意如此,那我燕国使团也只好即刻归国。”
说完,她行以一礼,起身就要离去。
齐王建忙叫住她:“太子丹殿下请留步!”
姬丹驻足,面上不动声色,内心却对于齐王的反应很满意。
这招欲擒故纵总算没有用错,她正是笃定了齐王的心思才敢行此举。
比起急需粮食解燃眉之急的燕国,其实喜好奢华的齐王建更想促成这笔交易。只要拿捏住齐王建,此次通商便能占据主动权。
果然,齐王建斥责了出言不逊的几个臣子,接着对姬丹问道:“听说太子丹殿下此次出使还为寡人精心准备了一份国礼,不知现在可否让寡人一观?”
通常情况下,国礼都是双方见面且达成协议后,由使臣向别国君主奉上。
齐王建的要求虽然不合礼数,姬丹想了想,还是决定顺水推舟,于是拍了拍手:“来人,呈上国礼。”
一队侍从抬着笼子、端着盘子依次进入殿内。
“此次出使较为仓促,我国只准备了猕猴十只、雪狐十只、金丝雀鸟五对、北海珍珠十斛以及鲛绡衣一件,不成敬意。”
姬丹的话刚说完,却见齐王已迫不及待地从王座上快步走了下来,新奇的目光一一掠过眼前的奇珍异兽,最后目不转睛地盯着笼子里的那几只上蹿下跳的猴子:“这猕猴与我国的猴子有何不同啊?”
姬丹微微一笑:“这些猴子皆是训练有素的,最通人性,能进行各种杂耍表演。听闻王上去年添了位小公子,恰好这猕猴擅长拉车,王上不若……”
话音未落,齐王建惊异地睁大眼睛:“当真?寡人只坐过马车和羊车,没想到猴子还会拉车!以后寡人定要试试……”
姬丹无语地瞟了眼对方发福的身躯,心里不由得为那些猴子捏了把汗。
齐王的注意力很快又转移到雀鸟五彩斑斓的羽毛上,此刻又听姬丹说起:“这些鸟不仅品貌不凡,而且歌喉婉转动听,用来赏玩最佳。”
跟随姬丹依次看过了各种珍奇鸟兽,齐王又被面前鹌鹑蛋大的珍珠与轻盈如羽的鲛绡衣看花了眼,国事政事以及在场的文武百官此刻皆被他抛之脑后。
几个有眼力见的大臣对此相当嗤之以鼻,在他们看来,燕国送来的所谓国礼尽是些令人玩物丧志的东西,奈何他们王上也实在不争气,竟被这些迷了心窍。
不过,燕国想凭此伎俩迷惑王上与之达成协定也没那么容易,毕竟齐国朝堂上还是有明白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