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城谁人不知仁心医馆的吴医师是个大善人!莫说平常有个头疼脑热的,谁家里出了个急症,哪怕深更半夜来敲门,医馆都会立刻开门。要是遇上实在揭不开锅的,吴医师不仅分文不收,还免费为其配药送药……”
听着临淄百姓对吴阁主的啧啧称赞,想到自己之前对他的误解,青莞难免心生惭愧:“殿下,吴阁主的心肠真好……我不该私下里那么说,我错了……”
姬丹不由得莞尔:“他老人家才不会跟你一个丫头计较。”
“那…我们接下来去哪儿?”
“当然是和使团其他人会合。时辰不早了,骆大人还在驿馆等我们呢。”
·
翌日。姬丹正在用早膳,一抬头便见驿馆门口一个小孩拎着篮子朝里面张望,正是枣儿。
卫兵正准备上前把他赶走,姬丹向青莞使了个眼色。
青莞会意,对卫兵解释道:“这孩子是来给我们太子殿下送药的。”
卫兵一听,随即朝枣儿挥了挥手:“那就进去吧。”
“不必了,药送到我就走……”枣儿边说边拿出篮子里的一个小药瓶,交给青莞,“师父说公子并未受风寒,只是天气干燥引发的咳嗽。这是我师父亲手熬的秋梨膏,用水化开早晚各服一次,比寻常汤药管用得多。”
姬丹这时也走了过来,给了枣儿一包桂花糖,又笑盈盈地揉了揉对方的垂髫软发:“代我谢过他老人家。”
回到自己的房间,青莞立刻打开秋梨膏的瓶子,见里面除了一张字条外什么也没有,不禁唏嘘:“这临淄阁真是心大!如果驿馆的守卫当时要查验一下,岂不是要有大麻烦?!”
“真正心大的其实是齐国人,吴阁主敢这么做,恰恰是料定了卫兵荒于防备,懒得盘查。从这一点,亦可以看出整个齐国久疏战阵……试想一下,若换成秦国,我们敢这样传递情报吗?”
姬丹的话令青莞的思绪又回到了当初在咸阳质秦的那段日子。这倒是不假,在那两年多的时间里,她和殿下终日提心吊胆,没过过一天安生日子。
“我们需要的东西吴阁主基本都送来了,那什么时候让荆轲去准备?”
“我此次出使时间有限,自然是越快越好……”沉思了一会儿,姬丹又掐指算算时日,“那就定在三日后的晚上。”
“三日后?诶,那不是这个月的十五吗?我记得各地的官员都会休沐……”青莞说着,接着恍然,“我明白了!齐国朝政荒废,官员昏聩懒怠成风,所以殿下故意选在休沐的时候下手!”
姬丹微笑着点了点头:“孺子可教。”
第117章 真假档案
二月十五。
除了少部分军队还在巡防之外, 临淄城内的各部门皆在这一日迎来了休沐。
天黑以后,除了主城区热闹些,其它地方一到晚上便黑灯瞎火, 几乎没有几个人了。
司徒府的门前, 两个门卫一个劲地打哈欠, 为了驱赶睡意而聊起了天。
“哎, 你说周老三现在是不是正搂着他的新媳妇洞房花烛?”
“别提那孙子,要不是他, 咱俩也不会大冷天的站在这儿守着一扇大门。”
“话不能那么讲,成亲嘛,毕竟是人生大事。咱们俩也就是替人家值个夜而已,等你回乡娶亲的时候,让他也代你值守不就行了?”
“扯你娘的!咱家那婆娘都添三个娃了, 上哪儿娶去?!”
“娶不了,那就纳呗。前两天你不是赌赢了不少钱么?只要手上有钱, 还愁搞不到女人?”
“滚你的!那母老虎什么脾气你又不是没见识过,她会老老实实让我纳妾?!”
“那就只能怪你自己没胆子了……”
两人聊着聊着,忽然间背后“嗖——”的一声,仿佛一阵冷风吹过。
其中一个卫兵恰巧在此刻打了个喷嚏, 一边揉着红通通的鼻子, 一边朝身后望了望:“今晚怎么这么冷……”
讲完这句,他又接二连三地打起了喷嚏,嘴里神神叨叨着莫不是同村的翠花想他了,结果给同伴一句话扎了心:“拉倒吧, 你的翠花妹子早就嫁给城西的王富户当了小妾, 现在吃香的喝辣的,哪里还会想你……”
荆轲顺利进了司徒府的大门。
夜色是天然的屏障, 轻车熟路地绕过前面的假山,门卫聊天吹牛的声音渐渐远去。
吴阁主给的地图他已经牢记于心,接下来要做的便是趁换防交接的间隙悄悄混进档案房。
不多时,远处传来几声尖利的猫叫。
荆轲目光一凛,知道时机已至,于是轻盈地跃上屋檐,未发出半点声响。
站在屋顶朝下望去,只见两队卫兵正在交接。
“刚刚是什么声音?”带队的长官问道。
“野猫在叫-春。”一个卫兵回答。
长官听了,也就没当一回事,没等他们换防结束便自行离开了。
而此时,荆轲早已从窗户翻进了档案房里。
刚才的猫叫其实是行动的信号,临淄阁的内应之前就将一切打点好,并为之全力配合。
档案房里漆黑一片,翻找资料只能摸黑进行。
所幸身为暗卫的荆轲从小就接受夜视能力的训练,即使在黑夜中也能如平常一般毫不费力地翻看书籍。
根据此前掌握的情况,齐国档案是按照士、农、工、商、杂这五种身份来进行归类。
前四样自不必说,对于第五种——杂,指的是有一定名气的江湖人士,他们不属于朝堂,却对朝局有着出人意料的影响力。
荆轲依照顺序来到第五个书架前,又按笔画数很轻松地找到了傀子的档案。
匆匆浏览一遍确认内容牢记于心之后,他轻手轻脚地将卷宗放回原位,正欲撤离之际,不料门外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
荆轲迅速飞上房梁,下一刻房门一开,一位穿着官服的小个子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两名随从,一人手里皆提着一盏灯。
“都亥时了,还让我们到这儿巡视……也不想想看,都是些发了霉的卷宗,谁会跑来偷!又不是府库……”小个子官吏一肚子抱怨,一边打哈欠一边叫随从四处看看,自己则靠着书架哈气搓手。
这下子可令荆轲有些犯难,原本漆黑一片的档案房被照亮,而房门和窗户离自己还有一定距离,若贸然跳窗而出,势必会被这三人看见。
正当荆轲进退两难之时,门外蓦然传来一声轻微的咳嗽。
三人一惊,立马回头:“谁?”
借着如豆烛光,只见门外站着一名卫兵,一见小个子,对方也松了口气,立刻行礼道:“原来是大人您啊!刚刚小的在外头巡逻,路过档案房看到里头有光亮,以为有什么情况,所以就上来看看。”
“本大人在此,能有什么事?一惊一乍的……”小个子官吏说着,不耐烦地甩了甩袖子,“让开让开,别挡着路,本大人还要忙着去巡视其它地方呢!”
“小的恭送大人。”那卫兵赶紧躬身作揖。
抬头见两个随从也跟着走远后,卫兵转身看向档案房的窗户,嘴角扬起一抹淡淡的笑意。
·
荆轲离开司徒府便第一时间去了仁心医馆,将傀子的资料口述给了姬丹和临淄阁的几个骨干。
“姜姓?确定吗?”吴阁主深感意外。
“档案上是这么记录的,傀子乃姜姓,即墨人士,三年前来到临淄开了这间临风楼以棋会友,因其对朝局有独到的眼光,故而引得不少达官贵人与之结交。”
荆轲话音刚落,副阁主禁不住插了句:“照你这么说,此人既为姜姓后人,齐王建难道对其真的没有一丝防备?就这样任由一个前朝的王族在自己的都城混得风生水起?”
“此言差矣!”吴阁主说道,“自田氏代齐已过了一百余年,姜姓早就没落了,齐王不把他放在眼里也很正常。不过还别说,这个傀子在临风楼指点江山还真有几分当年太公望的架势……不知少主以为如何?”
姬丹呆呆的没有反应。
“少主?”荆轲喊了一声。
“啊?”姬丹回过神,随即开口道,“不好意思。刚才我在想,档案上既然说傀子是即墨人,那么当地也应有相关的档案,我们只需去查一下两份内容是否一致。不知吴阁主意下如何?”
对于姬丹的提议,吴阁主一口应承下来:“这好办,我即刻安排人手。在司徒府拿档案是难了点,但在即墨调阅一份档案还是轻而易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