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妫轻叩桌案,若有所思把头摇:“晏华浓是大家闺秀,必是学过执掌中馈,会看账本的。她会的我却不会,这样的疏漏少一个人知道才能少一份风险。”
是这道理,所以先王后的婢女断不能知道这桩秘辛。身为王后身份尊贵,不做女红就是,这倒不会引人怀疑。可看账却是经常的事,总不能次次都敷衍过去,还得找人教会才行。
林姑姑:“既然不能让旁人知道,也就只有……只有王上亲自教了。老奴和崔总管有些交情,前几日才听崔总管提起,这些年的军饷用度等账册王上都亲自核对一遍。崔总管大赞王上过目不忘,是个厉害的呢。”
燕妫扶额头疼,无端生出些抵触:“王上日理万机,怎可再添烦心事……”
可她知道,左不是办法,右不是办法,也只有劳烦歧王亲自教她了。
遂先把账本放在一旁,延后再看。转捡起宫女名录参详,从中选了两个小丫头,欲放到身边伺候些琐碎之事,好将林姑姑换下来做点别的。而后又看了遍初拟宫规。那方尚宫是个稳妥的,省了她大把精力。
待放下手中事时,不知不觉已冷月高升。燕妫沐浴罢了便坐在房中,点一盏红烛开始琢磨账本。
到临近子时了,歧王才姗姗迟回,神色冷肃掀帘进来,见她还坐在案头,浓眉一拧:“夜已深了,王后怎的等到现在?”
燕妫起身相迎,着实是不大好意思,一出口舌头险些打结:“王上可会看账?”
歧王右眉一挑:“嗯?”
第26章
燕妫深感惭愧。
“这几本账册,臣妾看了有一会儿,已理顺了一些。只是不曾认真学过,还有诸多不明之处想请王上解惑。”
见燕妫面前放着一堆账册,歧王瞬时了然了。他徐徐踱步上前,嘴角露出的一抹笑挤走隐约残留的疲惫:“孤还以为王后无一不知,原来竟不会看账。”
他捞起账册,再一次挑起眉毛瞄了她一眼。
刚一上手内宫事务就狠狠栽了个跟头,燕妫把头微垂,脸上很有些挂不住:“臣妾惭愧。”
“是哪里不懂?”
“这里……还有这里。”她用手指出几处,因心怀惭愧缺了底气,语气不由的轻柔似水,“这几本账计的是不同地方的支出,计的方式也有差别。”
“先坐。”
燕妫便座下,歧王则站到她身后,微微躬身,指着她不懂之处,道:“‘该’指的是负债。‘进’除去‘缴’应等同于‘存’除去‘该’,你看这份进缴结册,它是不是和存该结册结算数目相同。”
燕妫翻找到他说的,果然一样:“那这本呢?”
歧王在她身后伸长手,捞起她说的那本,臂弯堪堪从燕妫脸颊擦过。他看了几页:“这本是大宗账目,相比之下更繁杂些。王后可会算筹?”
燕妫愣了愣,又摇头。
“孤教你。”
歧王遂命人取来算筹置于桌上,又让林姑姑添几根蜡烛。燕妫瞥见他眼中已现血丝,扭头瞄了眼滴漏,才惊觉已是三更天,忙劝道:“不如王上帮臣妾找几本相关书籍,臣妾自己读了便会,王上还是去歇息要紧。”
歧王却已摆上算筹,饮下一口浓茶解乏:“藏书阁翻修,孤没工夫去找书——《孙子算经》云:‘凡算之法,先识其位,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
他已教起来,燕妫只好打起精神认真听着。
好在她不是个愚笨的,歧王讲解两遍她就已学个大概,至四更时便可打住。就算她竿头直上学得极快,两人也直至深更半夜方才就寝。歧王应是早已困得合不上眼,放下算筹倒头就睡。燕妫也疲乏得很,暗暗叹口气,吹灭蜡烛,轻手轻脚在另一侧躺下去。
刚闭上眼,却听得身侧的人幽幽开口:“孤的荷包用旧了,你若是心里过意不去,就给孤绣个新的。”
她怔了怔,久违的挫败之感陡然占据脑海,让她很有些尴尬。这可不就巧了么,偏撞上这个,倒显得她真是个无能之辈。
“王上,女红……臣妾也不会。”
良久的沉默。
他翻个身,伸手不见五指的暗夜中,细微的笑声听起来好生玩味:“错以为王后什么都会。”
燕妫:“……”
“得空了找林姑姑学吧。”
这针线呵,看样子她是不得不学。她也翻个身,背对着背,只答了个“嗯”。终日忙忙碌碌,为立国之事夙夜不懈,何时得空还未可知呢,荷包的事日后再说。
嗯,日后再说。
歧国有此岸谷之变,让人身心疲累,大羲又何尝没有。燕妫睡着的时候,女帝正摆置沙盘,连夜召集将领拟攻坚之策。臣子们连熬两夜,个个熬得眼底乌青,女帝也是眼布血丝,却不知劳累的样子。
这回,谁让歧王触了她的底线。
先前她欲改易态度文武并重,以休养民生为重,大力提拔文臣大员。今歧国乍然一反,那些个所谓的读书人,却犹犹豫豫没个骨气,她盛怒之下还是看武将顺眼一些。自敲定开战,粮草辎重已在筹备,若商议出合适之战略要领,三月之内必然发兵。
然那帮文臣到这会儿了终于想清楚利弊,三番四次请求面圣,女帝懒得见,都叫人拦在殿外了。不必她猜,老家伙们定会说些以和为贵开不得战的话,她不乐的听。
唐雨旸今夜徼循宫禁,行至章昭殿外,见一干文臣跪满一地,不禁皱眉。他亦知这仗不能打,但也知女帝尚在急怒中,难以劝进去。一干武将只为建功立业,恨不得年年打仗,煽风点火哪里肯兼顾民生。他就在殿外站了会儿,听老臣们你一言我一嘴分析此战利弊,越听越心烦意燥。
正欲离开,忽见沈礼匆匆走来,唐雨旸收回迈出的脚步,展颜招呼一句:“沈将军这时候了还来面圣,可也是谈发兵歧国之事?”
沈礼瞄一眼跪了满地的老臣们,给几位老大人见过礼,才啧啧叹道:“唉,唐指挥使岂会不知啊,鄙人腿疾不愈,何能再上战场。这些沙场之事早不多嘴了,只负责些追捕查探的案子,白白担个将军官衔。”
“能让沈大人星夜面圣的,还能是什么大事?”
沈礼自是有要事禀报的,事关霁月阁却不便说给唐雨旸听。他摇摇头,无奈道:“指挥使莫怪,鄙人不敢说,唯恐殿下担忧你我……”放低声音恐他人听见,“走得太近,结党啊。”
“是吗?倒也不至于吧。”
沈礼摆摆手,当真是不敢和他说下去,连作几揖退到一旁去了。唐雨旸因见过那青衫人后便对霁月阁案心生怀疑,见撬不开沈礼的嘴,忧心打草惊蛇,也就走开。
那沈礼见他离去,这才请中贵人通传面圣。因陛下极重视霁月阁的案子,要求但有进展,无论大小需立即上奏,他夜间刚确认了案情便赶过来禀报。
起因是石猿镇一个女囚和狱卒横死狱中,经查发现女囚有一女儿曾失踪,走访发现那女儿与日前发现的“燕妫”尸身竟极为相似。这案子被这么一搅合,又乱成一团麻。他也细审问过女囚丈夫,方二老爷却是一问三不知,也想不起那女囚会和谁有仇怨,值得有人闯进大牢去取她性命。
唯一的解释,还是和“燕妫”有关。杀人的要么就是燕妫,哪怕布下天罗地网她也有本事在眼皮子底下犯案,足叫人心惊胆颤。要么,就是霁月阁其他在逃高手,这也同样让人惶惶不安。
不论是哪一种结果,沈礼都头痛得想抽自己一耳光——当初光想着立功,何苦抢这活儿干。
更何况当时查案过程中,陛下曾疑心过阁主付之涯烧成焦炭的尸身是否为他本人,眼下回过头看,有如寒芒在背。若这所谓的霁月阁在逃高手正是付之涯……沈礼不知自己脖子上的人头到底能保到几时。
一夜过去。
次日,又是焦头烂额的一天。闻人弈短短睡不足两个时辰便上朝去,不想多位大臣也已早早身染朝露候在殿外,如他一般是极上心国事的。
也难怪他们会上心,骤然立国,又突然有幸领授官职,现如今歧国上下百废待兴,谁人不想有一番作为做个功勋之臣,也好光宗耀祖。
只不过,却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歧国立国,大羲是否发兵讨伐还是未知——这一干新任文武大臣,不论是从前互有龃龉的,还是现在有仇怨的,无不焦头烂额,心里明白此时此刻最大的事应是共御强敌,还何来的工夫内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