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贞听了,心中喜不自胜:“妙呀,依秋,你真是妙人!”
“王爷,您过誉了。”她谦虚道。
果然,新命令颁发下去后,商人内部就起了内讧,毕竟涉及到各自利益问题,尤其是需要道路运送货物的商人。没过多久,就有商人暗自联系官府,将自家不用的地给卖了。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陆陆续续,大部分商人都在两周内将闲置土地卖给了官府,拿到相应的过路费减免权益。
王财主一开始不置可否,等到其他人都卖完了地,他才知道消息,还自我安慰道:“不就是过路费吗,我王某人又不是付不起。”
当然,他后来每次付过路费的时候,都非常肉痛,曾经有一个免费的机会摆在他面前,他没有珍惜,直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如果还有一次机会,他一定会对官府说三个字:“我卖地!”
西洲府在这一连串的措施下,慢慢走上正轨,群众耕地、修路、铺桥,都干得热火朝天。到了秋收的时候,西洲府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丰收。
邵明轩也在年末军中大比中,表现突出,提升为上士,涨了些许工资。
第50章
“娘子,大哥今天邀我们一起过去吃饭呢。”邵明轩进屋哈着手,已近年关了,天气愈发寒冷。
林依秋从箱子中拿出几年棉袄:“我买了布匹和棉花,请施大婶帮忙做的棉袄,你穿上看看,合不合身?”
“哇~”邵明轩赶紧脱下军衣,换上她给的新衣,转了一圈,笑道:“不错,又暖和又好看。”
于是两人一起提着酒菜往大哥邵明杰家中走去,邵大嫂是个哑巴,但相貌可人,也很贤惠体贴,是比较传统的女性。林依秋仅见过她几次,对她充满怜惜,这次也给她捎带了新买的胭脂。
一家人吃着饭,闲聊几句,大哥邵明杰郑重说道:“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你们嫂子有了。”
“真的吗?”林依秋又开心又惊讶,看向邵大嫂的肚子。
邵大嫂不会说,但能听见,她捂着肚子微微一笑。
“哈哈,此大喜事,定要敬大哥大嫂一杯。”邵明轩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邵明杰回忆起往事,叹道:“以前在山上都不敢要孩子,就怕孩子一出生就没有爹,现在日子安定了,真好。”他握住邵大嫂的手,“我这辈子,亏欠了你呀。”
邵大嫂朝他摇摇头,用另一只手回握住他。
林依秋还是第一次见大哥邵明杰流露出这样的一面,转过头,发现邵明轩也在很温柔的看她,她心里油然而生一种幸福感。
“对了,你跟老二成亲差不多一年了,也该准备要个孩子了。”邵大哥突然说。
“这个,我们会好好考虑的。”林依秋有些不自然,虽然她心里年龄挺大的,但这个身体还只有十几岁,这么早怀孕她还接受不了。
而回到家里,林依秋也跟邵明轩坦白,自己还不想生育,希望能等到十八岁,再开始孕育下一代。
“为什么呢?”邵明轩有点难以理解,“你不想生下我们俩的孩子吗?”
“不是的。”她亲亲他的眼睛,“我是爱你的,只是我这个身体还太小了。太早生孩子对我的身体伤害很大。”况且古代卫生条件又不好,没有剖腹产,只能自然分娩,孕妇可是死亡率很高的。她不想,至少现在不想,去冒这个风险。
“那如果意外有了呢?”邵明轩问。
林依秋想了想,在古代堕胎也是九死一生,道:“如果意外有了,我就生下来,但平时我还是会喝红汤的,你也不能使坏。”
“我保证听从娘子的安排。”邵明轩行了个军礼。
年后,发生了几件大事。
一是新帝将原本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改为今年举办,众士子不用等到明年;二是新帝将迎娶威武大将军的女儿;三是金狼国派了大使过来拜访万盛国。
当然,对于西洲府的民众来说,议论得最热闹的还要属年初颁布的州内税法,和在各郡县建大小学堂的通知。
一些大家族的士人见到这些法令,议论纷纷:“此法若真能实行下去,倒也是利民之举。”
“新官上任三把火,只怕还没等柴烧完,火就灭了。”
“这邕王屡屡搞大动作,莫不是有些想法?”这位士人说的想法,自然是暗指造反。
另外一名士人呵斥他:“陈高阳,没影的事,莫要胡说。”
“今天科举大家都会参加吧?”
“自然会去。”陈高阳说,“我们苦读这么多年书,不就是为了科举取仕吗。”
另一名士人则道:“我倒是觉得这位邕王不错,想去投他门下,说不定能有大前程。”
李永贞颁布的税法,确实按林依秋所说了,分级收税,还可以用劳动力和其他物资来抵税,赚得越多,收的税也越多。底层群众自然拍手叫好,但这又一次触犯了那些商人和其他大家族的利益,动了别人的蛋糕,遭到的反对自然也更强烈。
不过,这次李永贞却是胸有成竹,不管那些人闹得多么厉害,都不理会,只让他们等到月末缴税的时候再说。
到了月末,各郡县的张榜处和进出城的城墙上,都贴了几张红底黑字的大榜。
“这什么玩意?”不少人好奇地凑上去看。
“二月份西洲府缴税大户排行榜,第一名......”没错,榜单上列出了本月缴税金额前一百名的商户。除此之外,还会颁发专门的奖状表彰这些缴税大户,其他金额不大,但如实缴税的则给了缴税凭证。
“咦,这李家酒坊怎么不在此列,他家的酒不是声称在全西洲府都有分店吗?”
“这还能为啥,刘氏酒家都上榜,他家却不在榜,以后大家都买刘氏酒家的酒水吧。”
没错,这就是林依秋想要的舆论效果,有了这个荣誉榜,就相当于官府在帮那些缴税大户在全州府内做公告和宣传,还有店里的缴税凭证,以后各家商户做生意也会将每月的缴税凭证摆出来。
想想以后,群众们进到一家店里买东西,没看到缴税证,问:“你们店的缴税证呢?”没有就不买东西,那多酸爽。
店主们想不缴税也难了,而且多缴税能上荣誉榜,有实力的店铺也会争取。这样就能大大促进商家们的缴税热情。
一个月之后,王府内。
李永贞赞道:“依秋,你的法子真不错,三月份的缴税额度大大增长了,还有很多商家多缴税,就是为了上荣誉榜。只是......”
“怎么了,又遇到什么问题了?”林依秋笑笑,她感觉自己的工作愈发得心应手,而且在古代搞这些基础建设,真的很有成就感。
“荣誉榜只有100名,而想上榜的商户那么多,是不是要增加一些名额?”他问。
“不用,物以稀为贵,如果增加了名额,这个榜单就不稀罕了。”这个不就是推荐榜不够的问题吗,好解决,可以学习一下某网站的套路,“榜单除了已有的月榜外,我们还可以有季榜、半年榜,另外其他郡县也可以设置郡榜、县榜,这样就能根据商户的情况,分别上榜曝光。”
李永贞抚掌:“妙呀!”
至于新建大小学堂的事情,林依秋也打算采用类似的荣誉冠名法。
一日,他们将没有卖地、又好面子的王财主请到府里来。
王财主摇摇扇子:“王爷,你们找我是何事?莫不是又想我卖地?”心中暗笑,他地契都带身上了,到时候讨价还价,说说过路费的事。
林依秋开口道:“王先生不想卖,我们王爷又岂是那种咄咄逼人、强买强卖之人,放心,此次找您过来,是为另外一件事。”
“哦,竟然不是卖地的事,且说与我听听。”王财主心里有点急,新税法实行后,他那些闲置土地都要收税,他可是巴不得把这些地都脱手,但他面上还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好事,大大的好事。”林依秋递给他一份自愿捐建希望小学的协议。
王财主粗粗看完,到了末尾:“三百两银子建一所希望小学,这与我何干?”
“自然是希望王财主自愿出钱来捐建啦~”
“不捐。”他利落干脆的拒绝。
“别急着拒绝,这对您可是大有裨益。”林依秋指着协议上的黑字念道:“全额捐建者,可拥有这所学校的冠名权。冒昧问一下,王老爷您大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