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其三是,有主之地,若未能合理开发利用,废弃闲置,经官府认证后,以原价收回官用。
这二、三条,是为了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劳动人民的耕种热情,增加粮食产量,提升民众幸福感。
其四则是关于赋税的修订,这是个大议题,林依秋在这方面并不专业,只简单提了分段收税和以物、粮抵税,之后可以找税务官来详细商议。
其五是军务整顿,其六是在各地办大小学堂,撰写基础教材,普及文化知识。
第49章
策划书上内容很多,李永贞看了一刻钟才堪堪看完,他捧着书策,如获至宝,道:“依秋,没想到你还有这种本事。”
“现在,我能胜任你的门客吧?”
“何止是胜任呀,你简直比那些老学究都厉害多了。”
“那你给我开多少月薪?”
李永贞伸出五根手指。
“五两?”
“五十两。”李永贞神秘兮兮的说,“不过,你得保密,其他人都没有这个价的。”
林依秋开心地跟他击掌:“没问题。”她现在薪水是自家相公的二十五倍啦~当然,林依秋回到家,也只对邵明轩说是月俸五两。
之后,林依秋便以男子身份,成为了李永贞这个新王爷的门客。
没过多久,李永贞就将知府窦剑星和其他下属官员都召集过来,提出这些变革策略。众官员听完,面色都不大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最后,还是窦知府起了头,道:“王爷,您有所不知,您的这些想法好是好,但是其中需要花费的钱财是一个大问题呀。”
“我们州府仓库里还有多少财产?”李永贞问。
一个书生模样的人呈了一本册子给他,李永贞翻开一看,怒道:“账面上就只剩下这点钱了吗?”
其他官员都垂着头,不敢说话。
“都是怎么花的,没人可以解释下吗?”他怒拍桌子。
那位书生战战兢兢道:“每年的税费都要上缴一大半给京都朝廷,另外一个大头则是军费,还有一部分是各级官员的薪水俸禄,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就没剩下多少钱了。”
李永贞看向他,问道:“你叫什么名字,现任什么官职?”
“属下名叫裴垣,现任大司徒,主管西洲府内总的银财收入开支。”
“好,你明日令人将今年的账目呈上来,本王要仔细查阅。”这不就是扩大版的长乐街赌坊事件,李永贞相信,有林依秋在,定能看出这账目的蹊跷之处。
第二日,林依秋收到消息,将原先教授过七个男孩都带了过来,一起查账。当初光一个赌坊,就能有那么大的水分,现在更何况整个西洲府的收入开支。
十几日后,她看着账簿,嘲讽笑道:“我就说,税收不可能只有这么点,被他们不知中饱私囊了多少。还有军费,也是花销得不明不白的。”
账目既然算清楚了,那跟这些官员的帐也就要好好算算了,更别说,当初窦剑星为了金佛还把售盐权给卖了,林依秋琢磨着,怎么帮李永贞收拾这些个烂摊子。
不久,各郡县的官员都收到了一封密函,密函详细列出了他们的资金有问题的地方,差额是多少,限他们在月底之前将余款补齐,否则就会告到京都朝廷,将他们革职查办。
一些官员在暗地中也有来往,互通了下密函的内容,连连叹气。
“看来这个邕王是要给我们来真的。”
“唉,我之前送给他的金银都被原封不动的退回来。”
“没想到他真有这么大能耐,将我们的帐查清楚,真是小看他了。”
“既如此,先把余额补上吧,要是闹到京都去,就不好看了。”
“等任期时间一过,我就申请去其他州府任职。”其他官员闻言,也差不多动了这个调任的心思。
原本就是本地人的官员叹道:“你们还可以调,我一家老小在此,轻易走不得呀。”
这些人在任职期间,确实贪污了大量金钱,密函中写的金额,虽然巨大,但都还在他们承受范围内。林依秋只让他们还了两年的欠款,一方面是因为以前的帐太复杂,不好清算,另一方面也是不想数额太过巨大,导致官员偿还不起,跟他们撕破脸。
到了月底,大家果然都把钱还了上来。
王府里,李永贞十分欢喜,把林依秋叫到身边:“依秋,你真是太厉害了,现在有钱了,你列的那些项目,先从哪一个开始?”
“恭喜王爷。”林依秋拱手贺喜,然后又接着说,“先从土地开始,让无地之人能占有自己开发的土地,并将闲置的土地从地主那边收回来,另外再从其他州府发出消息,西洲府无条件接纳流民,并给每个流民分配工作,登名造册。”
“可是招这么多流民,我们怎么消化,哪有那么多工作给他们?要是他们传染疾病、打架闹事怎么办?”
“王爷,您忘了我们还要修路吗?流民可以分为有劳动力和无劳动力的,有劳动力的又可以分为有技能和无技能的,让有技能的,人尽其才;无技能的则有三个去处,一是普通农民,产出粮食,二是工人,修路铺桥,三是军人。至于疾病,给他们清洁消毒,再令医师定期检查。打架闹事者直接赶出西洲府,永不得入,身为流民,他们应该会好好珍惜这次机会。”
李永贞脑袋转了一圈,道:“等等,你上面还有一种没有提到,无劳动力的呢,怎么处理?”
“无劳动力的,一般为幼儿、老人,或者妇人,这样的流民,一般都有其他流民照护,不然是活不下来的。”
李永贞点点头:“行吧,我先按你说的,吩咐下去,遇到实际问题,我再传你过来。”
“好。”林依秋拱拱手,离开了。
没过多久,这些命令就一项项的传达下去,开始实施。
龙虎村的人得知这些条令,非常高兴,甚至有人激动的跪在官榜面前。
“我们这个王爷,是个大好人呀。”
“有地了,这辈子终于能有自己的土地了!”又是另一个濒近疯狂的人。
“官榜末尾说了,已开发土地要认证成自己的,得去当地府衙申请!”
闻言,大家都一窝蜂往府衙跑去,府衙的师爷忙得不可开交。与此同时,这一幕幕在西洲各个地方上演。
比起无主之地的认证,闲置地的回收则遇到了比较大的困难。
其中名声颇大的王财主将其他财主请到了自己家,一起喝茶聊天。
“你们说说,这官府想把我们的地原价收回去,怎么可能呢。”
“没错,做生意嘛,本就是一锤子的买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哪有过后要回去的道理。”另一个富商道。
“量这个官府也不敢强买强卖吧!”
“他若真强买强卖,可怎么搞?我们只是生意人。”
王财主这时发话了,给了他们一个定心丸:“大家勿慌,我们纵横商界几十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这件事呀,好办,只要大家都一条心,打定主意不卖地就行,我王某人在京都还是有些头面的,若官府真用强,我们就联名告上京都。”
“多谢王财主。”其他富商交换下眼神,他们哪个背地里没些官场朋友,只是这个王财主愿意当这出头鸟,就让他当呗。
王财主得了众人商人的奉承话,心里愈发膨胀,等过了两天,官府人再上门时,直接给推拒了。
事情又遇到了阻塞,李永贞只好又将林依秋找来,将事情说与她听。
“现在情况就是这样,那些商人沆瀣一气,不愿将闲置土地卖给官府。”
“王爷莫慌,我早就有办法了。”
李永贞喜道:“什么法子?”
“我们官府既然出钱修路,之后还要花大气力保养路面,而这路是给大家走的,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们官府收点过路费,不过分吧。”
“过路费?那这与商人不愿卖地有何干系?”
“他们做生意买卖的,肯定要走我们修的路,王爷你发命令下去,在三天之内,售地给官府的免过路费,一周内售地的,免百分之五十的过路费,二周内的免百分之二十,两周之后的不再减免过路费。您把命令颁布下去,那些商人自会有思量,是拿着用不着土地跟我们犟,还是免这过路费,做长久买卖,他们自会有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