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没有错。”寇严摇摇头,将对面的茶碗往前推了推,示意徐庶饮茶。徐庶端起碗放到唇边却又放下:“贻误战机是谋士之大忌,如果我一开始就采取你的建议,起兵围剿,此刻你可能已经是四郡之首了,我们把刘琦请到这儿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寇严嘴角一勾,状似随意地从桌边地上的竹简堆里抽出一张递给徐庶:“您先看看这个再做定论。”徐庶不明所以,接过竹简打开来一看,眉头深锁。趁他认真看竹简的时候,寇严接着往下说:“这是黄将军几天前送出的,昨天刚刚到我手里,我估摸着您不来,我也要去请您来了。这件事可大可小。”
“我早该想到的……”徐庶手握着竹简喃喃自语:“早在你收拾那帮豪强之前,我就想到这里面会有曹贼的人做的手脚。只是没想到,他们这次竟然选择主动跳出来挑事儿,我之前以为他们会因为事不可为而选择悄悄离去或者继续潜伏。”
“其实这样很好。”寇严一笑置之:“总比我们接手二郡之后,再来深挖这些细作,这才费事。现在他们主动跳出来,算是帮我们节省时间。”“可是时间不等人,他们越是明目张胆,越说明曹贼南下的时机越来越近了。再加上大公子到了长沙,襄阳那边肯定会有所应对,刘荆州命在旦夕,我们没有时间再等了。”
“老师意欲何为?”寇严索性将问题交给他。“其实你是对的,这个时候就该采取雷霆手段以绝后患。”“我当初没有坚持,就是怕雷霆一击不能清除余毒,将来遗祸无穷,我治理长沙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借用两次外部战争现在才算稳定住局面。可是,曹贼出兵在即,他不会给我时间……”
“世事难两全,只看哪边是当务之急。”徐庶心中已经有了定论。寇严就在他的对面,他的表情变化逃不过她的眼睛:“既然老师已经有了结论,那就放手去做吧,我与长沙民众定会鼎力支持,等待您凯旋而归。”
听徒儿这么说,徐庶心中一暖,随即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属下当全力争胜,定不让太守大人失望。”“什么太守大人啊!这里就我们师徒二人,我在您面前,算什么“大人”?”寇严不满地反驳道。老师总是这样,说着说着就改用公事化的口吻,大人长大人短的。自己想与他多亲近,他却总是一脸严肃。
“你明面上是长沙太守,实际却掌握着两个郡的资源,将来还会掌握更多,别说在我面前,就是在皇叔面前,你也已经是“大人”了。”徐庶言语中慢慢都是赞美,徒弟有出息,做师傅的与有荣焉。
只是一听对方提起父亲,寇严的脸色马上晴转多云再转冰雹:“他们这会儿正在偷着乐吧?等我以大公子的名义将武陵零陵收入囊中他们岂不是要笑疯了?他现在一定在掰着手指算日子,算刘荆州什么时候断气,只要刘荆州一断气,他恨不能插翅飞过来。”
“妍儿……”徐庶无奈轻唤了一声。没办法,一提刘备徒儿就像是猫被踩痛了尾巴,浑身炸毛。“妍儿,你别忘了,皇叔身上扛着兴复汉室的大旗,他与遭贼有不共戴天之仇,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兴复汉室?哼!我到希望曹贼南下,他与曹贼大战一场,死于非命。只可惜,他根本没那个心,敌人一来,只知道跑路。”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祝大朋友小朋友们节日快乐,天天开心。亲爱的们,放下手头的事情,为自己准备一份礼物犒赏一下自己吧。
第180章 连收二郡
“妍儿,他毕竟是你的父亲。”徐庶皱眉,徒弟的怨气太深了。这会影响她的判断力,必须想办法除掉她的这个心结。“从我出走那一天开始,我是我,他是他。我是寇氏女而非刘氏女,老师请千万记清楚了。”寇严表情严肃,盯着徐庶的眼睛,一字一句,几乎咬牙切齿。
“妍儿……如果,这样想,这样做能让你保持冷静,心情平和,为师不会再多说一句。但现在很明显,你的心态变了,这很危险,对你自己也是有害的。作为你的老师,我必须提醒你。”徐庶难得那么郑重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然而,寇严坚若磐石:“我知道我在做什么,我很冷静也很清醒,甚至比以往更清醒了。老师放心,这点小事,完全无法影响到我。”话虽这么说,但她紧握着茶碗的手指关节僵硬,已经出卖了她。徐庶看在眼里,只能轻声叹息。这一刻,他忽然特别想知道,究竟徒儿在新野发生了什么事,区区十一岁的她怎会与自己的父亲结下如此深刻的仇怨?
回到长史府,徐庶满脑子都是寇严方才咬牙切齿仿佛要把刘备生吞活剥了的表情。不正常,太不正常了。他甚至有冲动想把寇封叫回来问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的冲动。冷静了一下之后,他决定先把眼前的问题解决,而且是速战速决,用最快捷的方式解决武陵和零陵的问题。
速战速决意味着需要付出代价,长沙军队第一次竖着刘字大旗出去打仗。之前东吴来攻,他们只是竖一些私人旗号,比如黄忠军竖黄字旗号,甘宁军竖甘宁旗号。但是这一次,徐庶要求所有部队统一使用刘字旗号,对外坐实刘琦取代寇严成为长沙之主的传闻。
老将军黄忠起先对此颇有微词,他觉得他能理解长沙需要更多生存空间,也能理解目前武陵与零陵实际掌握在几个曹贼的细作手中需要用大部队血洗的方式来完成占领。却无法理解为什么要竖刘字旗号。
你说你是要借刘琦的名头将这件事变得合法合理,可你做的这个事情本身就是一场侵略战争,你是要对完全不属于你的地盘实施占领。既然如此,还去找什么合理合法的借口?这根本就是隔靴搔痒。老将军直来直去惯了,在他的意识里,打你便打你了,要什么理由?如果一定要理由的话,理由就是我想打你了。
去请什么刘琦,扯什么大旗,都是浪费。而且刘琦一来,鸠占鹊巢。现在周围的人都知道刘琦顺利接手长沙事务,积极寻求扩张。什么寇氏女神童,什么司马徽慧眼识得金镶玉,全部都是刘表在炒作。黄忠当初带着寇严去见刘表,目的就是想从此以后,他的头上再也没有可以对他管头管脚的人,如果到头来还是要让刘琦骑在自己的头上,那他何苦要跑这一趟?
为了这个事儿,寇严和徐庶分别找老爷子摆事实讲道理,寇严拍胸脯保证,刘琦只是个幌子,他所有的作用只不过是为了拉仇恨,为了让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他的身上而忽略她。用完就会被弃,绝对不会对老爷子产生一星半点的影响。老将军听完了两个人的分析,才算平静下来,接了任务领军出征。
现在,徐庶改变了策略,要求尽可能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尽快解决战斗,不像之前长沙军只需走个过场,必要的时候排个方阵练个军体拳就能解决问题。
黄忠只是皱了一下眉头,就对部队下达了进攻指令。所幸他在军中的威望已经到达了极致,基本上是指哪儿打哪儿,大家都不带犹豫的,局面从僵持模式瞬间切换到了短兵相接。武陵和零陵的太守没想到长沙军会这么快就下定决心强攻,一下子乱了方寸。
本来,曹操给南下的细作下达的指令是作乱,南方越乱越好,各大郡县的长官月无能越好。最好是各地民怨四起却没人收拾,这样他大手一挥,在强势武力的震慑下收拾这些郡县就如秋风扫落叶那么容易了。
因此,这些细作很好地执行了他的战略意图,除了蔡瑁屯物资的南郡,以及铁板一块的东吴。刘表手上的荆襄九郡中的八郡都有细作在行动。武陵零陵这两个边远的郡县更是直接就由曹操的细作掌了大权,一直都平安无事。
为了达到作乱的目的,他们煽动两郡太守对长沙进行了多次骚扰长沙,甚至煽动长沙的细作造反,就是想让江南地界栾城一锅粥。你说他们真的想攻城略地什么的,可能有想过但不可能有计划第付诸行动。要真有行动力,肯定不会做卧底,肯定是大将之才了。
桂阳零陵两个太守身边的参谋就是这样的角色,捣乱他们真的有一手,但要他们带兵打仗,却是逃得比兔子还快。面对一年打两次仗的长沙军,两郡集结起来的乌合之众怎么可能是对手?再加上两地民众本就对太守不满,对长沙充满着幻想。因此黄忠和寇封的大军一动,只几个照面,两郡集结起来的部队就溃散而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