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种农作物都免不了会发生病害,遭遇天灾人祸,对百姓来说,只种植一种农作物,抵御风险地能力就会大大降低。
朝廷推广新研发的玉米,固然是为了他的高产量,但因为玉米是新型农作物的缘故,在税收上并没有过高的要求。
赵疏桐只是宣传了一下种植玉米的好处,又让人给介绍了司农司最新的玉米研究成果,百姓要是种,就到官府买种子。要是不愿意种,也不会强制你种。
因为赵疏桐的这种态度,然后甘陇县的百姓又从一些商人口中知道,玉米当初就是县太爷发现的,但是前任县令仗着自己是皇上的小舅子,将县令的功劳抢了去。前任县令怕县太爷把玉米的功劳抢回去,才逼着他们县的百姓种玉米的。还好皇上明察秋毫,查清楚了这件事,在前任县令那个狗官倒台后,将功劳又还给了县太爷。
出于对县太爷的信任,甘陇县不少农户,都尝试着种了三两亩。
有了这些尝试的人,等到大家见到了好处,赵疏桐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种玉米的。
西北战争危机接触,他们又不能回京,裴栖就琢磨着,“夫君,咱们是不是该把公爹和小红薯给接回来了。”
那么大一个孩子,突然离开了他们,裴栖还是十分担心想念小红薯的。
没了小红薯,他连个逗弄的对象都没有了。
“京城到甘陇县路途遥远,咱们这两年就要回京了。既然爹和小红薯回去了,就不要再让他们舟车劳顿过来了,免得路上出什么意外。岳父说要给小红薯找老师教导他,小红薯也到了该进学的年纪,让他跟着夫子学习吧。”赵疏桐道,这么远的路,赵竹心和他爹的身体再好,也经不起折腾。
裴栖心中为可怜的小红薯默哀,决定以后还是多多给儿子写信吧。
京城的赵竹心小朋友不知道,他根本等不到他爹和阿姆接他回去。
*
羌人使臣上京的时候,皇帝将楚王和宁安候召回了京城,要对他们论功行赏,许问澜也跟着回京了。
皇帝和楚王五年没见,只能靠奏折和信件联系感情,再次相见,兄弟俩都有些激动的。
皇帝感叹,几年没见,楚王都没有变化,依然高高壮壮的。
楚王却说,皇兄好像胖了。
皇帝说楚王不着调要给楚王选妃,找个人好好管管他,楚王连忙拒绝,“皇兄,你可别乱点鸳鸯谱。臣弟都快三十岁了,那些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我都能给他们当爹了,和她们处不到一块儿去。”
“你才二十七,不到三十,别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不喜欢年纪小的,难道你年纪喜欢大的?”皇帝揶揄地看向楚王。
楚王耳根子有些红,年纪大些的好,能互相理解各自的想法,还不容易吵架起磕绊。
“可是有心上人了?喜欢谁就说啊,大男人扭扭捏捏地给谁看。”见楚王一副情窦初开的少男模样,皇帝鄙视地道。
他大儿子都快到了通人事的年纪了,弟弟竟然还这么纯情。
“算、算是吧。”
“是谁家的,你要是喜欢的,身份低些也没关系。”皇帝很善解人意,为了让这个皇家大龄男青年脱单,即使对方身份不高,他也能通融。
“他的身份有些特殊。”楚王吞吞吐吐地道。
一个普通哥儿或者女子能特殊到哪里去,难不成还能比皇家人特殊。
“他有婚约,或者是改嫁的?”
楚王摇头。
弟弟偶尔羞涩一下,皇帝是挺稀罕的,但是羞涩过头,那就是做作矫情了。皇帝正要发飙让楚王从实招来,突然有什么划过他的脑海,“你喜欢的不喜欢朕新封的昭勇将军吧。”
“皇兄,您真是英明神武,臣弟想什么您都给看出来了。”
皇帝有些迟疑,“这个年纪还没有出嫁,昭勇将军恐怕有什么隐疾吧。”
“皇兄你可别说了,要是你说许问澜有隐疾的话传出去,小哥儿的名声就更不好了。他呀就是上进心重,学了些本事,就想当将军报效国家。还好让他给做成了,没让那么多的银子打水漂。”
“我说你惫懒的性子,怎么连着两三封奏折催我给他封赏,我本以为你是惜才,没想到是存了心思了。昭勇将军这样的哥儿野心大,不会甘于后宅的,你驾驭不了。”
再者,楚王手握镇西兵,宁安候府几代人驻守西北,两家联姻,在西北势大,做皇帝的可就不能安寝了。他在位时,可以相信弟弟的人品,但等他的儿子上位时,楚王府会成为新皇的威胁。
皇帝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和弟弟相斗,为了保全双方,他不太乐意这份亲事。
“皇兄,夫妻俩过日子不总是一定要一方驾驭一方的,能把小日子过和美了,一辈子就糊涂过去了。王妃争强好胜,想要建功立业,也不是缺点,若是我们真能成,他是在为我们皇家立功,将来说不定本王还能和王妃一块儿上战场,并肩战斗呢。”
楚王见皇帝犹疑,“光顾着和皇兄说私事,到把正事给忘了,臣弟来是归还镇西军的虎符的。五年前臣弟临危受命到西北坐镇,如今西北匪患基本平息,有几个漏网之鱼,当地的驻军自己就能处理,不需要臣弟再去西北。说来当初臣弟和皇兄还是皇子的时候,臣弟想要从军,还是皇兄您辛辛苦苦帮臣弟从父皇那里谋划的,臣弟当时就发誓,要保护好大齐江山还有皇兄你。如今盛世初现,臣弟愿自己再也没有上战场的机会。”
楚王不愿意自己的存在威胁到皇兄统治,他们还是皇子的时候,就互相扶持,相依为命,没道理天下都是他皇兄的,反而不能共富贵了。
皇帝看着楚王交上来的虎符,“你非昭勇将军不可。”
“臣弟不是感情用事的人,没了昭勇将军也不会要生要死,只是觉得和这人在一起,将来的日子一定会很有趣。”
“随你,镇西军我会另外派人接管。”
楚王眼睛一亮,“那我和王妃的差事?”
“会给你们安排到一处的。”皇帝本想许问澜嫁进皇家,就不要再去战场上抛头露面了,结果蠢弟弟还想和他王妃一起上战场。他这不是想娶王妃,是要娶个兄弟战友吧。
要是不答应他和昭勇将军的事情,弟弟将来不会和嘉安县主的那个孙子学追男人吧。为了皇家的脸面,皇帝咬着牙同意了。
他已经是皇帝了,可以让他弟弟想怎么活就这么活了。
前些日子他刚下旨让昭勇将军守边关,不能朝令夕改,弟弟成婚后还要在西北待几年,皇帝对西北都有应激反应了,他感叹地道,“你和许家可别再是下一个颜玉圭和刘景钊了。”
“皇兄,你竟然拿我和那些不争气的家伙比?”楚王不可思议地看向皇帝,随后不依不饶地道,“我在西北五年,剿了上千土匪,镇压了三次县城暴动,从来没有出过岔子,他们怎么能和我比。”
皇兄眼神不好,派了几个垃圾去西北,被西北百姓认为故意让小舅子去祸害他们。
他本来该体谅皇兄的。
但是现在一点儿都不想体谅,那几个垃圾凭什么和他比。
皇帝头疼地看向闹起来的弟弟,他不就是防患未然提个醒,你一副士可杀不可辱的样子,给谁矫情呢,信不信朕不给你赐婚。
听皇兄说赐婚这一茬,楚王想起自己还没有和宁安候府通气呢,也不知道那个倔哥儿愿不愿意。
楚王顶着皇帝瞧不起他的小眼神,让皇帝先别赐婚。等他搞定了许问澜,再来请旨。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9-01 00:02:50~2020-09-02 00:35:2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la 20瓶;暖星 3瓶;腐衣衣、哥斯拉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24章
宁安候府, 宁安候太夫人将宁安候和宁安候夫人叫到自己院子。
“问澜和楚王有交情?”
宁安候诧异,“在西北几年,没有听说过澜儿和哪个男子走的亲近。”
宁安候夫人斜了宁安候一眼, 这还不都怪你这个做爹的, 将哥儿教导的比小子还像男人。
“那楚王为什么会给问澜下帖子, 邀请他出去。”宁安候太夫人拿出楚王递来的贴子给这对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