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之前榨二十几斤甘蔗就榨了一白天呢,不过那时用的是石磨,确实慢一些……
这话一说,便有不少人动了心思,不再围观,而是去修整自家的石辘了。
而王大伟也在指导了几次如何撇浮沫、沉淀杂质之后,就进屋歇着了。他虽然觉得自己身体无碍,古氏和宋樰却还是紧张,为了让他们安心,他也只好继续“卧病”在床。
他不单自己走,还把负责熬糖的那一组也叫走。下晌有他们忙活的时候,这会儿还是先歇着吧,再说榨汁也不是什么复杂的工艺,只是耗费力气的重复作业,也没什么好观摩的。
不多时,砍柴的人也回来了,也被王大伟叫去歇着了。砍柴这组还得负责烧火,也得跟着忙到后半夜呢。
石辘到底是专业榨汁的,比石磨好用太多了,到了未时中(下午两点左右)五十多斤甘蔗汁便榨得了。又沉淀过滤了一番,未时末便全好了,两人才小心翼翼的拜托宋樰进去请王大伟出来。
宋樰居然也真小心翼翼的扶着他,搞得王大伟觉得自己跟个老佛爷也差不多了……
“还成。”王大伟检查了甘蔗汁,心中感叹道,以后有机会最好还是弄点纱布来过滤比较好。单用沉淀法过滤,过滤不干净不说,还会浪费一些甘蔗汁。
不过之前王大伟在布庄有留心,并没有看见纱布之类的布料。也不知是这个年代还没有,还是妙竹州太穷布庄没有进货。
但这也只是对比现代机械过滤工艺来说。比起古代的工艺而言,已经过滤得很好很澄澈了。
王大伟让两个榨汁的人回去休息,下一次就轮到他们熬糖了。不过这两人谁也不想走,累得不行也想观摩学习。王大伟也没有硬赶他们。
将五十斤甘蔗汁都倒入锅中,开始熬煮。王大伟看过了火候,便叮嘱熬糖的两人:“要一直这么画着圈的搅拌,一刻也不能停,若是停了,这糖浆就要糊锅底了。觉得累了便换班,休息的那人在旁边继续撇浮沫、捞杂质。”
几人紧张得不得了,连连答应。王大伟盯着他们弄了一刻,觉得没有大毛病,便又被宋樰连声催着扶回屋里歇息了。
自己这还真成了老佛爷了,进出有人扶着,还有人帮着传话……接下来半天宋樰就没让他动弹,自己跑进跑出监工再给王大伟汇报,倒也没出岔子。
这一锅因着量大,足足熬了三个半时辰才起锅。体力活儿尚可让别人干,到了起锅的时候,王大伟却要亲自动手,用新买的模具将糖浆隔成小块。他计算着重量,在模具上画好刻度,一块凝结成型的红糖整好是一两重,和书店卖的墨锭一般大小,十分精致可爱。
一群围观的难民都震惊了,这,这是石蜜?看着不像啊!这看起来就很高级很贵啊!!
第53章 赵秋秋御夫课堂开课了
王大伟也对做出来的成品很满意, 人多就是力量大, 要是他和宋樰两个人, 要一天做出来这么多得累死。转过头瞧着几人熬夜熬糖累出来的黑眼圈和疲惫的脸色, 赞许道:“做的很好,这就成功了。今日大家都辛苦了, 明日就休息一天,后日再来交换工种,继续熬糖。”
这一次熬出来的红糖成色很好, 五十斤甘蔗汁出了十斤红糖, 足够交付与医馆的约定了, 剩下的可以慢慢来, 让他们认真学习,多练习几次。
谁知几个人眼神亮晶晶的, 纷纷表态:“不用不用!我们明早就可以来!”
王大伟:“……可是现在已经丑时(凌晨两三点)了……”你们不嫌累我还没精力监工呢?良好的睡眠才更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啊!
“村长只管休息就是了,这砍柴榨甘蔗汁多简单, 也不需要你看着, 我们互相教导就行。待甘蔗汁榨好也下午了,到时候村长再来看看火候就行。”在他们看来, 这熬糖根本不难, 就是费力气,哪里需要王大伟一直盯着呢?
“行吧……”人家上赶着要干活儿,自己还有啥可说的呢?王大伟让宋樰取了铜板来给他们结了今日的工钱, 便回房歇着了。
几个人胡乱将铜板塞进怀里, 也不觉得这些钱多了, 见过那些精致小巧,一看就很值钱的糖块之后,他们坚定的相信,要是学会了熬糖的手艺,能赚的钱又岂止这些!
他们村长真好,这样的本事都不藏私,就这么教给他们了,还许诺以后要教给全村!等明年他们租了地,也种一些甘蔗,有了这手艺日子不就越过越好了么!
越想越兴奋,几人回家只略躺了躺,天刚亮就又起身出村砍甘蔗。回来后果然不用王大伟指点,便各司其职,砍柴的砍柴,榨汁的榨汁,中间轮换休息,分工有序。
王大伟偶尔从窗口往外瞅一眼,宋樰也时不时过去瞧一眼,其中操作并没有差池。
本来也是,熬糖并不是多难的活儿,就是费力气,比较细致。而这些难民抱着学习的心态,再细心没有了,唯恐做的不好被村长嫌弃,不肯再教授。因此细节上有些倒比王大伟做得还要认真,如此这般又熬了两锅,王大伟甚至让他们尝试着脱了一次模子,竟然也弄得整整齐齐、有模有样。
五天之后,王大伟就觉得这六个人可以出师了。于是如他对王小二的承诺,又在村里新选了六个人,成为第二熬糖小分队。
这样一来,第二队的人也不必王大伟亲自教授,只让第一队中能言会道的两个人来教导,他偶尔去看看有无错漏就是。
这教导也不是人人都能的,有的人他自己学会了熬糖,但嘴笨不会说,也是不行的。王壮山倒是个会说的,但王大伟属意培养他做自己的村长副手,便没有让他负责教导之事,而是把村里杂七杂八的琐事都交代王壮山来代理。
这负责教导的人,每人每日也有三文钱可领。动动嘴皮子就能得钱,这两个“教官”也还挺满意的。
这熬糖要说有什么要紧,就是火候了,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还要几个时辰维持一致,否则坏的就是一整锅。所以烧火的人得常常警醒。
这第二队来学熬糖的人中,便有王小二的岳父,赵秋秋的父亲。
王大伟见到此人便又想起一事,让人把赵秋秋给找了来。
王大伟早就发现,赵秋秋这姑娘不简单。
脾气直,嘴会说,性子厉害,不是个省事儿的人。在古代的年轻女子里属于非常泼辣了,也难怪在她原本的村里受其他姑娘排挤。但她也有她的好处:这满打满算整个村里,要数赵秋秋家里的难民和村民处的好,关系和睦。
这是因为王小二家的人好说话吗?——并不,那王婆子就不是个好相与的人啊!
还不是赵秋秋这姑娘有手段,御夫有术不说,也摆得平娘家人和婆家人!
这村里有像赵秋秋这样,能辖制住家里人的,就也有那性子软和的,在娘家和婆家之间两面受夹板气的。
这段时间王大伟卧病在床,日常就是家长里短的给人评理,因为(宋樰认为他)行动不便(被要求)不能下床,连躲清闲都躲不成。
这两日王大伟看了第一制糖小分队的人给第二制糖队的人上课,得到灵感便觉得赵秋秋的这份儿本事,或许也可以通过授课传播。
赵秋秋被找来时整个人都是懵的,她最近好像也没干什么影响村子和谐的事儿吧……就是让自己男人在村长面前给自己爹谋了谋福利,不至于让村长亲自召见?
待听了王大伟的想法,赵秋秋更是震惊到了:“这,这还能教人?”平常挺泼辣一姑娘,这时候难得有点儿不好意思,难道真要把自己房里那些事儿和别人说去?各家有各家的情况,能一样吗?
“你脑子灵活,别人家有什么情况,你揣摩着给出出主意也好啊。”王大伟笑眯眯的鼓励她,“别担心,你这课只讲给那些同你一道嫁过来的姑娘小哥儿,你们年岁差不多也熟识,说起话来多自在。不是给村子里那些人讲。”
其实一般村子里都会有这样一个角色,女人之间的事儿村长作为汉子不好插手,就得有个来处理处理女人之间琐事,例如婆媳关系妯娌不合甚至房中事之类的角色。通常是由村长的妻子或母亲来担任,但……王大伟这不还没媳妇么,总不能让宋樰来做。倒不是王大伟不舍得放给宋樰这点儿权柄,宋樰自己还没出阁呢,处理这些问题多不好意思?而古氏又没什么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