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she doth teach the torches to burn bright!啊!她比满堂的火炬还要明亮!(Act1 Scene4)可能是灯光和音乐把气氛渲染得太好,林致放松沉浸在故事的情节里面,看两位年轻男女的相遇和相爱;等到换场黑幕时,又不禁浮想联翩。
伍泽既像罗密欧又像朱丽叶,他才华横溢,又儒雅俊朗,既有罗密欧的光华,也有朱丽叶的月色。
他此时就坐在林致左边,手放在膝上,只离他的手二十多公分,简简单单就能握到。
但他们之间隔着很远,连露台和花园的落差也比这种距离要近。
With Love's light wings did I o'erperch these walls;For stony limits cannot hol love out.我凭爱情的轻翅翻过这高墙,因石头做的藩篱阻挡不了爱。
舞台上,“罗密欧”对露台上的“朱丽叶”热情告白,“朱丽叶”也回报以同样的真心,但她忧心“罗密欧”被她的家人发现,不断催促着他离开。
Good-night, good-night! as sweet repose and restCome to thy heart as that within my breast!晚安吧,再会吧!这爱情的蓓蕾,经过夏日的薰风吹拂,等我们下次相会时,会变成一朵美丽的花。
(Act2 Scene2)林致听得久了有点审美疲劳,他开始看着礼堂的天花板走神,顺便以余光看伍泽的侧发和肩膀。
老师坐得很端正,什么小动作也没有,不像自己动不动就想喝点东西或者换个坐姿。
过了些时候,舞台的方向开始传来尖锐的刃响,重新吸引了林致的注意力。
罗密欧”和好友“墨枯修”在大街上碰见了仇家,言语碰撞造成了一场乱斗。
“我靠!”林致突然开口。
伍泽肩膀一动。
“老师,Tybalt怎么一上来就挑衅。”
“我去,Mercutio这暴脾气。”
斗争中,“墨枯修”被“提拔特”重伤致死;而“罗密欧”被仇恨蒙蔽了双眼,一心想替好友复仇,杀死了“提拔特”,也因此遭到城主的追捕,被判处流放。
“老师,Romeo也太惨了吧。”
伍泽说,“你能不能安静点。”
“啊,对不起。”
林致收了声。
下一幕故事发展急转直下。
林致知道个大概,但他没想到舞台效果能给人那么强的冲击感,一时间观众席寂静无声,“朱丽叶”的哭泣分外悲切。
“神父”与“乳娘”提供的帮助让他们获得了最后一个夜晚。
因彼此相爱而痛苦的两人,直到听见清晨的云雀鸣声,才在万分不舍中告别。
林致忍不住道:“哎呀,莎翁写得真好。”
伍泽这时也说起话来:“这段他们不该删掉,应该保留原文。”
“诶?”林致听不太清,往左边侧过去一些。
伍泽抬起手掩着嘴唇聚声。
“朱丽叶对罗密欧说那不是lark,是nightingale。
他们的夜晚还没有结束。”
“罗密欧却告诉朱丽叶,不,那就是lark,他如果不马上离开,就会被杀死。”
*老师的嗓音引起耳畔酥麻,林致稍微拉开点距离。
伍泽说完了话,仍然看着舞台,表情平静。
林致猜想他早就把那个剧本看过很多次,才能在别人都沉浸在故事里的时候,还那么细致地去评价一段台词改编得好不好。
Romeo: Farewell!I will omit no oppotunity That may convey my greetings, love, to thee.罗密欧:再会!我决不放弃任何的机会,向你传达我的衷忱,爱人。
Juliet: O!think'st thou we shall ever meet again?朱丽叶: 啊!你想我们会不会再有见面的日子?(Act3 Scene5)“老师,咳,“林致发现自己声音有点哑,”他们还会再见面吗?”“看下去就知道了。”
伍泽说。”
朱丽叶”喝下了假死毒药。
剧组改编得不多,至少没有变动悲剧收尾。
当一个故事有了太过著名的结局,人们就开始将结局作为依据,辅以“喜”或“悲”概括它的样子。
但结局本身很单薄,给人悲伤的往往不是鲜血或者死亡本身。
林致看到最后感觉视野有点模糊。
正巧旁边递来一张纸巾,他说了"谢谢"但没接,自己仰起脸眨了眨眼睛,吸了吸鼻子,把伤感咽回去了。
他觉得有说不出的情感挤在胸膛,却只能等待它平静。
闭幕后,礼堂里掀起了掌声的浪潮。
林致回过神来,刚想问老师接下来的安排,却见伍泽急急起身,听着手机就匆忙离了场。
林致呆坐在原位,感觉自己像在露台上的朱丽叶,又像被放逐的罗密欧,最后对着空荡荡的位置无声地念了句“farewell”。
1.《罗密欧与朱丽叶》,莎翁戏剧作品。
那个露台:(Romeo and Juliet by Frank Dicksee)2. 本章引用了林同学直系学长做的中文字幕,基于梁实秋版本,为符合现代观众的阅读习惯作了改动。
伍老师说的原文段落在这里:Juliet: Wilt thou be gone? it is not yet near day:It was the nightingale, and not the lark,朱丽叶:你一定要走么?尚未快到天亮的时候,你听了刺耳的声音,那是夜莺,不是云雀:Romeo: It was the lark, the herald of the morn, No nightingale:I must be gone and live, or stay and die.罗密欧:是云雀来报晓,不是夜莺:......我一定要逃生,否则留着是死亡。
(Act3 Scene5)注:云雀在日间歌唱,夜莺在夜里。
补充*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Romeo and Juliet effect):也叫做“禁果效应”(Forbidden fruit effect),指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希望获得,这种心理现象与好奇心与逆反心有关。
第4章 回音
林致的名字伍泽是在饭桌上听见的。
这批青年教师都走回母校任教的路,彼此间关系不错。
徐明锐提起林致,满脸是骄傲的神色,就连刘韵也夸了起来,两人颇有争抢研究生的气势。
当时伍泽在吃水煮鱼,挺辣,火烧嗓子。
他回想起来可能这冥冥之中预兆了某些事情。
冬去春来后的学期,他被安排给翻译1班教英国文学,这才见到林致本人。
第一堂介绍课前,林致半靠在桌子边被同学围起来聊天,说的是演讲的事。
男孩五官飞扬,看起来恣意又明亮,有点像青年时的Wilde*。
伍泽不是特别关注学生们的活动,他也没用微信,不习惯像他的同事一样从朋友圈获取信息。
若非昨天在食堂偶遇刘韵,若非她恰好带了几张学院演讲大赛的决赛票,他那时也不会坐在报告厅的后排,等待主持人报幕了。
林致在舞台上也是光芒和视线的集合体,他得到最多的欢呼和掌声,开始侃侃而谈。
如果同在学生时期相遇,他们一定会是两个世界的人。
伍泽沉默专注,林致跳脱烂漫。
幸在他是老师,他们能有契机交流;也可惜他是老师,他们的关系注定不平等。
伍泽坐在黑暗的座席里发表心声,林致站在聚光灯中对着台下畅谈己见。
林致的美腔流畅自然,韵律与情感的配合恰到好处,这让他几乎没有对手。
林致张扬的样子就那么印在了伍泽的脑海里,由于某些相似性和另一个身影碰撞。
后来的偶遇让伍泽很意外。
那天他在等雨停,也没有等很久,但林致一出现他就不想等了。
这个男孩的邀请让他难以拒绝。
他们在路上说起了sonnet 18。
那确实是林致会喜欢的诗,热情洋溢,如火灼心。
走动时他肩膀碰着他一下,让伍泽感到久违的心悸。
伍泽选了最慢的咖啡壶,他故意给林致说那个煞风景的解读,期待他会给出什么反应。
林致却以他饱满的天真击溃了伍泽阴险的陷害。
“那就是在描写爱情。”
男孩目光如炬,能烧了伍泽的那间屋子。
交谈中,伍泽很容易看出林致不太了解文学方面的知识,这不全怪他。
现代翻译门类繁多,做教研的没法要求学生精通所有文本类型。
如今他们学院的翻译系侧重规范化和实际应用性,弱化个人审美,这和人文学科的衰落也不无关系。
关于翻译的话题,他只是觉得聊下去无趣,没有对林致不满的意思。
但林致没有因为伍泽的疏离而退却,他在某节课后拦住了伍泽,再来同他谈诗歌,伍泽便也耐心地引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