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乔传:二嫁侯门(187)

作者:紫青尧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淮叶能为国立功是他的福分,封赏之事由陛下定夺,臣妾没什么想法。”

听了这话,端平公主嗤笑一声:“陛下,我就说了,玉夫人没读过几本书,这些事问她,没必要的。”

似乎没听见她的冷嘲热讽,玉书瑶垂头不答。

皇帝看了一眼姑姑,“容爱卿,你先说。”

“是。”清了一下嗓子,容天明不紧不慢地说:“陆淮叶为国立功,可喜可贺。但他年纪尚轻,从军的资历也短,提拔早了些。臣建议将他调回京城,先在司马卫做个都尉,磨炼一二年。待日后再立下功劳,封赏不迟。”

“大将军所言在理。陆淮叶第一次上战场,立功只是侥幸,在司马卫做个都尉都不合格,但可以做个校尉好好学学规矩。玉夫人,你觉得呢?”端平公主毫不掩饰地讥诮。

不等玉书瑶回答,诸葛骏已经表示反对:“陛下,臣觉得不妥。治军必当赏罚分明,才能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陆淮叶此战得了首功,有目共睹。若是如此的功劳都不得封赏,士兵们会怎么想?而且战事初歇,前方还是用人之际,他该留在军中效力。调回京城,没有必要。”

然后,他看了一下孟广德,“不知孟大人以为如何?”

孟广德一怔,圆滑地说:“将士们的封赏并非礼部的本职,不宜妄言。请陛下圣裁。”

闻言,向缨笑了一声,“孟大人,陆淮叶是你的外甥。不知你是希望外甥戍边,还是希望他留在陛下身边效力?”

抿了抿唇,孟广德摸不清向缨这话什么意思,斟酌了一下只好说:“在何处都是为陛下效力。淮叶他,年纪小,不是很懂规矩,所以……”

话没说完,端平公主打断说:“陛下,孟大人也觉得陆淮叶不懂规矩。依我说,该先学规矩,再谈封赏。”

“陛下,若说学规矩,陆淮叶在禁军任职最合适。”

看看众臣,皇帝思忖了一下就问:“玉夫人有何想法?”

想起孟瑾乔的叮嘱,玉书瑶恭声回答:“若陛下觉得淮叶留在边疆不合适,调回京城也是好的。但他自小毛躁,在禁军效力只怕……做不好。”

“陛下,既如此,司马卫很合适。”

皇帝还没决定,泰王在外求见。

“宣。”

杨懿很快走进来,一扫四周,行礼说:“陛下,臣弟发现了几个人才,特来举荐给陛下。您看。”

有些意外地看看他,皇帝才打开那本奏折,其内罗列着七个名字,细细写着每个人的来历、资历、评价,推荐的任职。看完,皇帝想了想就问:“七弟,你觉得这几个人很能干?”

“对的。陛下,其中五人武艺不俗。臣弟推荐三人在司马卫效力,做都尉吧。另外两人……禁军似乎有都统的空缺。还有两人,一人对税收很有心得,可以在户部任职,另一人可以在礼部任职。”

把七人挨个夸奖一遍,他又说:“臣弟注意到京兆府的衙役武力不足,裴绍均一个人时常孤掌难鸣。听说陆淮叶要调回京城,让他去协助裴绍均查案吧。他挺能打的,做个打手最合格。”

此言一出,众皆愕然。

暗骂馊主意,诸葛骏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陛下,陆淮叶此战立下大功,论功行赏,指挥使之职实至名归,岂能把如此有潜力的将才调回京城抓捕盗匪,未免荒谬。”

端平公主却乐了,“陛下,京兆府缺人,陆淮叶正好补上。”

“陛下,臣弟认为陆淮叶年少,不值得多加重视。您看,臣弟推荐的人合适吗?”

再次看了一下奏折,“容爱卿,向缨,你们觉得呢?”

彼此瞅了瞅,向缨假惺惺地说:“臣没有异议。但禁军只有一个都统的缺。”

“陛下,司马卫只缺一个都尉,一个校尉,三个人,多了。”

见状,孟广德忙说:“陛下,礼部没有合适的空缺。”

一瞧三人不阴不阳的态度,杨懿驳斥道:“陛下,臣弟认为各军各部该换换新人,调动一下,也是鼓励学习的意思。”

见弟弟一脸热切,皇帝扯扯嘴角,指点了三个名字,“好吧。这三个,一个在禁军,一个去司马卫。这个在户部。其余的……明日你问问吏部何处还有缺。”

“陛下英明。”大喜,杨懿洋洋得意地谢恩。

杨懿喜形于色地告退了,被他一搅局,皇帝的注意力被转移了。不想再追究陆淮叶该去哪儿,就说:“诸葛爱卿,陆淮叶的封赏按照你的意见办理吧。”

“臣遵旨。”

众人一起告退,却各怀心思。无暇理会旁人,玉书瑶自顾自走了。她听得出来,端平公主是要打压儿子,容天明也是。至于向缨,有些猜不透。孟广德,摆明了置身事外,只求自保。

在她身后,端平公主阴着脸。一想到陆淮叶立功嘉奖,顿时勾起了旧恨。正不高兴,一个声音突兀地响起:“公主,您还在为忠勇侯生气呀?”

一鄂,她转脸一看,向缨正走到附近,一脸关心。

端平公主生性高傲,懒得理睬向缨,她哼了一声就欲离去,向缨却说:“公主想拔去心中的刺,只靠说说坏话,效果肯定不好的。”

第297章 一纸赦书

一鄂,端平公主蓦地转脸瞪着他,“什么意思?”

他微微一笑:“陆鹤扬恣意妄为,因为确实有自傲的本钱。但他的妻儿没有这种依仗。公主,有些话你不方便说,臣却可以替公主效力。”

“你?”诧异地审视他片刻,“你跟陆家有仇?”

“没有。臣只是为陛下分忧。”

“为陛下分忧?你到底什么意思?”

“公主不乐见陆淮叶立功嘉奖。臣认为陆淮叶不宜重用。虽然考量不同,但目标一致……何不各取所需?”

盯着他一会,“你想要什么?”

不答,他又说:“公主可知道,陆淮叶本来是想不到去从军的,但他有个好姐姐。”

拧眉回想半晌,“孟瑾乔?”

“公主英明。若非孟瑾乔指点教导,以陆淮叶的毛躁,怎么可能想得到先善用父亲的荫庇,结交廖景龙;再出入书院拜会泰王,还结识了裴绍均。没有他们的照拂,公主早就如愿了。其实呢……令郎搅闹书院的那一出演得还是很不错的,可惜京兆府没有站在公主的这一边。”

想起那一次偷鸡不成蚀把米,端平公主的目光变得阴沉起来,抿唇片刻,她冷冷地问:“那你说怎么做?”

“臣想请公主到太后跟前送一份礼,告诉太后……礼物是慧妃娘娘的舅舅进献的。他已经得了教训,痛改前非,恳求太后赏他一个回到京城的机会。”

“慧妃?刘家?”

“公主,他们虽然是小人物,但孟家的当家奶奶恰好姓刘。所谓釜底抽薪,孟瑾乔毕竟尚未出阁。”

寻思半晌,“好。你把进献之物送来。”

同一时刻,玉书瑶和孟瑾乔回到了侯府。进了府门,她才把御前的事告诉外甥女。说完,她叹息一声,“若非诸葛大人一力反对,公主在一旁不停地说怪话,皇帝或许就采纳容天明的奏议了。”

想起诸葛遥清,孟瑾乔笑了笑,“无论如何,事情过去了。淮叶在军中比在京城安全多了。”

“是啊。乔儿,你为淮叶操心了。”

“舅母这么说可就见外了。他是我弟弟。”

拍了拍她的手,玉书瑶出神片刻突然说:“那一日我派人给廖夫人送信,告诉景龙和淮叶在一起,平安无事。廖府的家人来送回书时说,白龙军的主将姓诸葛。你说……兵部的诸葛大人与那位诸葛将军会不会是亲戚?”

她意外地问:“诸葛将军?”

“对啊。”

不自觉地有些猜测,孟瑾乔琢磨了一会才说:“我也不知道。但淮叶能在白龙军立功,至少证明他的主将不会打压刁难,总是好事。”

风平浪静地过去了两日,皇帝核准了兵部关于封赏的奏议,一应犒赏诰封很快送往军前。打听得没有人再作怪,孟瑾乔松了口气。眼见暂无异动,她想起齐轩成,嘱咐了陈荔几句,便带着苏绣,在两个侯府家将的保护下出城去了。

孟瑾乔前往凤竹镇之际,端平公主进了太后宫,呈上一只礼盒。

盒中是一扇一臂高的淡紫色贝壳,如玉般通透,淡淡金色均匀地勾勒在边缘处,逐渐向内渗透,铺展出紫金交织的华贵。玉壳上纹理天成,映着天光灯烛,泛着奇妙的五彩流光,望之目眩。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