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这时动了起来,好在这车身够宽敞,即便动了起来也比较稳当,孟长瑾这下有些好奇,忙问:“陛下这是要出宫?”
李洵时轻笑一声:“今日东市有庙会,朕住进了这皇宫之后已经很久没有逛过庙会了,趁着今日无事,我们出宫去逛逛。”
出宫?孟长瑾从入宫那天开始就没有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还能活着走出这皇宫,而如今跟着皇帝光明正大出宫去,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马车停了下来,前方传来侍卫检查宫牌的声音,高童将手中的令牌一亮出来,那些侍卫齐刷刷地跪了下去。
李洵时在马车内轻咳一声,为首的侍卫立马派人去将宫门打开,高童勒了一下缰绳,马车便扬长而去了。
孟长瑾瞧见李洵时身旁还有一片空出来的位子,便推开他的手,紧挨着他坐了下来。这时她才能仔细打量他,只见他穿了一身青段简袍,腰间未别任何挂饰,墨发高束,手中拿着一柄折扇,俨然一副普通读书人的模样。只是他模样俊朗,即便是普通的衣袍,也不能掩盖他自身散发出来的轩昂之气,普通的衣裳在他身上也显得气派无比。
孟长瑾掩嘴一笑:“看来陛下是有备而来。”
李洵时拿着折扇往她头上轻点一下,纠正道:“除了宫就不是皇上了,别再唤错了。”
孟长瑾缩了缩脖子,顺着他道:“是是是,知道了。”
看着他心满意足的模样,不禁想要捉弄他:“这位李老爷果真是仪表堂堂、风度翩翩,这次出门恐怕又要惹了不少的狂蜂浪蝶,啊……”
李洵时又忘她头上敲了一下:“又唤错了,应该是夫君。”
孟长瑾揉额头的手一顿,又听他道:“夫人跟着我,自然是不会有狂蜂浪蝶,只盼着这次夫人能满意,回去也能多给为夫些好脸色。”
这一声夫人让孟长瑾有些晕眩,借着灯光看向身旁这人,长眉入鬓,星眸含情,正是她爱极了的模样。
被他这么一调侃,孟长瑾也没了刚上车时的拘谨,她伸手将头上的珠钗都取了下来,再打量自己身上穿的衣裳,有些不满意地皱着眉:“我这身衣裳不太合适,待会和夫君不太相配。”
李洵时从身后拿出一个包裹,递给孟长瑾:“早就备下了夫人的衣裳,请夫人过目。”
孟长瑾被他这样子逗乐了,拿过衣裳又开始发愁要去哪换上,李洵时俊眉一挑,准备伸手去拿那衣裳:“让我为夫人更衣。”
孟长瑾一掌打掉他的手,转过身子,只将身上的外衫换了下来,衣裳换好后,张开双臂对着李洵时道:“夫君,怎么样?”
石青色愈发衬出她如雪的肌肤,映着那双清澈灵动的眸子,有说不出的娇俏动人。李洵时嘴角一扬:“夫人穿什么都好看。”
两人贫着嘴,就听的马车似入了集市,周围喧闹之声隔着厚重的帘子也是清晰可闻,这种宫外才有的烟火气瞬间让孟长瑾热泪盈眶,她一把撩开自己身侧车窗的帘子。当亲眼见到攒动的人群,琳琅满目的铺子,挂满了整条街的花灯,这才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出宫了。
她撩着帘子,回头有些激动地对着李洵时道:“夫君,我们到东市了!”
眼前之人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这是不同于在宫里的任何一次笑容,她似一只终于解开翅膀束缚的小鸟,对于所见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欢喜,李洵时也被她所感染,平时不苟言笑的脸上满是宠溺的笑意。
第137章 庙会
李洵时下了车,高童正捋了袖子打算伸手搀扶孟长瑾,没想李洵时主动伸了手,而孟长瑾更是十分自然地握住了他伸过来的手。
高童看着两人这举止仿佛民间恩爱夫妻一般,他更是还没从方才的震惊中回过神来,原本高高在上的皇帝,今日褪去了往日的威严,有的只是对身边女子的满腔柔情。
李洵时将孟长瑾的手握在手中,回身嘱咐高童等候在原地,便牵着她往热闹的人群中走去。
街边两排各式各样的小摊子鳞次栉比,摊子上各式各样的小物件看的人眼花缭乱,商贩们大声吆喝着,即使在嘈杂的人群中也能听得一清二楚。
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潮攒动,李洵时将孟长瑾的手握得更紧了,侧过头叮嘱道:“跟紧我。”
孟长瑾紧跟着他走进了这人潮中,四周被人围挤的没有一丝缝隙,可他手心传来的滚烫让她觉得心安。
即便是紧牵着她的手,可他时不时还会回头看她,确认她好好地跟在自己身后,才放心往前走。
一入街市,就闻到小摊位上飘来食物的香味,有甜丝丝的,热乎乎的,辣味扑鼻的……各种味道扑鼻而来,令人垂涎欲滴。
前头的人比较多,孟长瑾瞧不见面前的摊位卖的是什么,只能看到蒸腾出来的热气,仔细一闻有点桂花的香气。
本来还没有感觉,一闻到这些香味就觉得肚子空空。
李洵时回头时正瞧见孟长瑾往摊位探头探脑,他停下脚步,伸手拨开站在摊位前的人群。孟长瑾跟着他到了摊位前,一瞧,原来是桂花汤圆,难怪如此甜糯。
李洵时问了摊贩价钱,正往怀里拿银子时,孟长瑾忙拉住他:“外面小吃不太干净,而且……”
“夫人,我们清贫人家哪有那么多讲究。”他眼睛一弯,恍若天上的星辰,不再是九重宫阙上俯视天下的帝王,而是一个平头百姓,和她十指紧扣穿行在人潮拥挤的庙会街道之中。
出神之际,一碗热腾腾的汤圆摆在了她的面前,他松开了交握的手,捏起碗里的勺子,舀了一颗汤圆,很是自然地吹了吹,才将勺子递至她唇边。
孟长瑾咬开一口汤圆时,里面甜丝丝的豆沙馅儿就溢满了整个口腔,就像她此刻的心一样,甜进了心底。
接着,他也舀了一口汤圆放进了自己嘴里,就这样,两人你一口我一口,吃完了这一整碗的汤圆。
李洵时将碗还给了摊贩后,又拉着她的手往前走去。这一下,他不急着往前走了,反而是一路拉着她走走看看。
孟长瑾也没了刚出来时的拘谨,现在和她在一起的不是文宣帝,而是她的夫君。
走到一处卖小饰品的摊子上,李洵时饶有兴趣地挑着打量,他拿起一支银簪,往她头上一比。
商贩眼睛一亮,直夸赞:“这位老爷眼光可真好,这簪子放在我这摊子上乍一看平平无奇,可往这位小娘子头上一放,倒是比过真的梅花三分。”
孟长瑾一笑,往李洵时手中看去,那簪子是梅花折枝样式,两朵半开的梅花嵌在上面,很是精巧。李洵时见她也喜欢,问过价格就将那簪子买了下来。
“小娘子好福气,有这样一个疼自己的相公,我在这摆摊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瞧见像二位这么般配的一对。”商贩见李洵时掏钱这么痛快,嘴也愈加甜了。
难得出来一趟,孟长瑾已经完全放松,她很是坦荡地对商贩一笑:“这位小哥可真是好眼光。”
说着,拿出方才从李洵时手中接过的碎银子,递给那商贩,商贩笑的越发欢快,搜肠刮肚一些赞美的词语来加在二人身上。
孟长瑾刚转过身,就瞧见李洵时歪着头,含笑看着她。商贩的话没有让她不好意思,可他这样的目光却让她一下红了脸。
李洵时也没说话,拿过方才买下的簪子往她发间一插,然后再牵着她继续往前走。孟长瑾伸手碰了碰刚插上的簪子,很是满意道:“我很喜欢。”
他的视线从她身上收回,手指不断摩挲她的手背:“为夫也很喜欢。”
初春的风夹着腾起的热气扑在二人身上,细细一闻还能闻到风中的香味,这里的风和宫中不同,不再是清冷的穿堂风,而是夹杂着烟火气的暖风。
两人一路走走停停,李洵时手中已经是满满的小吃,孟长瑾埋怨浪费的话语让他很是受用,就像是平常的小夫妻,过着自己平淡的小日子,时不时还绊两句嘴。
孟长瑾瞧见左手边有个画扇子的铺子,她突然想到之前在文德殿见过李洵时作画,便拉着他往铺子里坐下。
老板见二人进来两眼放光,虽这二人衣着朴素,可举手投足之间都是大家的贵气,心想估计又是哪个富贵人家怕衣着过于醒目,便特意打扮成普通人家的模样出门,这种事在京城已是见怪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