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排排坐,康熙给配置的师傅也都是一水的翰林学士,而送了孩子上学的家长们并不能告退……皇子们同样在教室外头排排站,听康熙讲课。
这老爷子好像是看见孙子们挺开心,一开心他就控制不住寄几,选择跳上讲台,给这些皇室下一代们讲起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讲到高兴处还把太子叫了过去,让太子也给这些孩子上了一课。
“……这都要把整段书讲完了,汗阿玛今儿心情不错,是有什么好事儿?”因为儿子没到年龄而作为陪客的胤祺低声道:“咱们是不是得一直站着。”
胤祉动动嘴,最后还是没说话,往日他一定第一个接茬。站在最后的老八低声道:“弟弟倒是听说,内务府前儿还收着汗阿玛旨意,给几位姐姐的嫁妆该整备出来了。”
胤禔恍然一想,可不是么,他们家女孩子难养,如今活着的几位小姑奶奶都比胤禔小上好几岁,不过兄妹之间虽然不太熟,可生辰还是知道的,皇上把自己女儿都要留到二十岁上下才嫁出去,算算年纪,也到了几位格格受封出嫁的时候了。
“汗阿玛会为了这事儿高兴么?”胤禛不开心了,他妹子可也在待嫁年限里啊!
小透明的胤祐看看几位哥哥弟弟,最后又看胤禔,小声道:“几位哥哥,汗阿玛快过来了。”
康熙总算放过了忐忑的学士们,但他老人家似乎发现,已经有些年头没有狠抓这些年长儿子们的功课了,于是从胤礽开始到胤禩都被抓到了乾清宫,皇帝说要查一查他们现在的学问如何。
胤祉的脸上露出了光芒,这是老天开眼给他机会了!他要奋发、他要上进!可是他也就想想,马上就想到了清早媳妇给他的忠告。
一早送弘晴入宫,三福晋就提醒胤祉“三爷,之前汗阿玛不准你入宫,如今开禁了,您可千万……千万开口的时候多想想。”
这么一想,三爷当时就怂了,还争什么表现,安静如鸡待在一边,说不定汗阿玛看自己诚心悔过的份儿上还能对自己改观,要不然一辈子就被定义成“罔顾伦常”,他这辈子也就失去出头之日喽。
给年长的皇子们上课,自然不是讲什么大学之道,康熙直接把奏折拿出来给他们看!
一瞬间,几个皇子都疯狂的按捺自己“偷窥”皇太子的行动,不包括胤禔。直郡王年少的时候就有机会摸摸地方大员奏折—帮康熙跑腿,他就很淡定,但他也非常好奇胤礽的表情,以及,这老爷子又怎么了?
往日只有皇太子才有给皇上读奏折的荣誉,今天却是从胤礽开始到胤禩,挨个给康熙读奏折。说来不巧,皇太子手里这本奏折是甘肃巡抚写的,开篇就是“奴才请皇上安。”
胤礽有些一心二用,因为他在毓庆宫受到了几乎是同样措辞的奏折,开篇一样是“奴才请皇太子殿下安。”然后写了他给太子进献的千秋节礼,因为明年他要回京述职,不知道还能不能做一方大员,所以节礼提前给了。
瞧瞧,多贴心。胤礽当时弹着信纸,心道这不就是想请他在汗阿玛跟前说两句好话么,地方大员和皇帝之间的距离自然比不得太子和皇帝的距离。
这种奏折胤礽收过几十封,投诚的、暗示鞍前马后效力的,可这劲儿拍马的,可这会在皇帝跟前,皇太子不由得想到,这是巧合、还是有意。
偏巧他抬头看康熙,康熙也在瞧着他,父子俩一撞眼神,康熙没有动,作为儿子胤礽移开了目光,微微垂下头。
康熙也没有多话,只是笑道:“胤禔,读读你手里的奏折。”
胤禔手里的奏折也是寻常请安折子,实际上他们兄弟几个手里的折子都是无关紧要的日常问安奏折,也不知道康熙是不是存心找机会和儿子们闲话。只是在他们读过奏折,要退出去的时候,皇帝突然道:“朕已经决定招敦多布多尔济为额驸,将六格格下嫁与他,喀尔喀郡王即日来京……”
除了太子之外,所有的皇子都看向了康熙,老三胤祉的目光格外闪亮,康熙将他们看了一遍,最后木广告落在了胤禩身上:“胤禩,就交给你来负责了。”
八贝勒控制着自己不要显得太激动,打千道:“嗻!儿臣遵旨。”
第151章 :冲突(上)
秋日的京师外城很是热闹, 承平数年,物价尤其是粮价平稳,在运河与永定河疏浚之后,京师内外城贩卖各地、尤其是江南特产的铺子也多了。
街边不止有商铺, 道路两旁的小贩也多了起来, 见到大队的蒙古人不仅没有躲开, 反而更大声的叫卖手里的货物, 以期引起这些蒙古人的主意, 要知道他们算是如今的“人傻、钱多、速来”
“郡王, 这里真热闹, 比几年前臣下随您过来的时候更热闹了!”
叽叽喳喳的蒙语一连串的吐出来, 听着属下的话, 札萨克多罗郡王的脸上也浮现出笑容。对于喀尔喀三部、尤其对于他自己而言,面对即将到来被康熙皇帝招婿的命运,这种繁荣自然是是利好消息。
康熙三十年多伦会盟那会, 敦多布多尔济还是年轻的台吉,跟在他父亲的身后做一个局外人, 一个旁观者,看着南方京城中的皇帝如何将草原上的贵族和喇嘛一起从容摆布。
而今老郡王过世, 他已经成为了部落新的主人, 他已经是个局内人了……他要维护自己的部落、维护自己的地位, 还要提防草原上野心勃勃的“野狼”。
敦多布多尔济是个聪明人,他所领的札萨克部落实力并不是最强的, 但位置正好在车臣汗、土谢图汗与札萨克图汗领地的咽喉上, 加上他和他的父亲多年来都对康熙皇帝言听计从, 现在也终于要得到报偿。
早在几年前皇帝御驾巡视草原,敦多布多尔济就被召来随驾, 后来又奉命赈济张家口一带的灾民。他的差事办的不错,皇帝对他却并未加恩,考虑到皇帝的赏罚分明和郡王本人的年纪,康熙皇帝想要召他为婿的意图昭然若揭。
之前同部落长老、亲信谈到此事的时候,按照前几位联姻蒙古贵族的公主出嫁时的年纪,敦多布多尔济也明白,最有可能下嫁自己的就是六格格。目前皇帝的公主里,只有荣宪公主和端静公主生活在草原上,在寥寥数次见面中,至少知道这两位公主都不是傻瓜。
以她们的身份地位,只要不是傻瓜,就足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权力砝码存在于草原上……当然,也意味着蒙古王爷们必须要把他们的权力分享给公主们,至于公主能拿到多少,就是夫妻间的博弈了。
“郡王,前面似乎是接咱们的人……好像是哪位皇子!”属下打断了郡王的思绪,敦多布多尔济向前方望了过去。
身边有太监、马上有紫缰、头上还有宝石顶,身上穿着四开裾,结合那么年轻的外表,皇帝不可能派某位身份不够的年轻宗室站在前列,那就必然是皇子。
敦多布多尔济勒马,就听前头有人打马过来问道:“敢问是札萨克多罗郡王吗?八贝勒奉皇命等候在此!”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八贝勒胤禩脸上带笑的带人迎了过来。
公主下降是大事,婚礼前后少说要忙活小俩月,公主在京同额驸行礼之后,还得在京过个年,等到明年开春再回到草原,所以这一个月蒙古各路显贵也陆续来京。
眼看着京中蒙古人增多,康熙也不放心老八一个人忙活,又派了御前大臣、额驸班第,宗室镇国公普奇和内大臣成德一起负责在京内外蒙各路人马的安置问题。
在京蒙古诸亲贵要么住在驿馆、要么住在自己在京的府邸,有府邸的就不必慰问了,只是皇帝召见之前,御前大臣奉命派人通知一声。可住在驿馆的就需要贝勒与额驸亲自过来慰问一二了,班第虽然是姐夫,也不好让八贝勒主动找他,毕竟这个差事是以八贝勒为主。
和硕纯禧公主府中,怀着第三胎的季兰倚在炕上,殷切关怀两个儿子、尤其是长子海亮的生活。
“你说弘晗和毓庆宫的得寿、弘晰也玩的好?”
季兰亲手剥了个橘子递给海亮,海亮不比皇孙,不好住在宫中,于是每天只好早出晚归。季兰心疼儿子辛苦,干脆把晨昏定省简略成了晚上见面,正好一家子还能吃个夜宵。
母子难得叙话,海亮也亲亲热热的同弟弟坐在一起,接过额娘的橘子还不忘给弟弟德克掰一半,才道:“回额娘话,正是呢。弘晗同得寿、弘晰都玩得好,带着我也和他们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