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清穿之皇长子(186)

作者:因果定律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死的不如生的多,胤禔明白他的意思,镶蓝旗的几位大旗主,翻翻人口册子估摸着也在犯愁:旗下人叫主子不是白叫的,他们巴结本主不假,可要是活不下去了,旗主也得负责给他们找口饭吃。

胤禔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康熙逐渐收回八旗权力却没有引发大的反弹,除了皇帝的统治技术大幅上升之外,旗主们大约也认识到了“光凭自己养不活那么多人”,毕竟不是战乱的时候了,打草谷都没地方,难道旗主们会割肉给奴才?

呵呵。

“如今许多人家生计都有问题。”苏鲁继续道:“不是亲眼所见,奴才都不敢相信,旗下已经有近乎赤贫的人家了。吃喝都成问题,可恨男人居然还整日不务正业,没有差事也没有例银,就靠到处打秋风过活。”

“这样的人家很多?”胤禔道:“若是真的有家中次子、三子等补不上缺、家道败落的,若是肯上进,不妨列个名单给我……若是那种市井浪荡之徒作死的,哼!”

“嗻,王爷说的是,那种浪荡子就该拉到战场上当炮灰去!”旁边的萨宾图也道:“不过旗下人想要出头还是容易的,便如鄂尔泰,考上了举人不说,如今正打算袭佐领去做侍卫呢!眼看着主子门下又多一俊彦。”

考中了举人打算去做侍卫?

“哦。”胤禔不置可否,“他这样打算么?本王还没接到他要袭佐领的文书,且再说罢。”

看上去直郡王似乎对鄂尔泰的职业规划有意见,苏鲁同萨宾图对视一眼,其实他们也对此十二万分的不解,以鄂尔泰的才学,应该好好读书,考个进士,然后走成德大人那条路,像现在这样,反而是吃亏的。

过年过节对于直王府而言都是轻车熟路,而且因为今年苏日格同弘晗种痘,康熙在年末并没有给直王分配许多任务,其他差事也陆续办好了等着年后再说,这个年前胤禔难得清闲。

于是胤禔很直接的将鄂尔泰叫来了府中,打算关心一下这个年轻人的前途问题,毕竟这是个在数十年之后,很出名的能臣干吏,不是么?

鄂尔泰明年开春就要成婚,脸上却没有多少新郎官的喜悦,面对旗主直郡王虽然应对得体,但看上去有些落寞。年纪轻轻怎么就这样了,胤禔心中嘀咕,作为上位者,他倒也没耍花枪,直截了当的提出了问题。

“富尔敦与富格常说你的才学好,本王看过你顺天府中举的墨卷,写的也不错,怎么就想着要去做侍卫?”胤禔问道:“你阿玛说的,还是你自己有甚么想法?”

还不满二十岁的鄂尔泰眼睛一下子亮了,他最近都要愁死了,没想到旗主居然以皇子郡王之尊来关心他的前途问题……也就是说他有希望可以不去做侍卫了!

鄂尔泰原原本本给胤禔交代了一遍,事情很简单,他阿玛希望儿子走一条大家都去走的路,无功无过。旗人要么做侍卫、要么做笔帖式,有几个老老实实去考进士的。谁能保证去考试就能考上?

如果考不上,与其耽误时间,不如早点入仕。横竖没人挑剔旗人读书好不好,为什么放着捷径不走,偏要去走崎岖小径?再说你就是考上进士,到时候皇上一高兴把人扔进翰林院,再熬三年?

何况如今笔帖式火爆的一塌糊涂,以他们家的背景,考笔帖式未必有什么好缺儿,还听说皇上要对旗下子弟考笔帖式严管,既然如此那就按规矩做侍卫去嘛。

鄂尔泰一肚子苦水,他想考进士,哪怕是个同进士也是他踏踏实实考来的。他就是不想走一条别人都走的路,反正旗人做官容易,既然那么容易,他为什么不能挑战一下,做点更意义的事情。

或许鄂尔泰没有想得这么……现代,但胤禔结合他的话思考一下,年轻人大抵就是这个意思:想要反抗父亲的安排,想要展现自己的想法,想要换一种活法。至于这里头关于科举那部分,有没有什么不服气,这点待考证。

既然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胤禔也不管内情,他只道:“本王会和你阿玛说的,你只管预备着明年考试就是了,别忘了你自己的话,哪怕考了同进士,也是你自己考的,万事落子无悔!”

“多谢王爷!”如今还远未有日后“持重有大臣体”的鄂尔泰乐颠颠的拜谢道。

直郡王处理这种事不需要自己出面,叫人给鄂拜带句话就是了,就说纳兰家几个孩子明年一起考试,让鄂尔泰与他们一道读书。这种安排,鄂拜总不能拂了直郡王的好意,何况儿子也愿意,老祭酒只好认了。

或许年纪越大越不喜欢过年,如今胤禔过年的乐趣也就是看着自己的孩子们,外甥们、侄儿们乱跑,外加给孩子们压岁钱。其他节目对于他来说有些乏善可陈,这种心态让胤禔有点心惊,是不是他的心已经老了?

有着同样厌倦感的还有皇太子,二十多年了,胤礽都是先在毓庆宫接受宗室大臣拜贺,然后率领众人前往乾清宫拜见皇帝。如今他的儿子们都能满地跑了,他还要和多年前一样,做小孩子都会做的事情。

这就是礼制,这就是储君必须做的事情,储君的所作所为依然以天子为核心,要为天子服务。

眼看着到而立之年的皇太子跪在地上,目光无法控制的看向前往几丈处的龙椅,他的父亲还没有出现,皇帝总是最后出现,配合着最庄重的鼓乐,而臣子们就这样跪在地上迎接他。

今天那把龙椅似乎格外的诱人,胤礽垂着头,目光却好似被黏在了那把椅子上。直到侍卫高声宣告,众人垂首,皇帝已经来了。

第142章 :欺骗

绵延数里的天子车驾才走了一半, 不过留守在京的诸位已经在太子的带领下从地上爬起来,开始“目送”皇帝。

胤禔带着留京的阿哥们站在皇太子身后,康熙原说要带着胤礽一起走,但过了年突然又改了主意:皇太子继续留京监国, 直郡王去治水修堤, 诚郡王在京编书, 老爷子带着老四、老五、老八、十二、十三奉太后去了南边。

或许是想要换个口味炫耀一下小儿子们?

虽然此举出人意表, 但并未引起太多猜测, 本来嘛, 皇储就该坐镇京师以安天下、统领全局。更何况这次皇帝将直郡王、诚郡王都留在京中, 无非是让他们辅助太子, 如此安排, 至少大多数朝臣是心安的。

“太子,无事的话,弟弟就告退。”胤祉率先道:“不瞒二位兄长, 小弟近来受不得热,正打算搬到园子里住。”

胤禔含笑点头而已, 这种场合自然是以皇太子为主导,胤礽也没有多话:“那好, 编书耗精神, 你也多保重, 得闲时不妨来毓庆宫走走,你侄儿们正好可以向你讨教学问。”

多么兄友弟恭的场面, 胤禔含笑, 而胤礽忽然转头道:“大哥也早些回去罢, 汗阿玛交代大哥修堤,有关旗下安排等一应事务, 大哥有腹稿再来毓庆宫不迟。”

胤禔没忍住挑了下眉毛,听听,真是当家做主的口吻。他笑道:“自然要请太子斧正。”

康熙这次南巡之后,皇太子在京中的存在感超出了胤禔的想象,监国太子这一回非常积极,简而言之就是方方面面都要过问,各种各样的事情都要插手。

京中六部的尚书侍郎们要挨个排着队去和皇太子报道,皇帝和内阁之间的来往奏折,如今除了康熙特批拿给太子看的,内阁在东宫虎视眈眈的压力下,也会心照不宣的让詹事府过来抄奏折节略。

康熙离京一个月,第一个撑不住的是诚郡王,胤祉怎么也受不了东宫每隔几日派人过来“慰问”自己的成果。于是诚郡王乖乖的回到城里,认认真真拜见皇太子,将最近自己的编撰成绩向太子殿下汇报了一下。

这次会谈在“三弟果然在文事上不同凡响,汗阿玛必定老怀大慰,为兄见了也是很是高兴。”与“多赖太子殿下关心,臣弟自幼愚笨不擅其他,也只能稍稍为皇上,为太子分忧。”中圆满落下帷幕。

但私下里,胤祉却忍不住对陈梦雷吐槽:“这位太子爷是不是精力旺盛无处挥洒?这都是汗阿玛交代好的事情,犯得着他三番五次的过问么!”

“陈先生?省斋先生!”胤祉发现陈梦雷没搭理自己,不满的喊道。

陈梦雷将手边的书籍摆好,才无奈笑道:“王爷,您还算好的,太子未必想针对你,更不见得想踩您一脚,这话王爷信我罢?”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