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昊琰点头。“吾知。”
太昊侯要那么凶残,父女俩早掰了,何至于相安无事至今。
太昊侯不会杀你,但不代表别的人不会。
大鱼想说自己没见过哪个嗣君被废了少有不死于非命的,没死于非命的全都是因为出奔异国,本国的各路势力鞭长莫及才能活。
不过以太昊琰之才干,若是出奔,哪怕不当嗣君了,出奔异国为臣,也能过得不错。
大鱼便问:“你能侍奉公子职吗?”
太昊琰闻言一怔,旋即道:“不能。”
“你能逃亡出国吗?”
太昊琰仍是道:“不能。”
太昊国是她的家园,她一直都在为这个家园付出,早已抛不下。
让她出奔异国,哪怕以她的才能,迟早也能执掌大权,她也是不愿的,尤其是异国为臣,除非跑得足够远,否则她大概率还会和自己的故国兵戎相见。
以血火践踏自己的祖先守护了五六千年的土地,她不能接受。
炎帝为让青帝继位,诛杀无数直系后代时被子孙质问缘何对后代如此残忍血腥,明明我们才是你的子孙,濁山季荪与云桑不过外人。
炎帝给出了回答。
正因为是她的子孙,她才要大开杀戒。
世人很在意她的血统,世人愚昧,人越多越没脑子,世人的这种在意会让风姓氏族日后想做点什么事很容易以大义为名利用世人为人族带来巨大的损失。
也别指天发誓一定会在青帝继位后忠于人族不和季荪、云桑对着干,炎帝明确表示,我自己就是个人渣败类,我能相信自己能生出道德高尚的优良品种来?
还是别给继任者留麻烦了,本来就已经留的是个烂摊子,干点人事,不必要的麻烦能少点还是少点,所以她自己动手杀好了。
新王继位以后杀死先王大量的子孙,一来坏名声,二来造成不好的头,很容易让后人有样学样,到时变成每代新王都要干掉先王的子孙这种传统就很坑了。
炎帝自己杀就不需要担心自己前脚走后脚人族就内乱了。
做为太昊氏的嗣君,太昊琰其实知道很多。
历史证明了炎帝对自己的子孙是对的。
在炎帝走后,真的有风姓子孙意图颠覆天下。
理由也很正。
帝国是炎帝筚路蓝缕倾尽一切,付出了许多常人能想像的不能想像的艰难缔造的东西,炎帝的血脉才是帝国最天经地义的继承人,青帝与巫女云桑这两个与炎帝毫无血缘的外人,凭什么?
父母的东西就应该留给孩子,外人没资格。
甚至为了夺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不惜与羽族勾结。
外人有没有资格哪怕到如今也有人持不同意见,但外人很有能力倒是确定的。
青帝镇压了叛乱,然后就是对风姓氏族的处置。
勾结羽族,哪怕青帝将风姓氏族给屠杀干净也不会有人说一句不是。
但青帝暗中销毁了所有风姓子孙勾结羽族的证明,再杀了所有参与知情的风姓子孙,将这事给消弭了。
新上任的风姓氏族大族长也对青帝立下了子子孙孙永镇西荒,守护人族祖地的誓言。
先人立下的誓言是守护,不是破坏。
大鱼最终问:“那你能发动政变吗?”
话已至此,太昊琰的念头完全通达了。
“能!”
第三十章逼宫
政变与革命的最大区别在哪?
答曰,后者是漫长的,一点一点凭着更先进的理念优势积攒力量,最后改天换日,最需要的就是时间。而前者,讲的就是一个兵贵神速与出其不意,拖得越久就越容易失败。
太昊琰念头通达后便以最高的效率开始逼宫,从做出决定到带兵包围台城都没超过三天,速度之快,效率之高,哪怕是自己都一大堆恍恍惚惚反应不过来这在干嘛,纯粹是太昊琰让干嘛就干嘛,想不通就以后慢慢想,先将太昊琰吩咐的事做了再说。
率领的兵马一半是太昊琰自己的甲士部曲门客,还有一半是台城的禁卫,台城的禁卫统领自然是太昊侯的心腹,绝对忠诚于太昊侯,但忠诚和能力是两回事。
太昊侯重用贵族,禁卫也都出身贵族子弟,但贵族和贵族也有区别,有生下来就什么都有的上层贵族,也有生下来不缺衣食但也没什么更进一步希望的小贵族。
禁卫军内部是撕裂的,太昊琰干脆收买了禁卫军的中层将领,中层将领和底层的兵将接触更多,干掉禁卫统领后很容易便接管了禁卫。
风流旖旎散漫安逸了太多年的台城在所有人包括太昊琰自己都没反应过来的时间里就被突破了。
太昊琰颇为无言,虽然她以前二十五年没想过造反,金乌城也没人想过在这方面防备她,但这么容易就被突破了,真的是□□逸了。
对台城防卫稀疏的无言与逼宫的沉重中太昊琰走到了太昊侯所在宫室。
“阿父。”太昊琰看着殿中的太昊侯,心情愈发沉重。
太昊侯也看着自己一手养大的长女。“终究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太昊琰无言。
若太昊侯当年听劝,她大概率是多杀一个血亲的事。
听没听劝,结果都是一样的。
太昊侯问:“你还会杀谁?”
“君夫人和她的孩子。”太昊琰道。“还有你的后妃们,吾令她们殉葬,别的弟弟妹妹,吾不会伤害。”
太昊侯怔了下,放过手足却不放过手足的母亲们,委实有些多此一举,看来在他不知道的时候真的发生了很多事,祈求的问:“不能都放过吗?”
太昊琰摇头,示意下属为太昊侯送上一条白绫。“阿父,上路吧。”
太昊侯看着眼前的白绫,忍不住问:“我想最后食一口熊掌再死,可否?”
太昊琰亦叹。“阿父,别拖延时间了,你若不愿,吾可以帮你,但那样会很难看。”
太昊侯终于笑了,哈哈大笑着拿过白绫抛至梁上,将白绫打结,再踩上了太昊侯的下属准备的案几将脑袋投进了白绫中。
太昊琰看着太昊侯踢倒案几,慢慢咽气,抬手按住湿润的眼角。
为什么曾经至亲会走到这一步?
没人能回答太昊琰的回答,她自己也没空思考这个答案。
宫变赶的是时间,越快越好,因为时间一旦拖延得久了,外援知道了,一定会有动作,而看太昊琰不顺眼的公卿贵族真的很多。
太昊琰对外封锁了太昊侯已死的消息,做出太昊侯仍旧活着的假象。
看太昊琰不顺眼想废了这个太强硬的嗣君已久的贵族封君们激动的带兵勤王,然后在半道上遇伏。
一波带走了根本数不清的贵族封君,收回了大量失去了主人的无主封地,国君控制的土地数量顿时暴增,太昊琰这才慢条斯理的开始准备自己的继位大典。
从逼宫到继位,没超过两个月,行动之快让周围收到消息想趁机捞一笔的国族反应过来时太昊琰都已正式继位为国君,还将自己做嗣君时的屋舍财务都赏赐给了崇潘,任命崇潘为太师加国相,执掌国家大事,顺便再兼任了台城禁卫大统领。
帝国历史上再没比这更高效的宫变、集权以及继位了。
继位为国君并非结束,只是另一个开始。
天灾人祸并不会因为太昊琰继位就消停,太昊琰还是得继续处理天灾人祸的事,所幸杀了一大堆贵族,抄了他们的家产,现在手里什么都不多就是粮食多。
手里有粮食就能稳得住局势。
但,为什么天灾就跟没完了似的?从年头折腾到年尾,完全看不到头。
山南的日子艰难,山北亦难过。
北溟就算了,气候的骤降,穿过极北冰原就已经很难了,遑论穿过极北冰原到北溟去抓雪熊海象海豹增加餐食。
荒原虽然种植牧草搞畜牧业,但霜期增加,雨水再少点,龙伯族的日子更难过,唯一比南边的邻居好点的大抵就是荒原上还没到战火纷飞的程度。
龙伯族寿一千五百至两千载,除了年轻一辈,就没哪个龙伯族是没被小冰期给虐过的,年长的甚至被虐过不止一次。
虐总是令人记忆深刻,被虐得多了自然更明白面对这种要么是小冰期要么就是小冰期前奏的情况就越不能乱。
战火纷飞干掉大部分人口的确能让剩下的人口不再缺资源,但以龙伯族的繁衍能力……得对邻居们多深爱才能为邻居们的安全而自灭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