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邵管家将大人的赏赐拿给驰寒的时候,却被驰寒又推到了邵管家的身边,邵管家故作不解:“哎哎哎,你这是大人赏赐的,给我又是何意,万一大人怪罪下来……”
驰寒忙道:“若是大人怪罪我担着,若没有邵哥给我引荐,我哪有得这赏赐的机会,小弟这心里对邵哥是感激涕零,什么话都不说,邵哥对我的知遇之恩,以后邵哥就是我亲哥,我这做弟弟的有了东西孝敬我大哥有什么不对的,大哥,那剩下的四罐奶粉大人都要了没办法,下一批我送来的时候再把那四罐给您补上!”
邵管家此刻眼睛都笑的没了,嘴里还推拒道:“这如何使得!”手上的动作却一点都没听,不动声色的将大人赏赐给驰寒的东西收进袖中。
驰寒暗自发笑,这点东西他还看不上,他谋的可是长远目光,尽管汤县的县衙不是一个清水衙门,但大人赏赐给他们这些小民的能有多少,顶多三两银不得了了。可若是哄好了这邵管家,给府里的各个小妾院子老夫人院子里都配备上,需求量跟上来了,他赚的难道还没有这三两银子多吗!
这才叫放长线钓大鱼啊!驰寒眼里精光一闪,语气却不变的奉承邵管家。
如此,他驰寒的市场算是打开了!
第247章 各地的售卖消息
龙有龙道,虾有水路。总之先放出去试卖的十人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时之间竟然还将奶粉都给推出去了。
肖遥看着各地传来的消息,心里还是挺高兴的,虽然现在的需求量不算多,但总的来说一切都是向好的发展。
不过那么多反馈回来的消息,好像还少了一个啊!
肖遥又将手里的九张信件翻了翻,喃喃道:“对啊,的确还少了一张。”
“阿捡,阿捡!”肖遥冲着外面喊道。
“遥儿姐姐,阿捡哥哥去帮忙运货了!”门外听到动静的肖妙儿连忙走进来。
啊,对了!肖遥一拍自己的脑门,这两天忙的连轴转,将这件事情都忘记了,好像已经习惯了阿捡在身后她一回头就能看到的习惯,乍一离开,自己可太不喜欢了。
财政大权已经把握在肖遥手里,虽然人员紧缺,但因为大批量的货物还没有走出,她暂时也还没有招工的打算,只是将身边能用上的人都用上了,甚至为了开源节流,一个人干几份工也是有的,肖(周扒皮)遥现在为了节省还什么都能做的出来。
阿捡已经别肖遥派遣到送货部,和肖大贵肖大林一起负责押送,肖壮则是出去开拓随县的市场,他算是比较成功的一个,因为本地的都知道肖遥之前开店做的奶茶味道是一绝,因此大都也买肖遥的账。况且一罐奶粉被肖遥装的实实的,若是省着点喝,一罐可以喝好久,能补身子又能满足味觉,况且价格价值药铺里滋补的人参鹿茸这些不知便宜反几,有条件的大都也舍得花这笔银子。
肖妙儿也不在家窝着了,现在的李淑云看着肖遥这么能干,不过才十几岁的年纪都快带着她们肖家庄致富了,没看到村长肖望才都将她捧在天上了吗?也不束缚肖妙儿在家里做女红什么的,哪有学个一技之长将来在肖遥的厂子里谋个差事,这年节不管如何,能挣到银子的都是老大,将来还怕妙儿的婆家会欺负她吗?
所以肖妙儿又被快快乐乐的放出来跟着肖遥后面边忙活着边学习着东西!
肖遥想到这里,就问着肖妙儿:“妙儿,是不是还漏了一份回寄的信件啊,我这里只有九张。”
肖妙儿看着肖遥手上的几张信封,道:“是的,遥儿姐姐,还差驰寒那里的一封信,我在收信处很久也没有等到,怕你等的急了我就先回来了。”
肖遥点头:“可能是还没有送到。”
随县有一个信鸽场,在汤县也有分点,是专门用来传送信件,一旦肖遥这里没有要忙的事情后肖妙儿就会去信鸽场等回寄的信件。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传来:“有汤县来的信件,信封上说送到这里来,肖妙儿是你的吗?”
肖妙儿闻言赶紧走了出去:“是我是我。”
肖遥如今的发信量在随县来说是比较大的,因此这个信鸽场将肖遥也纳为需要重点服务的对象里面。这才有偶尔上门送件的服务,肖遥对此还觉得挺微妙的,感觉有后世X通快递的雏形啊!
肖妙儿取了信后拿进来递给了肖遥,肖遥拆信后发现果然是驰寒。
不过看了信件后,她才知晓这是驰寒写给她的一封捷报,同时让她再准备三百罐奶粉,其中早中老三个年龄段的奶粉各一百,越快发走越好,定金则是到时候交于送货人。
这个卖货速度可以啊!
原先十个人中只有秦时卖的是最多的,一个人卖了一百罐,也写信来让肖遥备货找人给他送去,没想到这驰寒速度更快,看来有必要做一个汇总分辨出前三发到他们手上去激励他们,至于剩下的就不写,当给他们一个面子,让他们下个月份再去拼搏。
肖遥对这十人的总体销售情况还是很满意的,因为大家都有个开门红,要货最少的也要了二十罐,往后销售在努力点应该不成问题,大家都把这次当成一个拼搏的机会,后期只要持之以恒,应该结果不会太差。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厂子里还有一千多罐的库存,用来发这十人的货绰绰有余,随县的货也还充足,所以现在匀速生产就可以,不用加工加点的。
陈山他们已经渐渐习惯肖家庄的生活了,虽然住的还是那一小间房屋,不过自己的女儿因为有了吃食,脸上也长了肉,和庄子里其他的孩子也能玩成一片,不忙的时候他会搂着自己媳妇的说着悄悄话,夫妻两人的感情也在升温,只不时想到身在何处的兄弟心里暗叹。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肖遥做账的时候发现加工厂的收支已经维持在平稳的状态,只是之前的投入还没有完全收回本来,暂时没有分红可以发放。
不过对于肖家庄的百姓来说,分红反而是其次,因为他们进了厂子做工后每个月到月都有银钱,况且和肖遥说的一样,一天五十文的工钱,藏在自己的怀里还鼓鼓囊囊的,别提有多满足。
有些头脑够用的原来沧州的灾民,运气好的一大家子还能相守相望,自从进了加工厂做活以后,攒到的钱就都聚在一起,父母和两个儿子一个月就有六两银子,当月就拿着银子就去了村长肖望才的家里去买了村里一户闲置的房屋,破是破旧了一点,但好歹是快地皮,那家的四人心里满足的很,买了下来签了契纸,当晚就搬离了厂房。
不是说加工厂里不好,只是再好也没有属于自己的窝好,还请了原先在路上给过帮助的其他灾民,不,现在应该说是工友了,前去暖屋。
这让其他的人眼睛都嫉妒红了,任何人在陌生的地方有了自己的屋产田地就相当于有了根,从此不再漂泊,走在路上都堂堂正正了。
对于厂子里其他灾民出身的人来说,羡慕归羡慕,却没有嫉恨的心理,因为他们知道只要自己靠着双手双脚努力,也会在肖家庄拥有自己的一片土地。
第248章 奶粉风起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肖家庄奶粉在各个县城里流传开来,随之而来还有雪花一片的订单,且常常因为供不应求的关系断货,让这奶粉的价格一翻再翻。
尽管肖遥严格的控制奶粉的统一价格,但有需求的地方就会有市场,明面上做不了手脚,暗地里总会有人因为这高昂的利润铤而走险去囤积奶粉,肖遥之前列出的准则有一条就是不准多数量的囤积奶粉造成市场的不流通,若是一经查出永久性取消和该人的合作机会。可在利益面前,这一切的冒险都是值得的。
现在若说有人还不知道的肖家庄奶粉就是与这天乾的潮流脱轨了,有钱人有闲的暴发户们最怕什么?最怕的就是别人不知道他们怎么有钱啊!
一切新鲜潮流的东西他们都要第一时间赶上,不然就会被同道中人笑话,不知道哪个高门大户的女主人说自从喝了肖家庄的养元奶粉,精气神都好了许多的,肤色和脸上的色斑一天天变白和变淡了。
一时之间,所有后宅里的妇人都以能买到肖家庄的奶粉为荣,肖遥给奶粉的定义本身就是走平民路线,争做让普通人家也喝得起的奶粉,自然不会将价格定得高高的,但抵不住任何朝代都会有的黄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