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今天退位了吗?(穿书)+番外(60)

闻霖赶忙道:“小的不过和陛下开个玩笑,能为陛下尽力是臣的职责。”

祁褚道:“那你便整理吧,朕先去吃些点心。”

方欲离开,便听到闻霖叫住他道:“陛下。”

祁褚转身看着他,闻霖神色有些不自然,关切道:“陛下记得洗了手再吃点心,这书上油墨有毒性,若是不洗手只怕要坏肚子。”

祁褚眼中似有一闪而过地嘲讽,他笑道:“朕就说你是再缜密不过的。”说完,便离开了书房。

……

时近九月,暑气全消,夜里已经起了凉风,这天晚上祁褚早早便睡下了。

只是他睡得极不安稳,恍惚中梦到万寿节那日,谢殒杀马,他的手那样稳,眼神那样狠……

梦中的祁褚不是皇帝,他变成了那匹小红马,汹涌而出的鲜血流了满身,喉咙被血塞得满满当当,生命的最后竟连一声哀鸣也发不出来……

他在窒息中醒来便再也睡不着了,赤着脚站起来,悄声走到窗边,推开窗户,窗外的月光冷冷地照在他身上,祁褚打了个寒颤。

作者有话要说:祁褚: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太师,朕记住了。

谢殒:分明是一日为师终身为夫!这么简单的俗语都不会,罚抄三百遍!

最近上班了,时间没那么宽裕了,这章不好写,改了许多次才发上来。

明天我调休,欠的一章一定补上,不过估计到下午了,毕竟早上要睡觉……

看到评论区有太太问微博的问题,有个微博,不过没那么多时间经营,也就荒废了,大家要和我交流可以在文下面留言,每条留言我都会看的,小剧场我会发在作说里。

第52章 朝堂论争

五十二章 朝堂论争

九月初一,又到了每月最重要的大朝会,这种日子祁褚也必须要上朝听政。

太后养病归来后,自然恢复了垂帘听政,祁褚也由以前的每日朝会变成了如今的每旬一次,这个节骨眼上,这个频率对他正好。

今年天旱,豫州及其周边四州都发生了旱情,田地颗粒无收,民众流离失所。

灾情除了会造成朝廷税收的损失外,更重要的是不断四处流窜的灾民会对其他州府的社会治安造成压力,流民聚集甚至会引发瘟疫,因此历朝历代对赈灾工作都极为重视。

豫州等四州的灾情从六月间便已被朝廷重视,由博远公出面牵头赈灾,他将儿子董烨派到豫州坐镇主持赈灾,董烨虽然传回京城的信中说赈灾事宜进展良好,但从其余各地不断上升的流民人数来看,董烨递给朝廷的折子恐怕有粉饰太平的嫌疑。

今日在朝堂之上,便有人对此事提出了质疑。

朝廷各个势力对是否应该派钦差大臣去豫州督导赈灾事宜争论不休。

董太后向来护短,听见朝中的质疑之声,冷声道:“董郎中不远万里亲自去豫州主持赈灾,列位却在这里对他妄加揣测,实在让哀家齿冷,让为朝廷办实事的人齿冷!”

又嘲讽道:“哀家一年未曾临朝,竟不知朝廷风气竟然如此败坏!”

众臣齐齐道:“太后息怒。”

祁褚坐在上面,听着他们拖长的语气,如同上课时同学们毫无诚意的“老师好”。

太后道:“我大禹的朝廷,断断不能伤了办实事的能臣的心!”

众臣听到太后话里话外都将董烨称为能臣,心里都一阵“呵呵”,但嘴上都毫无诚意齐声喊道:“太后圣明。”

太后哼了一声,这才说出自己真实的意图,道:“董烨在豫州赈灾多时,该赏!传哀家懿旨,着封其为工部右侍郎。”

大灾当前,董太后心中不思百姓之困,不想朝廷之危,心里挖空心思想的都是怎么给自家人加封,就连祁褚也觉得她此番吃相有些难看了。

谢殒撩起眼皮不动声色看了一眼太后方向的垂帘,眼底闪过一丝嘲讽。

呵呵,董太后为了壮大董家对付他,未免有些急功近利了。

董烨在豫州寸功未立董太后便急着给他升官,这不是给董家锦上添花,是烈火烹油呢,为董家这被天下人眼热的赫赫权势上泼了一桶油!

利用董家来对付他,董太后临朝这么些年还是没有长进,愚蠢的令人发指!

董家这样的蠢货根本不需要他动手,可笑太后竟然没发现,牧康公一党今日在朝堂上故意将话题扯到赈灾上,定然是抓到了什么把柄,他们还未发难,太后便急着给自家人谋福利,一会儿若是牧康公将豫州之事在朝堂上说出来,太后的这番加封之言定然会让众臣对董家的不满愈深。

他从前之所以选择董家,一开始是因为自己在朝中无援,不得不选了和董家,后来见博远公又是个狂妄短视的蠢货,太后是个没主见好拿捏的主儿,这才勉强一直和董家保持联系,毕竟他也需要人帮他挡着天下人的怒火。

毕竟一群贪得无厌的外戚比一个兢兢业业匡扶江山的权臣更招人恨。

但他没想到董家竟然人心不足蛇吞象,也不看看自己的斤两,竟开始觊觎他在朝中的权势,妄图取而代之,甚至愚蠢到联合南朝来杀他,后来还对小皇帝……

谢殒眼神中凌厉的杀气一闪而过,既然董家找死,那他何不成全他们?

众人听完太后给董烨升官的懿旨,下意识去看左首的太师,见他敛眉立在堂下,未置一词……

自从太后卧病宫中,谢殒不知为何竟变得低调起来,平日里在朝堂上也甚少发表自己的意见,如今太后出来了,他依旧如此,除非是必要的朝政之事,否则绝轻易不开口。

看来太师此番要对太后的懿旨装聋作哑了,太师可以忍受太后的私心,但牧康公忍不了!

他递了个眼风给谢宣,谢宣出列反对道:“太后,董郎中此番去豫州寸功未立,此时冒然提拔,只怕难以服众!”

垂帘后的太后看不清脸,但他听到谢宣的话,声音变得冷淡起来,道:“是难以服众,还是难以服谢卿家?谢卿何不明说。”

谢宣拜服在地,朗声道:“臣斗胆,请太后为了朝堂安宁和人心顺服,暂缓加封董烨!”

他说完偷偷撇了一眼谢殒,发现他依旧垂目立在一旁,没有插手的意思,想来他此番定会作壁上观了。

若太师不插手,只有太后和董家,便没有那么可怕,太后虽然垂帘听政,但上位者有时候不得不顾及天下悠悠众口……至于博远公那个老匹夫不值一提!

太后道:“董烨千里迢迢远赴豫州赈灾,哀家为他升迁何错之有!”

她话音刚落,乌泱泱跪下半朝堂官员,齐声道:“请太后暂缓加封董烨!”

太后自从深宫养病之后,性子反倒比从前更加暴躁易怒,看到半数朝臣跪倒在地,气的站起来喊道:“你们这是要逼宫不成!!!”

朝堂上雅雀无声,祁褚不动声色观察太师,发他依旧敛目一旁,如同一尊沉默的神驰。

谢殒这反常的沉默,让祁褚心中隐隐有预感,只怕董烨之事今日绝不会善了。

刚想到此处,突然门外小黄门道:“太后,豫州八百里加急!”

太后眼皮一跳,道:“宣!”

那八百里加急的小旗进来跪在地上,大声道:“太后,豫州流民/暴/乱!董郎中陷入城中下落不明!!!”

太后心中一惊还未说话,便听到博远公怒目道:“你说什么?!”

那八百里小旗看了一眼太后,见太后没发话,犹豫该不该说出口。

谢殒这才说了他今日在朝堂上说的第一句话:“豫州何时暴/乱?现下城中情况如何?乱军如今有多少人?!”

那小旗道:“具体情况,小臣不知,三日前,豫州流民突然占领了官府,杀了豫州知府,毫无征兆暴/乱了!”

太后并未关心豫州时局,只问道:“董烨如何了?”

那小旗道:“叛军攻入官衙时,董郎中并不在府内,衙役们去丽春院寻找,并未找到他!”

丽春院……一听就一股子勾栏味,定然是个青楼无疑了。朝堂上突然一阵骚动。

太后听了这丽春院的名字,脸上也是一阵红一阵白,好不精彩。

唯有太师十分淡然,不疾不徐道:“禹州距京城不过六百里,两州之间只隔一个品州,品州无险可守,若是叛军壮大纠集起来南下,只怕京城危险!为今之计,应派出三万御林军赶快前去镇压!”

上一篇:科举日常下一篇:你强娶了你前夫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