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总的古代帝王之路+番外(483)

刘树拿著名册进来,这宫里既然没了女主人,那宫女太监也可以裁减掉一大半,加上刘树觉得宫里的这些奴才们都是有主的,与其留着做别人的眼线,不如一次性清干净,将来需要再招就是了。

不过以他家王爷的性格,怕是这辈子都不可能招新人入宫了,假如这后宫里只有一个男人作为皇后般的存在,估计宫女太监都能全撤了,换一匹守卫守着就是了。

这么一想,刘树的心就拔凉拔凉的,他还想当皇宫的大内总管呢,手下有数千宫女太监的那种。

“王爷,名单已经统计出来了,各位主子能带走的人都带走了,剩下的这些,除掉一部分年纪到了可以出宫的,剩下的还有五百多人,奴才想着,登基大典是大事,还需要许多人手,不如等登基大典结束后再遣散他们。”

李煦接过名单看了一眼,抬头看了刘树一眼,说:“把宫女全都送走,留下太监就行了,会被送进宫的男孩子基本都没有去处了,出了宫他们也不好生活,就留下吧,以后宫里还可以成立几个新衙门,就让他们学点手艺去干活吧。”

刘树感动地抹眼泪,“王爷真是宅心仁厚,奴才会把您的决定告知大家的。”

“行了,找张朔来,把本王以后要住的宫殿重新修缮一遍,本王要再次迎娶寇骁,就按南越的顺王府那般布置。”

刘树小心翼翼地问:“您是要和寇将军住一起吗?”

李煦低头“嗯”了一句,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刘树已经习惯了他的不同,也就不说什么了,就不知道前朝的大臣们知道这个决定后会不会闹起来,自古后宫之事都与前朝挂钩,王爷要娶个男人做皇后,还是个威武大将军,这其中的厉害关系可不是一个小太监明白的。

“去把贾平叫进宫来。”李煦吩咐道。

刘树赶紧打发一名小太监去传话,自己凑近了问李煦:“王爷,寇将军真能赶在除夕前回来吗?”

“战场瞬息万变,本王也不知道,不过就算不能,到时候他自己回来一趟,换司徒勇去替他,想来他的结拜兄弟愿意给他换个假期回来成亲的。”

贾平很快就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个黑脸青年,李煦诧异地站起来,“小叶什么时候回来的?”

已经二十好几的叶长青苦笑着说:“王爷还是换个称呼吧,小叶什么的真的太像个小太监的称呼了。”

“本王又没叫你小叶子。”刘树听闻往后退了一步,深怕自己会变成“小刘子”,那可真是太没威名了。

“回王爷的话,末将刚回到京畿营,还没报到就听到您宣贾平进宫,就跟着混进宫来了。”否则他一个京畿营的小兵还光明正大进宫还真没合适的理由。

李煦点点头,“你这趟差事办的不错,回来的那些驯马师学的也不错,你自己之后什么打算?不如跟着骑兵营回西北助寇骁一臂之力?”

贾平大概猜到李煦叫自己进宫的目的,骑兵营总是要历练的,而眼下就有个绝佳的机会,李煦会派他们去西北是意料之中的事。

叶长青摇摇头,“骑兵营是寇将军和贾平一手建起来的,臣中途插进去不太好,而且西北已经待腻了,不太想去。”

李煦也不为难他,西北不差叶长青一人,而且他如果想领兵就必须恢复原本的身份并且大肆提拔,李煦原计划是等登基后再给叶长青正名,以他的功劳足以做个大将军了,总比一直用化名强。

“随你,你休息两个月吧,看你瘦的,在西北吃了不少苦吧?”

叶长青摸了摸脸,笑着说:“吃苦倒不至于,就是那边夏天热冬天冷,风沙大了些,人被晒黑了也就显得瘦了。”

李煦嘴角一抽,心想,等会儿私下要问问叶长青,看看他家寇骁被晒成什么样了,可别两个月后回来自己不认识他了,那可够尴尬的。

当然,李煦不是嫌弃寇骁黑,男人黑点没什么,想必经历过风霜和战火的男人会更威武更强势,自己肯定是喜欢的。

贾平没什么可说的,骑兵营早就做好准备了,兵马充沛,足以经历一场长途训练。

李煦想了想,似乎也没什么可交代的,打仗不是他擅长的事情,只说了句:“到了西北,一切听寇骁指挥即可。”

贾平应答:“您放心,属下不会与王妃争权的,您要封他为后,他此战的功绩就是最好的踏脚石,想必朝臣们不敢提出异议的。”

李煦也不诧异他会猜到这件事,反正他身边的人已经习惯了这对夫夫的情比金坚,那是想羡慕都羡慕不来的。

李煦把他俩当朋友,说话没太多忌讳,笑着说:“他是本王明媒正娶的,本王要登基,他当然得封后,不过你去西北的时候告诉他,如果敢受伤,本王可就要改变主意了。”

贾平拱拱手,“属下记住了,会一字不差地传达给寇将军的。”

当天,两万骑兵出动,引起全城轰动,百姓们这才相信西北是真的在打仗,而且绝对是一场大战,否则不可能出动京城的守卫军去支持。

“听说是寇将军年轻气盛,不顾阻拦一定要对匈奴用兵,瞧着形势,怕是不太好啊。”有百姓不知从听来了小道消息说。

“如果是这样,那还真是太鲁莽了,西北军听说早就没了主心骨,一盘散沙似的,而且日子过的太安逸,不如早年英勇了,寇将军只去了一年就敢动兵事,还真是胆大啊。”

“不过是靠着王爷宠信罢了,听说王爷给西北送去了无数武器和装备,还给建了很牢固的堡垒,这些肯定都是寇将军要求的。”

“看来王爷真是对寇将军感情深啊,连这样的大事都随着寇将军的心意来,这是要给寇将军建立丰功伟绩的机会呢。”

也有人站在寇骁这边,对他抱有极大的信心,“寇将军武功高强,比当年的木统领还高,比大皇子也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在南越就是战无不胜的战神,想必是有极大的自信才敢发兵的。”

“可西北不是南越啊,匈奴也不是海贼,不可相提并论的。”

“反正我觉得寇将军会赢到最后,那封捷报就是最好的证明。”

“那就等着瞧吧,如果战胜了,顺王的登基大典也能更加有意义,如果输了,可就连累顺王的一世英名了。”

确实如此,现如今,所有人都把西北的战争看做是顺王登基的大礼,至于这份大礼是否会变成灾难就不得而知了。

******

贾平带领两万骑兵直奔草原,还未与西北军汇合就先接到了寇骁的来信,信中说,骑兵营不用去与西北军汇合,他命贾平率领骑兵绕道匈奴王庭所在地,制造混乱,让匈奴兵顾头顾不了尾,如今匈奴已集合十几万的兵马朝西北军迅速靠近,后方必定空虚,如果可能,甚至能将匈奴王庭占领。

寇骁也没想过一次性占领整个草原,匈奴全民皆兵,如果压制地狠了,说不定与遭到各部族的反抗,到时候反而得不偿失。

他们所占领的河套平原这块区域,只有几个部族在这放牧,真正的大部落都还在更北方,如果大燕武力足够震慑匈奴人,他们必然不会为了这小块地方与大燕打持久战。

贾平立即下令全军迅速前进,他们全员骑兵,没有带辎重队,唯有的干粮也是刚补给过的,没人带了十日左右的粮食,如果顺利,足够在草原驰骋一个来回了。

寇骁得到消息,信心倍增,对手下的各大将领说:“如今有京畿营的两万骑兵替我们干扰敌军后方,想必匈奴兵很快就会得到消息了,到时候他们肯定要分出一部分兵力回防,我们就在他们的后方设几道坎,别让他们回去的太顺利了。”

拓跋宏舔了舔后牙槽,自荐道:“末将最喜欢痛打落水狗了,请将军将这个任务交给我!”

寇骁点点头,“拓跋将军不说我也是要分派给你一道坎的,不过本将军预计他们会分出七万兵力左右回防,一道坎不够,要设三道,第一道人不需要多,两万左右人马,选择高地设伏,远攻一波立即撤退,第二道可选在平地,挖陷阱,趁他们不备主攻他们的马,马匹受伤,他们前进的速度必然减慢,最后一道坎设在王庭附近,装扮成匈奴的某个小部落,以被大燕兵攻破部落为由,上王庭寻求庇护,等匈奴兵即将回家时,再给致命一击,同样的,速战速决,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以自身安全为前提,务必尽快撤回来,这第一道坎,交给汤将军,第二道,交给曹副将,第三道,交给拓跋将军,你们可有异议?”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