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光一时半会睡不着了,就是有种难以言喻的兴奋与得意怎么办?
第二日,崇光在皇帝的龙床上醒来,皇帝不在身边,早已更衣上早朝去了,没让人叫她,崇光一问时辰,不早了,去给太后请安已经迟了。
好歹太后是自己姨母,崇光想,这要是与自己非亲非故,估摸着要有怨言了。而姨母,顶多数落自己几句不懂事罢了。
更衣的时候,崇光发现一个女官过来了,两个丫鬟上前对那女官说了几句话,女官就翻开手里的薄子,记录了下。
崇光叫住那女官。
女官走过来:“皇后娘娘有何吩咐?”
崇光问:“你方才在记什么?”
女官答:“回娘娘,下官记得是彤史。”
哦,皇帝跟哪个女人睡在一起,女官就会在彤史上记上一笔。
“哦,可否给本宫看看?”
女官有些犹豫。不过,女官知道崇光是皇后,皇帝亲授凤印管理后宫,太后是崇光姨母,太后马上也不再过问后宫之事,此时的六宫之主,已是崇光了。”
女官不敢得罪她这位新主,乖乖交出手中的薄子。
崇光翻了翻,看见不少静妃侍寝的记录,每见一条就是没由来的火气,然而,接下来,有条侍寝记录看得她更是火大。
就在不久前,自己和皇帝大婚之期昭告天下之后,皇帝竟然召了丁美人侍寝。
不过,他是皇帝,皇帝哪有不三宫六院的?她有什么资格要求他不宠幸其他人?可她还是心口堵得发慌。
崇光合上彤史,交给女官。先去给太后请安。
太后这日卧病在床。
崇光没有想到,自寿宴那日病倒之后,太后的身体竟然一日不如一日,果真是病来如山倒。
太后见她来了,屏退众人,留她单独说话。
太后与她讲起这后宫的女人生存之道,讲了自己从入宫走到今日的一些所见所闻,讲了和先帝的夫妻感情,有恩爱甜蜜也有离心伤心的时候,崇光起初都没有很在意,毕竟没有亲身经历,她没有太后那些深刻的体会,直到太后口中说出:“容儿,哀家时日已无多,哀家是你的亲姨母,自是不会害你,对你所说的都是哀家这个姨母的肺腑之言。”
崇光惊讶,此时仍以为太后将自己的病情想得太严重,没有非常担心:“姨母在说什么胡话?怎么会时日无多呢?”
太后点头:“哀家得了一种治不好的病。”
“什么病?”崇光不信,以为她是病得有些糊涂了,“太医之前还说姨母是因为操劳过度、急火攻心才突然晕倒的,如果姨母有治不好的病,太医怎么可能诊断不出来呢?姨母尽管安心养病,千万不要胡思乱想。”
太后冷笑。既是笑自己掉以轻心、百密一疏,让人有机可趁,也是笑她简单纯粹,毫无心机,在这深宫里,以后可要怎么生存下去?胞姐死后,她抚养她也算尽心尽力,对她也是视如己出,从不曾叫她受一点委屈,也很少责骂她,她一直享受的都是公主的待遇。虽然她也曾想着利用她,操纵她的婚事,欲让她按自己的意图嫁给瑞王,但平心而论,那不过也是为了她好,她心里还是把她当做亲女儿那般疼爱的。为了让她平安快乐地成长,她甚至从未当面对她细说人性的丑恶一面,尤其是生活在这深宫里的皇帝的女人,能笑到最后的,没有几个双手干净清白的,包括太后自己,为了争宠就必须绸缪算计。她这一生的绸缪算计始于未出嫁时。
十一岁那年的某一天,她的父亲王昆被元观皇帝召入宫中,很晚才回府。那夜,她去找她母亲,却偶然在外听见了父亲与母亲的谈话,原来,白日皇帝召父亲入宫,是告知父亲,他有意纳她的长女为妃,皇帝不知道,她的长姐已被父亲私下许给了自己麾下的少年英雄卫海。父亲陷入了矛盾之中,所以与母亲商议,夫妻二人摇头连连长叹。遵旨送长女入宫,则违背对卫海的承诺,王昆会成为不守信义之人,可若驳了皇帝,会不会引得皇帝愤怒猜忌、给王氏招来祸患?正当夫妻二人一筹莫展之时,她迈步入内,对着二老下跪,说:“女儿愿代长姐入宫。”
父母起初不同意,一则考虑到她年龄小,二则宫门一入深似海、无情最是帝王家的道理人尽皆知,夫妇纵然知道拂了皇帝意图的后果可能很严重,却也不希望女儿入宫过勾心斗角的日子。但她已经下定了决心,条分缕析地陈述其中利弊,端庄沉稳、雍容有度,那一刻,她身上彰显的风范,令父母惊叹。二老还是被她说服了。
她顺利入宫,宫里的算计是家常便饭,走到今天,她也不敢一一去回想走过的路。她算计了无数人,甚至无所不用其极,终于如愿以偿地母仪天下,又坐上太后之位,光宗耀祖。她算计了一生,算计的好累,其实早就明白种了恶因终究还是得偿恶果,但她并不后悔,这一世想得的、该得的大多数也都得到了,只是依然有些不甘心和放不下。
她死后。即使此时做了皇后的容儿,将来能不能自保都不一定,更不论会延续自己的荣耀了,要怪就怪自己从前把她呵护得太好,没让她见过什么阴暗之事。
太后虚弱地闭上眼睛,知道自己此时说什么崇光都听不进去,也不再浪费口舌,向崇光交代了一句后事:“哀家死后,让王沛去你身边照顾你,她对哀家忠心耿耿,也会尽心尽力地服侍你。”
王沛便是王嬷嬷。
……
寿康宫里出来,崇光心情沉重,眼皮突突跳个不停,心绪也无法安宁,太后这番沉重的话让她心生恐惧,她感觉冥冥中真要出什么事一样。回了瑶光殿,她让如玉挑了些补品送去寿康宫给太后。
早朝上,皇帝宣布和亲,朝堂上炸开了锅,消息马上传到后宫。
崇光手里正在脱一只冰玉镯子,如玉过来跟她说这事的时候,她忽然走神,玉镯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皇帝让她讲自己的看法,她没有想那么多,只针对局势分析了下利弊,却忽略了一件事情:如果要去和亲的人是公主,昭国待嫁的公主只有天宁和安宁,安宁明年及笄,天宁正是出嫁的年龄。
“容儿姐姐!”安宁公主的声音听着像是到了瑶光殿的门口。
崇光走出去,看见安宁倚在庭中花圃的石雕围栏边上抽泣。
看见崇光的身影,安宁抽泣得愈发厉害,几乎是泣不成声,她断断续续地泣诉着,旁边的如玉和连儿压根没听清她在说什么。
崇光却听清了,走过去抱着她。
安宁伸手紧紧揽住她,哭得愈发伤心,一边哭一边诉说,如玉听了半天才听到一句完整的话:“宫女们都说皇兄要让我姐姐去和亲,可是我好不容易才将她盼回来,怎么办啊?容儿姐姐。”
第56章
如果乌孜要求公主和亲, 那天宁就是唯一的和亲人选。崇光不知如何开口安抚她,只用手不停拍着她的背,陡然间抬头, 看见皇帝恰好踏入了宫门。
看清被崇光抱住的安宁, 皇帝顿了下脚步, 抬脚快步朝她二人走来。
天宁听见了脚步声,又感觉崇光拍着自己的背提醒自己, 一转头就看见皇帝, 遂急忙从崇光怀中离开,端正了身子, 抹了两把泪, 随崇光一起上前向皇帝行礼。
“平身。”皇帝知道安宁来找崇光的意图, 故意转作不知,问道:“朕方才见安宁伏在皇后怀中哭泣,谁惹安宁不高兴了?”
安宁摇头:“没有人。安宁只是想姐姐了。”
“皇后昨日都告诉了朕,朕已准她择日回宫,安宁可放心, 先回宫去吧。”皇帝说罢,上来握住崇光的手, 说起其他的事情, 说完, 又拉着她的手提步朝她屋里去。
崇光脚步一边跟着皇帝朝里走,一边回头对安宁递了个眼色, 示意她先回宫去。
安宁一心想着姐姐, 没明白崇光的意思,见皇帝下起逐客令,急得奔上前拦住皇帝的去路, 双膝一软跪在皇帝膝下:“皇兄,是不是要让我姐姐去和亲?”
皇帝没接话。
安宁见状,忍不住继续哭泣,她大着胆子抬手去拉皇帝的龙袍下摆,一遍接一遍地求他。皇帝始终没说话。安宁见皇帝无动于衷,急得又转了个方向,跪着移到崇光面前,崇光如何拉她她却都不肯起来,死死攥住崇光的手当着皇帝的面恳求她:“容儿姐姐,你快帮我劝劝皇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