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回八十年代搞京剧(51)

作者:苏放英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李军昊一张白净的脸绷的紧紧的,耳朵通红。他犹豫了几秒,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牛皮信封递给盛慕槐。

“这是什么?” 盛慕槐有种不好的预感,并不想收这封信。

“盛慕槐同学,我喜欢你。请问你愿不愿意成为我的女朋友,我们可以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说到后来,他的声音和蚊子叫也差不多。

盛慕槐顿时也尴尬起来。

她稍微退后一步,说:“我现在没有考虑……” 话还没说完,一只手从她身后伸出来夺过那封信,三下两下撕成了碎片。

盛慕槐惊讶地转身,竟然是凌胜楼,黑着脸站在自己的身后。

“你在干什么?她还不满十四岁。”

凌胜楼凌厉的眼睛盯住李军昊,他比李军昊高足足一个头,气势逼人,李军昊吓得缩了一下,话都说不完整了。

“我,我没有恶意,就是想……想和她交个朋友。”

“她不要和你交朋友。我告诉你,别对我师妹动什么歪心思。” 凌胜楼拍拍李军昊的肩膀,低下头在他脸旁说。

警告完,拉着盛慕槐就走。

他走得很快,盛慕槐跟在他后面说:“你干嘛把别人的信给撕了,给他造成多大的心理阴影啊。我本来就要拒绝他的……”

“你还小呢,他现在就乱动这样的心思,龌龊。” 凌胜楼说。他把那封信的碎片团成一团,远距离投进了垃圾桶。

他绷紧下巴,不由自主想到刚才教室里的那截柔软的白,又立刻将这些不该有的念头都甩开。槐槐还是个孩子,谁都不该有任何想法。

盛慕槐哭笑不得。

凌胜楼又说:“你马上要去首都了,那边多的是那种人小鬼大、油嘴滑舌的胡同串子,自己多长点心,别被他们给骗了。”

盛慕槐想,你不也就比我大两三岁。再说,姐姐我真实年龄可不是十三四,怎么可能被首都的小男生骗。

不过凌胜楼真得变了很多。他以前是个锯了嘴的葫芦,能不说话尽量不说话,现在竟然还会主动叮嘱他,变得像个会关心弟弟妹妹的好哥哥了。

“大师兄,你如果真那么操心,就该跟我一起去首都才对。” 两人回到座位,盛慕槐说。

凌胜楼笑笑:“我离不开凤山。而且……” 他见同学都离得很远,才用很轻的声音说,“我不想回去。”

“大师兄,你真的是北京人吗?” 盛慕槐趴在桌子上看他,很深的轮廓,挺直的鼻子,手边一本翻出了毛边的旧三国。

其实凌胜楼的京腔挺明显的,但他们是唱戏的,平常丑角念白也是京白,还真不能百分百确定他的老家。

她也知道这问题必然涉及凌胜楼的过去,他不愿意说她也就从来没多问。但今天他说了“回去”。回哪里去?当然是回家里去。

“曾经是,可后来那里就没我的亲人了。” 凌胜楼说。

他原本是打算永远不把自己的来历和过去说出来,但不知道为什么,看见盛慕槐软软地趴在桌子上问他,那些不愿开口的往事也就自己说出来了。

气氛有些低沉,盛慕槐于是转了个话题:“这两天我们还要在剧场演《铁弓缘》呢,这可能是我走之前最后的正式演出了。还是在咱们槐下镇,挺有纪念价值的。”

“是啊,我还要演你-妈。” 凌胜楼笑了。丑角也有彩旦丑,一般要演那种比较好笑逗趣的老太婆,他已经不止一次办过盛慕槐的妈和媒婆了。

“咱们都合作了多少场戏了,你瞧瞧,演过母女,夫妻,仇人,朋友,兄妹……以后和别人搭戏,肯定没有和你那么默契了。” 盛慕槐感慨。

他们的许多戏都是爷爷一手教出来的,到了京城,还有人能配合她演好那么多辛派戏吗?她又有机会把这些辛派戏在首都的舞台重演吗?

盛慕槐的心里其实也没有底。

一切都是未知数。

回到凤山,盛慕槐先进屋去放东西了,凌胜楼就站在院子里等她,两人一会儿要一起去镇上的老剧场。

院子里的电视机开着,里面正在放新闻联播。

女主播用充满感情地声音朗诵:“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爱国思想家、教育家凌风同志的骨灰,于今日迁入了八-宝山革-命公墓。他的亲属凌彦伟同志主持了悼念会,到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

凌风两个字一出,凌胜楼就像是被什么东西定在了原地,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电视机。

等看到那个人出来,他才牙关紧咬,手紧紧握成了拳头,身体也不自觉地微微颤抖。

孩童时那些恐怖的记忆又重新占据了他的大脑,他哭着喊着又那么无力,他亲手送走了两位至亲。

可那个人,那个背叛了他们的人竟然还有脸出现在电视上,还有脸以儿子的姿态,把已经入土为安的老人再从地里掘出来。

他甚至不知道这人是什么时候回到了京城,而老人家又是什么时候恢复了荣誉。

原来有些恨并不像他自以为的那样早已过去。

“大师兄,我好了,咱们走吧!” 盛慕槐轻快地声音让他恢复了理智,放松下来,新闻联播早已经开始播放下一条新闻了。

凌胜楼回过头说:“走吧。”

他跟盛慕槐一起走进黑暗的土路里,剧团其他人已经在老剧场等他们了,那里应该灯火通明,热闹喧哗。

***

盛慕槐没有去要李韵笙的推荐信,因为首都戏校从今年起实行了新学制,分别为七年学制和三年学制。

七年学制针对的是不超过11岁的孩童,他们不必有基础,考入戏校后可以一路升上去,最后拿到中专毕业证书。而三年学制针对的则是初中毕业,有一定戏曲基础的考生。这些考生通过文化课和艺考之后,会被收入中专部。

这个年代中专就跟后来考重点大学一样难考,所以竞争也十分激烈。

盛慕槐报考的就是中专。她的文化课成绩早就出来了,没有问题,还缺的就是艺考了。

艺考的统一时间是6月20日,在首都戏校举行。

盛慕槐本来想自己买张车票去首都就行,可是爷爷不放心,非要送她一起去。

爷爷送孙女,本来是很正常的事。可盛慕槐是知道爷爷的真实身份的,他是辛韵春辛老板啊。

首都,北平,曾经是他学戏和荣誉加身的地方,可经过这些年的风雨飘摇,谁又知道他会有怎样的触景伤情呢?

盛慕槐不愿意让爷爷难过,一点点也不愿意。

“爷爷,你真的要和我一起去首都吗?我一个人真的没关系,青蓉说可以去车站接我。”

“瞎说,我孙女要到那么远的地方考学,我能不跟着你一起去吗?” 爷爷拍拍盛慕槐的脑瓜说,“你呀,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你觉得我怕去北京是不是?”

“也不是……” 爷爷怎么会看出来的?盛慕槐下意识就想否认。

盛春却笑笑,说:“很久以前我跟你说过,如果你把我那点儿玩意都学会,我就告诉你我的故事。现在你把我的剧也学的七七八八了,该告诉你一些事情了。”

第40章

“我们那个年代不比现在, 戏子伶人是下九流的行当。可我打小就爱戏,不务正业,被我爹打断了几根木条, 还是坚持要学戏。我妈看不过去,让家人把我送去了京城最好的科班。后来她才知道科班打孩子很厉害, 哭得不行,可那时候也晚了。”

爷爷说起妈妈的时候神色很温柔, 一双大眼睛在灯下闪闪发光, 盛慕槐都看得呆了。

“科班里的老师说我长得好看, 声音甜脆清亮,是唱旦角的好材料,就这样我学了旦角。科班很苦,老师们都喜欢打人,唱得好也要打,唱的不好更要打,可也是这样的打戏让我们成了才……”

“我们戏班每周都要到前门外太平园去唱戏,大家排着队, 穿着月白色竹布衫,一溜小光头,每次都会吸引好多目光。”

那时候他是科班里最好的旦角,师兄是最好的武生, 他们两个总能走在队伍的前排,戏迷们也都认识他们,叫他们的名字, 也叫他们小红伶。

“出科以后,我和师兄组了个戏班子,和薛山一样,也在不同城市巡演过一阵。不过后来我还是回到了首都,继续学习,精进技艺。然后我就一直演啊演,从主角演到配角,从配角演到龙套,直到再也演不了了为止。”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