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乃是我朝廷根基栋梁,自当明白此时应当与本王共度时艰,自今日起,将由本王暂为监国,诸位可有异议?”萧胤温淳的声音传遍太极殿的各个角落,温和却带着不可违逆的强势。
殿中一片漠然,以此时萧胤的锋芒,谁敢出来说个不字。
宣布了这件事后,就开始了惯常的廷议内容,诸官将这几日积压下来不能裁决的事宜都一一列出,由左右二相几各位部堂给出方案,最终由萧胤定夺,一切似乎都十分顺理成章。
即便是两位宰相也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在萧胤表现出绝对的实力之后,一切的反抗都显得那么无力,萧胤的温和政策也让他们失去了反抗的决心。毕竟若是不会影响自己的利益与地位,谁做皇帝对他们而言,其实都是一样的。那么,又何必去撞个头破血流呢?
下朝之后,萧胤直接去了御书房,李承欢就跟在他的身后。
今日的萧胤有些不同,虽然依然温和淡雅,却无形中透出一股皇者的威严,这是在成为万万人之上后自然而然出现的气度。
李承欢放慢了脚步,离了一步远的距离,亦步亦趋的跟在他身后,垂下的眼眸里,是萧胤黑色的衣摆,在行走间,荡起又落下。
到了御书房,此间的宫女太监早已换了一批,萧胤抬了抬手,便屏退了众人。
李承欢依然垂着脑袋安静的站在一侧,直到闲杂人等都走了个干净,萧胤才回首看他,他走到李承欢跟前,伸出修长的手指,抬起了李承欢的下巴,注视着他的眼睛。
李承欢被迫抬起了头,目光闪了闪,随即对上了萧胤的眼眸。
双方的眸中都藏着几许复杂难明的意味,一时无言。
四目相对,好半晌,萧胤才低头吻住了李承欢的唇,蜻蜓点水的一吻,轻而缓,一触即退。
李承欢抿了下唇,眼中蒙上一层薄雾,春色潋滟。
“在想什么?”萧胤轻声问道。
“在想殿下。”李承欢老实回道。
萧胤轻笑一声,“我就在你眼前,想我什么?”
李承欢走近了一步,环住了萧胤的腰,温柔而坚决的说道:“殿下是我的。”
萧胤的心猛然悸动了一下,他美丽的双眸眨了眨,似乎想到了什么,抬手抚上李承欢的背,柔声道:“好。”
听到萧胤的回应,李承欢稍稍松开了萧胤的腰,抬头锁住了萧胤的眼睛,“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萧胤低头,与之抵额。
李承欢终于弯起眼眸,笑了起来。
萧景退出东宫后,便搬去了京郊别院,太子旧部前去寻人商议对策,却全都吃了闭门羹,于是众人终于明白了太子的心意,纷纷摇头叹息。
一部分太子的死忠派仍不甘心,还想想法子劝萧景重新振作,以谋东山再起。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心灰意冷之下,甚至有人选择挂冠而去。
京都朝堂陷入了短暂的乱局,只是萧胤早就安排了人手去做各个官员的府邸游说,能收拢的便收拢,不能收拢的,便随他去。
一阵长达一月之久的朝廷人事变动之后,已经再也听不到反对睿亲王监国的声音。
几位皇子出乎意料的平静,后宫也没有掀起什么波澜。
因为太子退出的过于干脆坚决,让其他几位皇子无端感受到了极大的压迫。而萧胤的温和政策,给了他们一条看上去还算不错的出路,使他们不敢贸然赌上一切,去和风头正劲的萧胤争锋。
直到一个半月之后,昏迷已久的皇帝突然回光返照,醒了过来。
第72章
皇帝苏醒的消息,很快传开,但是皇城此时被萧胤把持,管控极严,没有诏令者,根本无法入内。众人在城外惶急的等候宫中传出消息。
几位部堂和二位宰相是有特权的,他们正守在皇帝的寝宫之外,每个人都面色沉重。他们知道皇帝此时醒来,恐怕是大限已至,心中既有些怅惘,又有些如释重负。
皇帝能够醒来,对萧胤,对百官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原本萧胤的地位不尴不尬,完全是以强权在控制秩序,毕竟不够名正言顺,若是皇帝亲口传位于他,那便是皆大欢喜,对所有人也算是有个交代。
正焦急等候间,赵公公出来,将众人迎入殿内。
皇帝寝宫之中,萧胤半跪在床前。
皇帝半睁着眼眸,看到众人进来,微微点了点头。几位随着这位帝王一路走到今日的老大臣一下就湿了眼眶,老泪纵横。
大约是知道自己寿元已至,没有去耗费精力去说太多,只是命人取来了遗诏,交到了萧胤的手中,遗诏是早就立好的,只是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罢了。
萧胤接过遗诏,低声道:“父皇,您还有什么要和儿臣交代的吗?”
皇帝的目光从一个个人的面上划过,最终停在萧胤的脸上,虚弱的张了张嘴。
“江,山,为,重。”皇帝艰难的吐出这四个字后,便阖目去了。
萧胤呼吸一滞,抬手探了探皇帝的颈动脉,已经停止了跳动。
他深深吸了口,转向众人,“父皇,驾崩了。”
几人愣了一下,顿时滔滔大哭起来。
皇帝驾崩的消息在萧胤的示意下,昭告天下。
很快,皇帝的遗诏内容也跟着昭示了众人,当时几位大臣都在殿内,自然没有异议。
从前皇帝有意废储重立的消息被证实,遗诏出世,自然再没了异议。
一时,举国哀悼,白帆若雪,覆盖了整座皇城。
萧胤着了一身白衣,与众兄弟一同守在灵前。
萧景自那夜之后首次露面,竟比从前看着健康了许多,原本凹陷的面颊又丰润了起来,去了一身怨气,又恢复了一丝往日的俊朗雍容。
萧狄敛了一身的戾气,见到萧景时,只是冷冷笑了一下,并未多言。
其他几位皇子各自怀着心思,沉默的跪着,不发一言,最小的皇八子萧哲才刚满五岁,穿着一身白色孝衣,懵懂却乖巧的跪在萧胤的身侧,累了,就偷偷的捂着嘴,小小打着哈欠。
萧胤见了,便拍拍萧哲的小脑袋,让他跪直了。
萧哲似乎特别害怕萧胤。或许是听母妃说了太多萧胤的事情,打心眼里畏惧这位可怕的二哥。虽然二哥看起来温和友善,可是萧哲却本能的感到畏惧,并不敢靠萧胤太近。
用膳时,几个兄弟第一次同桌吃饭,气氛免不了有些尴尬。只是萧胤不开口,没人敢离开。
萧胤是父皇钦定的继位者,名正言顺的下一任皇帝,从父皇驾崩的那一刻,他们便已是君臣。
萧哲感受不到几个哥哥之间的诡异气氛,他跪了半天,又累又饿,小手抓着筷子,还不太会用,正伸手去够盘子里的菜,却怎么也夹不起来。
萧胤瞧了,便夹了几筷子放进萧哲身前的碗碟里。
萧哲看着碟子里堆得高高的食物,偷偷瞄了一眼萧胤,小小声的咕哝了一句:“谢谢二哥。”
众人见萧胤的举动,都是一脸古怪莫名。
萧哲的母妃只是一个七品不入流的小官家的小姐,入宫的时间也晚,没有什么背景势力。萧哲却因为是老幺,格外的收到了父皇的宠爱,但父皇的性子,注定了他即便偏爱些,却也有限的紧。
萧哲在宫中,一直都是比较边缘化的一位皇子。与老五老六的情形差不多,加之他尚且年幼,还未曾进入前朝诸人的视野,一直身居宫闱,这次恐怕还是他第一次见到萧胤。
可是萧胤却像一位普通人家的长兄一样照顾幼弟,实在叫人觉得古怪。
国不可一日无君。
先帝头七之后,朝臣便开始准备新帝的登基大典。
萧胤便让人一切从简,这半年来齐国发生了太多的事,消耗太大,实在没有必要在这些面子功夫上花费太多。先皇刚刚仙逝,也不宜铺张。
礼部官员领了命,便又回去重新调整布置。
萧胤在御书房中正翻阅奏折,突然看到一个小小的身影在门外徘徊,他看了一眼守在一旁的赵公公。
赵公公会意,便去门外将人领了进来。萧哲仍然穿着一身白色孝衣,小小的一只,站在案前,怯生生的绞着手指。
“有事?”萧胤垂眸打量自己这位幼弟。
萧哲支支吾吾半晌,才说道:“阿哲来看看二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