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臣是攻啊(41)

作者:安西沉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咳!这位便是新任的淮州同知李承欢,以后便要与我等共事,诸位莫要瞧李同知年少,他的才学却是没的说的。在座各位今后要好生任命,不可懈怠。”知州清清嗓子发话了。

李承欢适时接口道,“承欢初来乍到,许多事情不懂,往后还请诸位多多照拂。”

诸官便说,“哪里哪里?大人客气了。”

于是李承欢便开启了无所事事,又稍微有些忙碌的地方官的生活。

因为同知大人总要出门“考察民情”,于是前期的时候差役们在城中四处宣告:看到同知大人,不许刻意聚集闹事,违者罚款十贯。

于是城中闺秀们就都知道了那位俊俏的少年就是淮州新任的同知大人,由此也打听到了这位同知大人乃是京都里来的风流人物,少女们春心难抑,芳心暗许,淮州街头逛街买花的女孩子渐渐多了起来,都想与这位勤快的同知大人来一场浪漫的邂逅。

这天,李承欢带着陆迁子辛和一众侍卫差役去调查一户人家的失窃案,浩浩荡荡几十人,蔚为壮观。城中百姓都乐得看热闹,但是想到同知大人出行,不可聚众,又纷纷安耐住好奇,只敢遥遥探头去看。只见一路上无数伸长了脖子眺望远方的民众,也算一处奇观了。

可能是因为李承欢相貌好,让人天生会对他产生好感,也可能是因为自从这位大人任职后,每天兢兢业业,解决了无数积压已久的陈年旧案,帮助了许多无处伸冤的苦主,也可能是凡是家有豆蔻年华少女的人家,每天总要听自己的女儿夸赞那位少年官员。淮州百姓很快就接受了这位少年同知,并格外爱戴。

甚至有热心的百姓会在宰了鸡鸭牛羊后,分一部分送到衙署,给大人和那群看着凶巴巴却总是整日穿街走巷帮助百姓解决麻烦的侍卫们改善改善伙食。这群人也是来者不拒,一片和乐融融。

李承欢不搞内部政治斗争,一心只想在自己在任期间,为当地百姓解决些麻烦,谋求些安定幸福的生活,就如同当初萧胤说的那样,只有成为国器,方能保护更多的人。

那些原本蠢蠢欲动,想暗地里给李承欢下绊子的人统统被陆迁暗中警告了一通,连赵介也不例外。早先有一位经历司经历没听告诫,想做些什么事儿来时,被陆迁的属下直接用麻袋包了沉塘了事,对外宣称这位经历告老还乡了,只是众人哪里猜不到发生了什么,一个个如惊弓之鸟,此事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敢再多吭一声。

赵介原本还想告上江南道布政使司,上报的条子却在第二日晚上出现在了自己的书案上,书案上赫然多了道深深的刀痕,几乎将书案劈成了两半。赵介顿时吓得魂不附体,知道了黑甲尉的手段后,再不敢多生事端。

这些李承欢隐隐有所察觉,心里略有些抵触,但想到这些人的目的乃是为了针对自己,陆迁用凌厉手段杀一儆百,也是为了他能顺利行事,这样也能避免牵涉进更多的人,避免死更多的人,便忍下没有多言。

就这样,很快到了冬天。

冬天是百姓们最难熬的季节,气候寒冷,若是贫苦人家缺衣少粮,是有很大几率活不过冬天的。即便富饶如淮州,每年因为贫穷卖儿卖女冻死街头的人也不在少数,这是州州县县都有的情形,即便是繁华如京都,也不少见。

而府库纳税之后,粮仓的余粮也不多,想要一整个冬天,每日都开仓放粮是不现实的。李承欢跟着赵介去看过粮仓,除却府衙的供给开支外,顶多只能放十天的粮,可是冬天是漫长的,远远不止十天。

“没有粮食怎么办?”李承欢看着赵介,赵介掌一州粮运,家田等事项,李承欢自然要问他。

赵介顿时噤若寒蝉,生怕李承欢借此事拿他开刀,嗫嚅着说道,“可以请乡绅大户们捐些钱粮应急,只是强征是万万不可的,乡绅们是地方的根基,官府切不能为了一时之需,与乡绅地主们生出嫌隙。否则大大不妙的。”

李承欢点点头,应道,“赵通判说的有理,自然不能寒了乡绅们的心,只是本官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辖下百姓受这等折磨呀。赵通判可有良策可以教我?”

赵介心里发苦,这种事做来总是里外不是人,他犹豫了一下说道,“若是想让乡绅们主动捐些钱粮不若也回馈些好处,乡绅们最爱声名,不若为捐粮大户们立碑以示表彰?”

“立碑?他们就肯么?本官不曾接触过这样的事情,不若此事就由赵通判去斡旋?本官在一旁协助赵通判?”李承欢金枝玉叶的长大,哪里伸手问人讨过钱,有些为难。

赵介立刻小意道,“不敢。”

第34章 筹粮

今时不同往日,陆迁守在李承欢身边虎视眈眈,如今谁不知道睿亲王正得帝宠,而黑甲尉是睿亲王的亲军。赵介只觉得自己正困守危城,一个不小心就要丢了小命,关键是死了都没人敢替他说句话。

李承欢让他去讨粮帮穷苦百姓过冬,他哪里敢说一个不字。从前面对知州都没这么憋屈过。

他在自己的宅子里长吁短叹,想着对策,他觉得不能就这么窝囊下去,若是真让这小子在淮州站稳脚跟,得了民望和根基,那这淮州哪里还有他赵介的容身之处?

不行!万万不行!

可是想到陆迁那个笑面虎杀人不见血的手段,他又有点犯怵,刘经历消失的不明不白,到今天他都没找到人的尸首,处理的干干净净,好像这世上从未有过他这个人一般,实在叫人心寒。

一旁的师爷见自家老爷愁眉苦脸郁郁寡欢,便小心问道:“大人,因何忧愁?”

赵介看了一眼王师爷,叹息道:“李同知不愿见城中百姓在冬日受冻挨饿,便打发本官去筹粮,这粮若是这般好筹措,那从前哪里还会饿死那样多的人?本官又哪里是那样黑心的官,喜欢眼睁睁看着辖下的百姓活活冻饿而死,这不是实在没法子么?”

“这如今的世道,粮食尽在豪绅大户手中,这些人哪个背后没有盘根错节的背景,要虎口夺食,着实困难。”师爷也皱眉捋起了胡须,觉得这个李同知还真是有手段啊,一边武力镇压,让人不敢反抗,一边又出这样刁钻的难题给他家大人为难。

“谁说不是?”赵介又是一声长叹,那丑陋的瘦长脸颊更是愁苦了几分。

师爷想了想,说道:“不若大人先去试试?能筹多少,便筹多少,大人尽力了,实在不成,李大人想必也是不能毫无道理的怪罪大人的。”

毫无道理?

赵介苦笑,有黑甲尉精锐随时候命,斩杀一切异己,他李承欢还需要讲什么道理?

一旁的王师爷却突然计上心头,在赵介耳边低声嘀咕了几句。

他却不知,李承欢此时也是愁的紧,他坐在衙内与许从文商议筹粮之事,许从文只说,不要抱太大的希望,这些乡绅,历年来,在大雪之际,才会设立粥棚,施舍些清淡的粥水,待雪一停,便会收棚,该死的人还是会死,而豪绅们依然赚了名声。

李承欢听的不可思议,他从未想过,这世间竟然还有这样无耻的人?

“让他们向官府捐粮,他们捐肯定是会捐的,没有哪个乡绅愿意和官府对着干,但也就捐个几旦,做做样子,大气些的也就几十旦。想让他们捐出足够养活城中那么多穷苦百姓和乞儿们一整个冬天的粮食,他们是万万不肯的。”许从文做知州的这几年才知道要为一方父母,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也为自己曾经对他们不明就里的弹劾感到羞愧。

而他是个直臣,做御史是一把悬在百官头顶的剑,可监察百官。

可是他并不是个多厉害的能臣,到了淮州三年,他也曾拼了命的想改善这一切,可是最终都徒劳无功,地方上的势力纵横交错,牢不可破,他这个初来乍到的京官很快就被地头蛇们压的没了脾气。

其实这段时间看到李承欢的所作所为,他已经觉得这位年轻人非常了不起了。

在淮州做知州三年了,他还从未见过像如今这般爱戴官家的淮州百姓,他们甚至会自发将珍贵的肉食送来衙署为他们改善伙食。这在从前的许从文眼里简直是天方夜谭。

“那我亲自去走动走动。”李承欢觉得淮州百姓还是很善良淳朴的,至于那些乡绅,即便有什么旁的心思,在他面前,还不得夹着尾巴做人?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