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仪娘娘?”朱莹问。
李充仪微微的笑了,怅惘的望着她。她一只手背在身后,此时终于挪到前面,手里牵着个小小的男孩。
男孩生得瘦弱,穿着件赤色小老虎肚兜,有几针缝得歪歪扭扭。
他试图往李充仪身后躲,圆圆的小脸有些紫黑,葡萄似的眼睛望着朱莹,目光里全是好奇。
朱莹似有所感,朝李充仪处迈了一步。
李充仪静静的眺望着她的方向,不言,不语,不喜,不悲。
朱莹又走了一步。
身后传来熙熙攘攘的响动,她蓦地回首。
蜗居中已住了一个青年男子,不断有人在小屋中来来往往,喝酒取乐,小小的房子眨眼间变得面目全非。
学校中的朋友们,骑着车经过她家门前,没有停留,甚至没有投去一个目光。
她们身上的校服,须臾间变成时尚的衣裙,车筐里丢着大学录取通知书,骑着的自行车也变幻做长长的特快列车,载着她们去往四面八方。
她痴痴的看着。
再回头去望李充仪时,李充仪仍然站在原地。
她目光温柔又留恋的凝视着男孩,一只手细细的理顺男孩细软又微微发黄的胎发。
朱莹又向她走了两步。
半空中坠下几封信来,直直的插在云雾中。信上的字迹,朱莹早就烂熟于心,那是王咏出巡时寄回来的信件。
记叙朱家事的那封信无限放大,朱家对原主的利用,一个字一个字迸进眼帘。
她踌躇着,徘徊着,在云雾两头间犹豫。
李充仪终于打理好男孩的头发,直起腰,凝望着朱莹。
男孩挣脱了李充仪的手,摇摇摆摆跑向朱莹,又跑回李充仪身后,躲起来,冒出半个头来悄悄的看她。
朱莹茫然彷徨的脚步停住了。她试探着向李充仪走了一步,又一步。
云雾向身后缭绕去,笼罩了她的蜗居,也隔绝了车水马龙传来的不绝声响。
她越走越快,经过几封信时,那些信件飞起来,围绕着她旋转,最终都飞进袖口。
不知走了多长时间,朱莹终于来到李充仪面前。
李充仪眼里氤氲出薄薄的水雾,将男孩从身后拉出来,推向朱莹。
朱莹伸手抱他,男孩被李充仪推得踉跄两步,一头栽进朱莹怀里。软软小小的一团。
她将男孩抱起,姿势有些僵硬,李充仪拉着她的胳膊,轻轻摆出一个最合适的姿态来。
朱莹问:“娘娘,这是您的孩子?”
李充仪怅然的笑了,抚了抚男孩面颊,终于开口,声音空茫茫的,似乎从她口里传来,又似乎从四面八方振响。
她说:“朱妹妹,回去后,你好生待他。”
“娘娘?”朱莹疑惑道。她一只手抱着孩子,另一只手去拉李充仪,面前的人却不知何时消失不见了。
半空中又传来一声幽幽叹息:“妹妹,你该回去了,别在这儿太久。”
平地忽起了风,风势很大,吹开了云雾,也推着朱莹,顺着云雾散开的地方走。
她踉踉跄跄被风裹挟着前进,短发倏忽成了披肩发,又一直生到触及后背,然后向头顶团去,自动盘成垂鬟分肖髻,又变为参鸾高髻,最后定成望仙九鬟高髻。
身上的衣裳,也从校服成了大齐民间少女常穿的齐腰襦裙,又变为宫妃的正装。
手臂所挽的披帛,亦从刺绣滚边成了镶嵌珍珠,而那末端的珍珠,又渐渐化为刻着芙蕖图案的玉片。
风与云雾将她托起,飞于半空,皇城全貌于眼前一闪而过。
朱莹心中忽的一悸,竟从半空中倒栽下去,眼前顿时一黑。
再睁开眼时,云雾已然不在。入目的是遍绣鸟雀花纹的床帐,玉钩勾起,飘来袅袅的紫述香的气息。
她费力的撑起身子,便有宫女上前问道:“娘娘醒了,身子可好些了吗?”
朱莹茫然的望向四周,处处陌生。她伸出手,手上伤口已包扎完全,触一触额头,也缠着一圈又一圈白布。
“今天是什么日子?”朱莹答非所问道。
宫女恭敬回答:“回娘娘,今天是冬月廿二,您已昏睡五日了。”
她悚然而起,惊问道:“充仪娘娘可还好?”
宫女面上似有不忍,默然片刻,终是道:“充仪娘娘殁了……圣上正叫礼部拟娘娘的谥号。”
朱莹一怔,急问道:“你在说什么?!”
她声音都在打颤,忽然间记起那场奇怪的梦境,又问道:“那……孩子呢?”
这次宫女回答得快了许多:“多亏娘娘提醒,小皇子及时救下了。”
朱莹掀被起身,蹬了鞋。
她的鞋好像换成了新制的,花纹有所不同。朱莹没有注意,扶着宫女起来,腿一软,差点又跌坐回去。
“充仪娘娘停灵在何处?我要去见见她。”朱莹说。
宫女拗不过她,只好给她穿了厚衣裳,这衣服也跟朱莹常穿的不一样。她急急打理好自己,出了房门,然后又是一愣。
这是一座陌生的宫殿。
宫女道:“娘娘,舆就在外面了。”
朱莹满心疑惑。
不过,去看李充仪的心压过了其他念头,她很快便随着宫女到了外面,登上明显华丽许多的舆。
车马行动时,她挑起窗上青帘,向外望去。日光下,宫殿名字熠熠生辉――
鸾仪宫。
朱莹心里的疑惑更深一层。
·
舆行至长庆宫停下,宫人搀扶朱莹走入正殿。
此时正殿里只有几个内侍当值,坐在门边闲聊。殿门大开,小风吹拂,层层白幔于殿中轻轻飞舞。
李充仪的棺椁就停在当中,周遭摆放着各式白色纸花,除了颜色以外,一切都栩栩如真正的花朵。
另有不少陶制男女娃娃一字排开,摆在供品香烛之前,烟气萦绕,模糊了案上李充仪的牌位。
这是大齐高位妃嫔停灵时的规制,因为李充仪是遭人陷害,本就难活,生产时接生之人动手,险些叫她一尸两命。
本就连番不测,满是晦气,偏偏撞上了节日,同宫妃嫔又因她而受伤昏迷。
这规制,其实因此而缩减了不少,为了补偿此时的缺失,又在陪葬品上增添了许多东西。
见朱莹来祭拜李充仪,值守小内侍连忙摆上软垫。朱莹对着棺椁磕了几个头,鼻子一酸,忍不住掉下泪来。
宫人们哪里敢叫她哭,伤损了身体,忙扶着她起来,走到外头去。
宫女劝道:“娘娘切莫太过悲伤,待谥号拟定,圣上便要追封充仪娘娘为德妃,以妃礼下葬了。”
朱莹脚步一顿,梦中李充仪怅然若失的目光凝在心头。
她没敢回头去看,轻声道:“可是,充仪姐姐毕竟不能活着享受德妃的尊荣了。”
她乘着舆,返回鸾仪宫。走时没有注意,回来时,才发现宫女内侍们簇拥着她走向正殿。
她忐忑着进了殿,刚想好好问上一问,没料到殿中竟满满当当立着几十个女官内臣,并一群宫女宦官,皇帝正施施然坐在上首。
朱莹慌忙带着宫人跪下行礼。
皇帝没叫她起来,向身边去了一眼。一个年老的内臣,身着蟒衣玉带,随之走到朱莹附近。
朱莹忍不住多看了他两眼。
蟒衣玉带这玩意不能随便穿,必得皇帝御赐才行。连王咏都没有,正装只是四品红色官服。
那……这位老人,大概在皇帝那里地位很高,能力也很出众吧。
老内臣展开一卷多彩圣旨。朱莹瞧见那么多颜色,心就七上八下跳个不停。
只听他念道:“奉圣旨:朕闻天下内治,必先人伦,王者之御,本乎妃德。婕妤朱氏,勤勉敬慎,性行温良,端严有度,克己有则。和睦妃嫱于宫掖,佑护皇嗣于中闱。明礼遵书,当扬名于世族,进规退矩,遂垂德于后宫。兹以册印,进封尔为贤妃,于戏!尔当敬以承上,严以莅下。谨以顺承,毋忘训辞。钦此。”
直到那位老内臣将圣旨交给朱莹,示意她磕头谢恩,朱莹都没反应过来――
她干了点啥,咋就给封妃了呢?
第54章 考验
殿中帘幕低垂,满缀珠珰,描金熏炉里燃着紫述香,烟气缭绕。
朱莹谢了恩,起身站在下首,捧着圣旨,心中犹疑不定,只垂眸盯着地上石砖的花纹。
皇帝的目光长久的停留在她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