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莹道:“娘娘,我不明白。”
“我观史书,晋代有位李淑贤,年才十五,便因明达有父才,被官员推举,代父领州事。她在位期间,州民安肃,海内清晏,她去世时,连百姓都在为她啼哭。”
“还有蔡文姬……承亡父遗志,作《续后汉书》四百卷,又是何等大才,在史上多有赞誉。”
朱莹轻声问道:“为何古时候,女子有才学,尚能为人所称道,而到了现在,便是除女学之外,读了别的书,学了弓马,便要受人侧目了?”
李充仪眼睛瞪得溜圆,如遭雷劈,一时语塞,捂住嘴,险些叫出声来。
她原想了些令人心惊的猜测,可朱莹的话语,比她想象的还要骇人。
没料到,朱美人竟然生出了这样惊世骇俗的想法。
女子做学问,勉强还可以,但是像晋代李秀一样去做官――
她可是皇帝的妃嫔啊!
两人默然相对许久,李充仪才终于找回自己的声音。
她痛心道:“妹妹,你我毕竟身为宫妃,侍奉帝王,圣上不喜欢什么,咱们便也不去做什么,总归要投其所好才是。”
见朱莹还没有说话,她压上一个筹码:“妹妹人在宫中,父母弟兄却都还在家乡。你做事情,总归要考虑他们几分。”
话讲到这份上,就差明说你不要妄想学吕后、武则天之流,免得招了皇帝忌讳,自己倒霉不说,还连累父母家人。
朱莹眼角狠狠一抽,总算明白李充仪这场说教是为了什么。她真的没这种想法!
毕竟她又不是什么聪明人,哪里干得过统治一个国家十余年的人……
“娘娘多虑了,我从未有过不良之念。”朱莹连忙表态。
有了这句话,李充仪略略放下心来,笑道:“我不过叮嘱妹妹几句罢了,在这宫里,你我都要以圣上的意愿为重啊。”
“我明白。”朱莹简直快要指天誓日了,“那些不过是我自己的喜好,再不往圣上面前显的,娘娘只管放心。”
好不容易打消了李充仪无端的怀疑,朱莹告辞,回到自己住的偏殿去。
·
此时大约戌时初,朱莹从穿越前带过来的作息习惯,使得她还精神万分。
内侍挑起灯烛,放下纱窗,隔了如水夜色。
朱莹怕害眼,点了四五个烛台照着,又翻起了书,只是不知怎地,无论如何都看不下去了。
她支着头,眉头深锁,愣愣的出了一会儿神,内侍端了杯茶来给她。
朱莹接了茶,目光一扫,便见侍奉她的两个小宫女,眼睛都快睁不开了,正强打着精神坚持。
“我这里不用人守着,你们赶快去休息,明日早起,省得挨掌事训教。”朱莹说道。
宫人们起床颇早,大都于寅时初起身,趁着妃嫔们还在休息,把该干的活计都干了,这会儿确实不能陪她再熬。
主子说话,两个宫女顿时激灵灵的清醒过来。
困倦乃人之常情,况此时也确乎是晚了。两个宫女困得撑不下去,在朱莹这里,向来不算什么问题。
便有宫女揉了揉眼,笑道:“娘娘宽厚,可哪有娘娘您不休息,奴婢们反倒先睡了的理?”
“我并不困。”朱莹说。
“娘娘方才出神,不知可有什么疑难之事未解?”
见朱莹没有休息的意愿,那内侍忙打圆场:“倘若可以,娘娘不防对奴婢们倾吐一番,您解了忧思,奴婢们也能消磨倦意啊。”
朱莹顿了顿。
她刚才不自觉的想起了王咏,倒没什么特别的想法,只是干念着他发呆。
“并无烦难,我在想中秋节。”朱莹笑了笑,寻了个借口。
她提中秋,宫女们反应过来了:“明日尚服局该送新衣来了,只不知今年补子上,新绣了些什么图案。”
中秋节宫内家宴,妃嫔们要穿节日正装,前胸后背的补子上,都绣着应景图案。
这些图案倒不一定每年相同,有时候还会变化一番,被宫人们作为难得的小惊喜来看待。
宫女们笑,朱莹便也笑了笑。
内侍说道:“往年月夕家宴,圣上都要在御花园开办的,家宴散后,还会带娘娘们各处游玩,教童子们贩卖花灯取乐。”
“听着倒是热闹。”朱莹抬眼看他。
原主上回中秋,病了一场,没能赶上,记忆中对中秋家宴印象不深,她便有些兴趣了。
见她兴致提起来了,内侍笑道:“更热闹的还在后头呢。娘娘们可以簪花、玩牌,同圣上一处猜灯谜。”
一听有皇帝在里头掺和,朱莹瞬间没了兴趣。
宫女以为她不爱这些文雅之事,忙道:“娘娘若不喜欢这些事,还能和娘娘们一处投壶、打秋千、斗百草,只是圣上便不会陪着了。”
“圣上不陪着宫妃们,还要去哪里?”
难道和柳贵妃过二人世界去了?
内侍忍不住抿嘴笑了:“娘娘们要玩耍,圣上也要玩耍啊。”
“圣上与娘娘们不在同一处,自有衙门里中官女官们陪同。女官吟诗作赋,相陪太子和小公主们,中官会做打马球、捶丸等游戏,以供圣上取乐。”
这真是……算什么中秋节啊,合着连孩子都不能呆在母亲身边!
还有那么多游戏,居然都不合起来,叫人挑着玩。
听名字就知道比较激烈的活动,全是给男人玩的。
朱莹忍不住小声嘀咕:“圣上可真是个小机灵鬼,大中秋节的把人分开,简直智/障,这算什么团圆。”
内侍宫女们没听清:“娘娘,您声音太小,奴婢们没听见。”
朱莹握拳抵在嘴边,咳了一声:“不知你们能不能过这个节?”
“自然,除去当值宫人以外,奴婢们都能清闲半日,阖宫同乐。”
内侍想了想:“只是圣上跟前不是谁都能去的,除了那些童子,或者做戏之人外,能够随行侍奉的,都是衙门里头有品级的内臣。”
这么一说,中秋节似乎没她想象中那么冷清。
只听内侍又叹道:“多事之秋,今年节日,势必不如往年热闹。先是生辰……”
他停顿片刻:“圣上眷爱之人,又大都在外,御马监算是空了,司礼监也忙,圣上要游乐,他们便要分人留在衙门里批红。”
这话勾起了朱莹之前的思绪。
她也跟着叹道:“不知大过节的,王厂臣在外头公干,有没有受了地方上的委屈。”
“娘娘别瞎想,哪儿能呢!厂臣公多大的威势,地方官儿争相巴结都来不及呢,哪会叫他受委屈。”
朱莹再叹:“到底是团圆的时候,别人都回家,他反往外跑,也不知地方上有什么人在捣鬼,偏偏挑这时候闹出事来!”
她脑海中,渐渐浮现出一幅画面。
王咏乘在马车上,面前的碟子中放着几块月饼,他精致的眉目间染上些许愁丝,掀开车窗上的帘子,幽幽望着天边明月,和甩在马蹄声后的树影。
他对月落泪,对花哀叹。在外的生活,不如京城内舒适,真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皇宫,他……
打住打住。
朱莹心头不禁泛出一股恶寒。
她到底是怎么了,今天居然多愁善感起来,总是想念王咏。
而且,还把这样一个在家宴上受了伤后,都能不加休养照常办事的猛人,想得这么柔弱……
脑子一定是出问题了。
第26章 状告
王咏的信,和着中秋佳节,一同到来了。
宫内家宴和祭祀,都只能说中规中矩。
因前不久德辉宫中才出了事,承办家宴的流月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整座小宫殿调派了内卫团团护卫。
殿中殿外全是带刀人,气氛压抑得很,连平时最喜欢争奇斗艳的谢昭仪,都不敢多说半句话。
等到家宴和祭祀全都结束,同皇帝一起猜了灯谜,看了花灯之后,妃嫔们离开流月宫,自家约着相好的姐妹,做女儿家的游戏去了。
御花园中,又分出许多个大大小小的园子。
皇帝同女官宦官们,都在令香园里,妃嫔们大多聚在衡春园。
两个园子相隔不远,中间有一片空地,那些杂耍、演戏的宫人,便都在空地上。
离开了皇帝,朱莹紧绷的神经放松些许。
李充仪和几个嫔位宫妃说话去了。她身份低,插不上嘴,在旁边干坐着,谁都不自在,李充仪便叫她不必陪着,自己到别处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