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娘子猛于虎(132)

现在刘贵妃死了,她终于有了那么一丝觉悟,才看出来现世真的和前世不一样,萧宝信都不知道说她迟钝好,还是乐观好。

已经没有再留下去的必要了,萧宝信来此一回只确定了一件事,以后不论发生任何事都不必再来听萧敬爱的心声,她什么都不知道。

“——你什么意思?”看萧宝信转身要走,萧敬爱不干了,“你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到底是要做什么?”

萧宝信回头,疑惑地道:

“你不是说知道什么也不会和我说?那我还留在这里做什么?我的时间也是很宝贵的。”

萧敬爱无语,“你要我告诉你可以,你总要给我些回报,你我各取所需。”说的理直气壮。

居然还会就地起价了,萧宝信暗暗点头,总算还没蠢到家。

“你想要什么回报?”萧宝信感兴趣了,抱着肩膀好整以暇。

萧敬爱抿了抿唇,这才起身走近萧宝信,在距离她两步的距离停下,一双杏眼灼灼地望向她:“我要你将杨劭调到江州任太守。”

萧宝信笑了,原来在这里等着她呢。“你当我是谁,指哪儿打哪儿?”

“你不是谁,可是大伯父是司空,他会办到的,我相信。”相信前世就是萧司空在背后运作。

真不经夸啊。

一切都变了,就只有萧敬爱这傻货还固执地守着前世过日子。前世杨劭在江州起家,所以她就以为只要让杨劭再去江州任太守,杨劭就还是会按照前世的轨迹当他的皇帝。

果真是,很傻很天真。

萧宝信看着她,眼神平静无波,半晌才道:“好吧,我想想办法,让阿爹试一试。”说罢,转身便走。

萧敬爱这时是真傻了,一把拉住萧宝信的手,她还等着萧宝信低声下气地求她,寻求答案,怎么就走了?

“你……不想问我什么吗?”

“我都还没有从阿爹那里给杨劭谋个一官半职,问你,你也不会说吧。”萧宝信笑,轻轻将手腕从她手里抽出来,施施然走出了房间。

萧敬爱眨眨眼,总感觉哪里不对。

可是,的确萧宝信说的是实话,没见着实际好处呢,只凭萧宝信一句话她不可能掏心掏肺把什么都和她说。

让她觉得不受用的,无非是萧宝信依然高高在上,没有求人的那种姿态,没有让她感受到凌驾于萧宝信之上的快感而已。

她的消息太闭塞了,如果不是萧宝信来这一趟,刘贵妃的死她都不一定什么时候才能收到消息。

萧敬爱恨恨地咬牙,自己身边没有得力的丫环,碧玉被萧宝信赶到了庄子上,断了她的臂膀!

可得好好想一想,将来萧宝信来求她时,她要给出些什么样的消息骗得萧宝信团团转!

——

谢显得知自己与萧宝信已定下婚约,是在重阳之前一日,谢母的书信才送到。谢母虽然是整颗心都偏到了长孙这边,可是和袁夫人的想法还不一样,她认为这事不该瞒着谢显,他该知道,哪怕是做好排除万难的心理准备也好,不能从别人的口中听到谢萧两家结亲他才知道。

所以,去萧家送上聘礼,此事板上钉钉了,谢母便差人往会稽来了。

其时,吴姓大族虞明率私兵与朝廷对峙一事已然解决。

虞明虽有心抵抗,哪怕谢显亲率中央军前来平乱,依然贼心不死,与中央军仍有交锋。

薛敬儿立下战功,大杀四方,不过三日便攻破了虞明的防护,所杀所抓虞氏不下数十人。谢显力排重议,将虞明并心腹斩首。

此举震动了吴姓大族,已然有人纷纷向朝中施压,弹劾谢显。

谢显自然不放在心上,傍晚饮上一盏清茶,拆开谢家特有的私印封好的书信,一目十行看完,嘴里的茶好悬没把他呛死过去,咳的惊天地地,旁边的清风明月如临大敌。

“郎主,可是家里出了什么变故?”

第177章 豁然开朗

谢显能说什么?

美的,还是吓着了,哪个原因说出去都够丢人。

他以为自己已经说的很清楚,阿娘已经完美的领会了他的意思。结果,居然悄无声息地就把定给他定下了。

这让他情何以堪?

他的这些挣扎,这些隐忍,这些爱而不得,似乎都成了笑话。

谢显心情烦躁地在地上来回踱步,阿娘这一军算是将到了点子上,将到了他的软肋。

你说他不认这门亲吧,萧大娘子已经退过一回亲,好歹上次还是袁家的错,这回他再退,萧大娘子还不让建康城群嘲糊了?

若是认下了,就他这身体,就他那家族,这还没娶进门呢,就已经上蹿下跳,翻天覆地……

阿娘真真算计到了他骨头渣子里,不出手则已,一出便下死手。

这一晚,谢显辗转反侧,一夜无眠,直到第二天顶着两个大黑眼圈走出房门,温煦的阳光刺的他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突然间,豁然开朗。

既然都已经这般,水到渠成,他还矫情个什么劲儿?

能一偿他所愿,可不就是上天的恩赐。

如萧宝信所说,一眼便是万年,若得朝朝暮暮,那又是多少个万年?

怕护不了她,拼尽全力,用尽生命,护她一世无忧也就罢了。

萧宝信比他勇敢,既然她已经表明心迹,阿娘与祖母皆为他豁出去了一切,他没有权力不幸福,没有权力令他们失望!

下定决心,谢显突然间归心似箭,恨不得立刻放下手头的事插双翅膀飞回建康。

于是清风明月便见昨日还一副天崩地陷,不知何去何从的自家郎主,过了一晚上便生龙活虎,跟打了鸡血似的,整个人精神焕发,大有揽夜空所有的星光都在他眼睛里的势态,亮闪闪,熠熠生辉。

虞明藏匿数千名侨人,收为部曲、佃客和奴婢,这事归根结底还在朝廷制度。

那些从北边逃过来的大量流民,大梁设立了许多侨州、侨郡和侨县给予安置,落的户籍为白籍,不是大梁的黄籍,不必负担国家的调役。这一项本来是给予侨民的优待,可是他们虽在侨县登记户籍,可大多并不在其地居住。

流民南下之初多数还想重返故里,而且初到大梁都还没有产业,为了安抚他们,凭借他们的武力为北伐的资本,朝廷就给予优复特权。但日子久了,北伐多次失败,也就渐渐淡了返乡的念头。这时侨人中便有了阶级划分,上层多占了田园别墅,下层沦为奴隶部曲。

侨民不必负担进行调设,却和原本的土著百姓生活都是一样的,但负担截然不同,这就容易引起矛盾,这种矛盾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大梁建立之初没两年便实行土断之策,便令居民不论侨旧都编入正式户籍,取消对侨人的优待——

这便威胁到了世家大族的利益。

所谓侨姓大族,王谢袁萧,以及一干中流砥柱,皆为侨民,断人钱财犹如杀人父母,可以想见这里面的利益争斗有多残酷。

大梁开国至今四十来年,也就在最初实行过一次,而那一次还不是全国推行。

毕竟太祖开国仗着的北府兵主力,当时便将徐、兖、青三州给排除在外。

这一次,谢显觉得是时候该再推行一次,所以才力排众议杀了虞明,打响了土断的第一炮。玉衡帝显然是知晓他的用意,在他的奏折中大加赞赏,并下令徐、兖、青三州即时实行土断。

谢显留在会稽郡,也是在进行收尾监督之实。

没几天,刘贵妃的死讯便已经传到了会稽郡,与这消息一同传来的还有玉衡帝的圣旨,命谢显即日返回建康。

同玉衡帝圣旨脚前脚后到的,还有谢家传过来的密信,里面原原本本地将刘贵妃之死前后建康城的动向一一列陈。

玉衡帝对刘贵妃之深情,显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甚至将刘贵妃的尸体就放置在永禾宫,棺材里里外外都堆满防腐的香料,一直停灵至今已经十余天还未发丧。朝臣群情汹涌,可是玉衡帝置若罔闻,除了日常处理政务,得着空了就往刘贵妃宫里跑,一坐就是几个时辰。

沉浸在悲痛之中的皇帝之所以还能够想起远在会稽的谢显,便是谢母在背后的手笔。

玉衡帝见天哭的跟个泪人儿一般,总想学着前人写诗作赋寄以追思,奈何写了几首不尽如人意,谢母听到传闻后便请潘朔在玉衡帝面前进言由谢显执笔,不若一试。

上一篇:大唐超级奶爸下一篇:暖香云绕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