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娇妻是龙傲天(女穿男)(176)

等等,黄芪、益母草……都是稳定行经,有助怀孕的,心情突然有点儿复杂。

谢景察觉她不自在,吩咐道:“都下去吧,不必服侍了。”

殿内的宫人立刻告退。

谢景从盘中夹了鲜奶樱桃酥送到云舒碟子里,笑道:“先吃吧。”又端过她喝了一口丢在一边的百合粥,自己喝了起来。

云舒闷闷地用筷子拨弄着,樱桃酥香甜的滋味落到口中,却带着酸涩。

“你都没跟我说过。”

“药膳的事情吗,这种小事儿有什么好说的,味道习惯了也挺好的。”谢景哭笑不得。

云舒咬着唇,这不是味道的问题,她知道谢景在吃穿用度上并不挑剔。而是这些药膳所蕴含的意思。

这么冷静地接受了自己变成女子的事实,还坦然接受自己要怀孕生娃儿?

等等,现在两人莫名其妙换回来了,说不定承担这活儿的又变成自己了。

云舒又是一阵郁闷。

早膳吃得差不多了,夏德胜又入内请示今天的行程。

谢景吩咐道,“先将这两天的奏折送去东书房。”

不用上早朝,还有几件要紧的朝政不能耽搁。

两人去了乾元殿,只有七八本奏折,都是急件。

面对朝政,云舒打起精神,

两人分工合作,很快大部分都批阅完成。只有安州知府的奏报麻烦些。

这份奏报是关于新币发行的问题。

自从去年云舒颁发新币之后,因为质地坚硬,便于携带,不易仿造等优点,迅速在民间流行开来。

但最近民间出现了一种现象,让地方官员不知道怎么应对。

私藏钱财!

自古以来,我大天、朝的百姓就普遍存在仓鼠症,喜欢储藏粮食、金银这些硬通货。富贵豪门用大地窖,平头百姓用自家小院,挖个坑,往里头一埋。

如今窖藏的对象轮到了新币。

按理说,这种行为没有危害任何人,官府也不该强行禁止。但问题是,钱币的价值在于流通,过度窖藏会导致市面上流通的钱币减少,从而大幅度影响兑换,波及经济。

这也是因为朝廷之前过分夸大新币价值导致的,当时只是为了让百姓认同新币价值,从而快速流行,没想到物极必反,如今却反而成了阻碍新币流行的拦路虎。让云舒哭笑不得。

“该怎么办?继续增发新币?”谢景蹙眉。

“加印太多会引起通胀。”云舒摇摇头。

不过奇怪的是,按照奏报中列举的物价,市面上新币大幅度减少,并没有引发通缩。是因为窖藏行为刚刚开始,钱币的减少还没有反应到市场上?云舒纳闷。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解决问题。接下来,“是不是该银行上场了?”云舒琢磨着,百姓不是喜欢存钱吗,比起存到地窖里,存到银行中更安全,还能有利息呢。

谢景听着云舒将银行业的运行原理讲述一遍,想了想,道,“这个银行想要推行,只怕耗时良久,短时间内,只有勋贵豪门之家敢向内存钱。”

云舒立刻明白了。在这个信用体系不完备的时代,官府都有可能朝令夕改,更何况银行钱庄,普通百姓根本不敢将钱往里头存,只有特权阶层,本身就是权利规则的制定者,才有这个勇气。现在天下的几个钱庄,都是大商行联合开设的,只服务常来往的老字号。

但云舒开设银行,可不是为了服务特权阶层的。

该怎么解决?提供高额的利润吸引百姓?可是过高的利润,会压缩银行本身的生存空间,云舒的构想中,银行还是得自负盈亏才能长久发展。

怎么样才能让普通百姓乖乖主动往银行中存钱呢,嗯,利诱不成,可以威逼啊!

云舒脑筋一转,几个“坏主意”就冒出来。

比如散播谣言,新币材质特殊,必须长期接触人手,感知人类气息才能保质保量,埋入地下会色泽暗淡,含金量大跌。

还可以安排东锦司的人演几场大戏,以此为借口对窖藏过的新币故意压价。弄点儿戏剧性的纠纷,将官司打到衙门,轰传天下,嗯,就这么着。

云舒目光闪动,唇角不自觉地扬起。

谢景凝望着她,暗暗好笑,一定又在动什么坏主意了,每次都会露出这种小猫偷吃到肥鱼的可爱笑容。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落在她脸颊上,肌肤宛如透明一般,长长的睫毛半掩着晶亮的眼眸。明明已经用这个身体很久了,却从来没仔细看过,是这么的美。

唯一的遗憾就是,谢景目光落在云舒身上青灰色的劲装,满心懊恼。

早知道那天应该留下几件漂亮裙子的,穿上一定非常好看。

云舒注意到他的目光,转头望去,“怎么了?”

“没什么。”谢景笑道,“这件事可以从长计议,不如及早出发吧。”

朝政繁忙,今天还有去城北兵器工坊巡视的任务。

作者有话要说:大婚+换回身体一日……呃,算算剧情,应该是两日游了。

第131章 甘愿 ...

兵器工坊是去年新建成的, 选择的地址非常特别, 就是当初前梁余党叛乱时,隐藏粮食的地方。

这一片山谷地势广阔,四面环山,远离人烟,中央还有河流经过,可谓安全保密, 运输便捷, 简直是天然的秘密兵工厂基地。

镇压叛乱之后,云舒一眼就发现了这里的优点。命人将叛军遗留的粮仓房舍就地改建,成了兵器工坊,发展至今, 规模越来越大。

如今乘船接近,放眼望去,房舍连绵, 行人不绝, 俨然是个小规模的城镇了。唯一不同的是,四周士兵戒备森严, 岗哨密集,进出的水道都有厚重的木门封锁。

御驾巡查的消息早就送到了。十余名士兵在岸边驱动机关,数丈高的木栅栏缓缓升起, 船只畅通无阻驶过水道,进了工坊中央。

数十名侍卫护送下,两人下了船。工坊的守将和官员早已在岸边等候多时, 恭谨地迎上来。

云舒目光扫过,这一处河道被拓宽之后,建起了齐整的码头,十几艘船停泊在四周。其中有几艘船吃水格外深,货物堆积。

“是往皇陵送的刚刚烧制成的地砖。”管事伶俐地解释道。

前梁皇陵重新改建,工程不小,所需材料大都是这里出品,方便快捷。

烧制建材还是其次,这座兵器工坊设着数十处冶炼高炉,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尝试冶炼各种合金,锻造工具兵器。还有新币的锻造,这里也有很大一部分产能。

三个月前,一处高炉冶炼出一种新式钢材,格外柔韧弹力。

呈送到御前,云舒大喜过望,用这种钢材正可以试着锻造弹簧。那可是工业向前发展的一大步啊!也是今日来巡查的主要目标。

“臣等按照陛下的吩咐,将之应用于纺织机和弓、弩等器械,果然大有助益。”管事兴奋地说着。之前的弓箭,增加力道,主要依靠弓弦等材质,如今有了这个东西,射力可以大幅提升。

谢景点点头,没有贸然开口,新款器械的研发都是云舒全程关注,他插手地不多。

进了摆设成品的库房,戴元策和孟子昊竟然也在。

“臣等原本是来验看营房新铠甲的进度,听说此地制成了十二石的强弓,一时好奇,就过来看看。”跪地见礼之后,戴元策老实交待道。

五副弓、弩正安静地躺在石台上,黝黑的色泽泛着冷光。管事介绍道,这几张弓都是成品,专门测试过的。

谢景和孟子昊几个人都眼睛发亮。长年征战沙场,几个人都是弓箭好手,而且内功精湛,擅开硬弓。可惜这个时代的弓箭受限于材质,有两到三石,就是不错的良弓了。擅射的武将,所用的顶多四五石。再强力,只会将弓箭拉断损坏。宫中倒是有几张八、九石的强弓,都堪比吹毛短发的神兵利刃,当做珍贵的藏品。

射程更远的当然也有,都是重逾千斤的巨型长弓,设立在城头上当大炮使用的,根本不能挪动。

这种随身携带的轻便弓箭,能有这种力道,简直骇人听闻。

孟子昊围着那几张弓团团转,跟猫儿见了鲜鱼一般,急得抓耳挠腮。只是谢景不发话,身为臣子不敢逾越。

几个人都跃跃欲试,不过最早下手的还是云舒。

她从桌上也拿起了一柄长弓,挑选的还是唯一的赤金花纹的,据管事交待质量最完美的一张。孟子昊露出不以为而的表情来,简直暴殄天物!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