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累。没关系,我也想早点知道自己考得咋样。”
“好好好。”张全对女儿是永远没有脾气的。不过为了避免三个人大眼瞪小眼,她打算打发陈匀去卧室里待着,不要杵在自己跟前烦人。
“叮呤呤……叮呤呤……”电话铃突然响起来。
张凌歌和张全看向自己手里的手机,但都不是自己的电话。
“是固话,我接吧。”陈匀跑到客厅,一把抓起话筒。
“是张凌歌家吗?”
“我是凌歌的父亲,请问您是谁?”
“恭喜啊,大喜啊!”电话里传来雷鸣般的大笑声,“恭喜您,恭喜您女儿张凌歌!她是今年岭南省高考理科总分状元!七百四十三分!她还是岭南省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英语单科状元!今年深海中学大丰收啊!”
注:前几章进展略慢,因为要铺陈很多东西。
第2章 高考(二) 2016
高考出分的当天晚上,深海市举办了一个小型高考状元专访记者会,兼专场美食会。
这次“吹会”加“吃会”的主角,并非新出炉的省理科状元兼多项单科状元,也不是另一位省理科高考榜眼兼多项单科状元。甚至,也不是这两位状元的父母,而是各位领导。
高考状元专访记者会云云,其实并不名副其实。两个未成年状元们,加起来总共说了不超过5句话;两位状元的妈妈们略争气些,总共说了接近10句话;剩下的,就是深海中学校长、教育局局长和深海市分管科教文卫的王副市长的时间了。
张凌歌缩在一隅,正仰头盯着主桌上方的水晶吊灯,无聊地数着菱形水晶数量。刚才被王副市长的大笑打搅了一下,现在还得重新数一次。都快八点半了,饭菜还没有上,现在还是劝酒、灌酒时间,她只能数珠子玩,来转移饥饿了。
原本呢,张凌歌是有资格上主桌的。
半小时前,电视台记者采访了几句后,一名报社记者就挤了过来,硬塞了一杯白酒给张凌歌,还让张凌歌对各位领导说祝酒辞。张凌歌吓了一跳,杯子没有接住,吧嗒一声掉地上摔了个粉碎。
好在护犊心切的张妈妈酒量甚豪,笑着说了句“岁岁(碎碎)平安”,就开始一边劝酒,一边给自己灌酒——作为大型基金资深经理的张全,什么场面没有见过?不就是52度五粮液吗?老娘当水喝!
陈匀是一家生产快消类产品的跨国公司岭南地区副总裁,酒量也是杠杠的。加上和王副市长又熟,于是觥筹交错,推杯换盏,顺便高帽满天飞,好不热闹。而张凌歌也顺利地被挤下了主桌。
同样被挤下主桌的,还有今天的另一位主角——岭南省高考理科榜眼,数学、英语、语文单科状元冯晨夏。
和张凌歌一样,冯晨夏也是在本省查分系统开放前接到了校长赵成栋的电话。得知自己总分725分,比去年状元高了十几分,还得了三门单科状元,冯晨夏非常高兴。
冯晨夏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到大,她都是班长、少先队三道杠、团委书记、学生会主席,加上本年级永远的第一名。社会活动再多,她也会考第一;学习任务再繁重,她也是学校的风云人物。
本来呢,冯晨夏是今年深海中学重点培养的“冲击岭南省状元头号种子选手”,所以虽然在单考单招时已经被全国排名并列第一的中都大学提前录取了,冯晨夏还是顺从了老师的旨意,参加了本次高考。
正因为抱着可能中状元的美好愿望,因此当妈妈辜焕沁得知考了这么高分的冯晨夏竟然只能屈居榜眼后,表现得既诧异又失望。
好在冯晨夏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给妈妈普及了张凌歌的优异之处(输给她不冤),加上远在国外做学术交流的冯爸爸在他的深夜打电话安慰辜焕沁,辜焕沁才缓了过来。
不过,刚才王副市长宣布深海市要奖励张凌歌家一套位于新开发区的大三居,外加100万华夏币时,冯晨夏留意到妈妈的脸上再度露出不悦之色。好在妈妈当了多年大学教授,凭着知识分子的高冷范,成功地掩饰了这小小的另类情绪。
冯晨夏低头暗笑了一下,她知道妈妈并不嫉妒张凌歌父母,也不讨厌张凌歌,她只是心疼那大三居代表的几百万小钱钱罢了。
冯晨夏转头望向角落里的张凌歌,笑着招了招手,让她坐过来。
张凌歌站起身,瞥了眼正热闹的大人们还忙着劝酒吹牛,并没有留意她俩,就一路小跑地过来,坐到冯晨夏身边。
“学姐,我知道你,大名鼎鼎啊。”
“我也知道你,你也大名鼎鼎。”冯晨夏笑着补了一句,“错,应该是,你现在更大名鼎鼎了。”
两人嬉笑一番,都觉得对方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原来你是个深藏不露的逗比!
冯晨夏用手指在凌歌的头上胡乱拨弄了一下,“都要当大学生的人了,怎么不留一下头发?这么短,还不齐,难道被狗啃过?”
张凌歌笑着解释说,自己打算学医,而学医的人,无论性别,都会得头冷的病。既然如此,不如自己先剪了。
“学医掉头发?那你干嘛想不开要学医呢?”冯晨夏哈哈大笑,“我只能祝你年年高三愉快了。”
“我现在还没有想好将来学什么专科,”张凌歌也笑了笑,“我只是决定了要当外科医生。这几天报志愿我先填好医学院校,打算报和谐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本硕博连读。其他具体的,我还有好些年可以慢慢想呢。”
“真好,你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专业。”冯晨夏叹了口气,“我的未来已经被父母左右了。妈妈是经济学教授,爸爸是法学教授,所以我被大人们安排好了,他们综合一下,让我学经济法。”
“那你喜欢经济法吗?”张凌歌觉得一辈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是非常可悲的事情。
“也许会喜欢吧,毕竟每个行业都有有趣之处。所以这个暑假,我会泡在图书馆,让自己喜欢上这个专业。”
冗长的“吹会”、“吃会”直到夜里11点多才结束,回到家后,凌歌觉得又困又饿,好在家里有快食面,煮了两包“出前一丁”,凌歌和父母分食后就倒头睡了。
第二天中午快12点,她才爬起床。起来后胡乱吃了点饼干,喝了杯牛奶。她就打开电脑,开始填高考志愿。
第一志愿自然是国内医学类院校排名第一的和谐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本硕博连读。和谐医学院近年来是通过华清大学招生的,前两年半在华清接受所谓“博雅教育”,之后才在和谐医学院校本部就读。
第二志愿是中都大学的医学院,当然,依然是八年制本硕博连读。虽然中都大学是本国排名第一的综合大学,但是它家的医学院比和谐(华清)医学院还是略差一点。
中都大学招生办昨天也联系过她家。这家大学的招生办驻岭南省代表据说相当彪悍,经常和全国大学综合排名平列第一的华清大学招生办工作人员“大打出手”。在中都大学人眼里,华清大学哪里配和自己相提并论?听说张凌歌要报华清大学与和谐医学院合办的八年制临床医学本硕博连读,这位中都大学招生办人员很不高兴,还给张凌歌父母打过好几次电话。
本来嘛,填志愿是必须和父母商量的。但是张凌歌笃定妈妈唯她是从,爸爸唯妈妈是从,所以即便妈妈会心疼学医太苦,依然会顺从张凌歌的意愿。
更何况,昨天下午得知分数后,凌歌就流露出想学医的意思。妈妈虽然反对,但是当凌歌哭着说自己想学医是为了让妈妈和爸爸身体健康,活到至少120岁后,妈妈立马留下了激动、安慰又骄傲的眼泪,爸爸也不负众望地陪妈妈哭了起来。一时间三个人眼泪齐飙,然后话题就成功地转移到中年人怎么养生上,而报志愿也被默认是张凌歌一个孩子就可以主导的事了。
提交志愿表后,张凌歌无聊地打开了几个常上的网站,她想看看网民们对今年各国高考状元女多于男的评论——不仅文科状元连续多年女多于男,理科状元也已经连续9年女多于男了。
本地论坛和一个以学生为主的全国性论坛上,评论还算正常,大多以祝贺、羡慕,以及高中学子跪求考经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