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案风月(225)

作者:关尔小禾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她往自己衣服上泼茶的举动着实让徐坤惊愕,明长昱却见怪不怪,心里已洞悉了她的想法。他端看着茶盏中的乌梅汁,轻轻嗅了嗅,说:“这乌梅茶已经陈了,品相也不甚好,以白绣娘在绣坊中的身份,怕是不会喝这种次品。”

徐坤心头一凜,连连奉承,扯出笑来恭维道:“侯爷英明,这茶的确陈旧了,许多乌梅坏了霉了,没法熬茶,但扔了也怪可惜的,所以就挑拣些还能入口的次品,赏给下人了。”

明长昱问:“统共给了几个人?”

徐坤担心明长昱责问他不懂体恤下人,便说道:“也就三五个,原本也剩得不多了。”

乌梅茶一般是现熬现做的,放久了味道就变了,何况如今天还热,多放半天也容易馊。所以,染到白清荷衣服上的乌梅茶,多半是当天熬的。天香绣坊说大也不算太大,但三日前到底谁熬了乌梅茶,谁将茶洒到了白清荷身上,恐怕一时也难以查问清楚。

趁着绣坊还未到掌灯打烊时分,君瑶让徐坤带路,与明长昱到了冯雪桥的住处。

因着为公主准备进献的绣品,冯雪桥几乎闭门不出,整日在院中刺绣,除了与坊中的人交流绣品之外,很少与外人接触。

君瑶与明长昱到院中时,冯雪桥与小珂师徒正好与几位绣娘商议完毕,已将半成的绣品搬入屋内。小珂将半成的绣品用厚布盖住,一来以免不慎弄脏,二来盖住绣品的样子,以免在进献之前就泄露了,失了神秘与对圣上太后的敬畏。

君瑶与明长昱算得上是不速之客,冯雪桥与小珂两人都有些意外。可到底是徐坤带来的人,且是为查案而来,她们也不敢懈怠,依旧拿出恭敬,好生招待着。

这一回上的茶点,是桂花栗子糕,还有一盏清茶,茶中也配了几星金黄的桂花花蕊。

冯雪桥已经清楚了君瑶、明长昱二人的来意,也就开门见山了:“二位大人还是为清荷的案子而来吗?”

“是,”君瑶嗅着淡淡的桂花香,隔着朦胧的光看着冯雪桥。

许是劳累了多日,冯雪桥面色有些憔悴,眼底生了青黑和细纹,那双眸子也似蒙了一层晦涩,含着毫不掩饰地伤感。她轻叹一声,说道:“我抽空去柳宅看了看,给清荷上了一炷香……”说罢,便似有千言万语,也都化作沉默了。

君瑶说:“白绣娘与你在宫中生活多年,你可知道她在宫中是否曾与人结仇?”

“结仇?”冯雪桥有些疑惑,终究是摇摇头,“我们二人,只是从成百上千名绣娘中挑选出来的,凭的是手艺和能耐,又没靠山倚仗,所以入宫之后,哪怕再想表现出色,也都谨小慎微,不敢轻易得罪人。”

她似乎有些感慨,追忆道:“初入宫没多久,掌事姑姑就让我们绣制皇上的常服,可由谁主绣也没定。我当时气盛,仗着自认为刺绣手艺最好,想自告奋勇想做主绣,临阵却没清荷拦下来。后来掌事姑姑安排了另一位绣娘主绣,我私心里一直埋怨清荷。之后我才明白,我初到皇宫,什么规矩都不懂就想出风头,必然会让人嫉恨,就算手艺再好,没有好人缘,一切努力也会白费。想通了,我便十分感激清荷,与她也更为亲近。在宫中做绣娘的日子既辛苦又难熬,甚至一个不慎还会丢掉小命,若我们不相互扶持帮助,恐怕没有办法等到出宫那天。”

回忆起往昔,她眼角染上了湿意。

君瑶默然不语。她虽知深宫的日子艰难,却不曾亲自体会经历过。

明长昱深深看了冯雪桥一眼:“就怕你不惹事,事也会主动找上来。你和白清荷在宫中五六年,难道一直相安无事?她不曾与人结仇,难道就没人嫉恨她?或者……她有什么秘密,是一直瞒着你不曾让你知晓的。”

冯雪桥面色一僵,似有些不可置信,她戚恍地看着明长昱,抬手拭泪,轻声说:“她若是真的有秘密,我又如何能知晓呢?”她埋下头,眸子缓缓游离转动着,反问:“难道大人查到了什么?”

明长昱但笑不语。

君瑶与他对视一眼,同样默然不语。冯雪桥与白清荷的关系虽好,但好到什么程度只有她们二人才知道。宫中是一个考验人性的地方,既能让血亲反目,也能让挚友背叛,当然也能试炼出真情。冯雪桥与白清荷分别多年,感情不知有没有变淡。但一听闻冯雪桥入京,白清荷便将她请到天香绣坊,可见她们以前是没有多大恩怨隔阂的,否则不会因着往日的情分再合作。既然从冯雪桥处差问不出线索,那便要入宫排查了。当年管理宫中绣坊的掌事姑姑或许知道些内情。

趁着天还没完全黑,君瑶与明长昱一同离开天香绣坊。

方才出冯雪桥的院子,后面就有人快步追了上来。一回头,却见是那小徒弟小珂。

小珂见君瑶发现了自己,也不扭捏羞涩,大方地上前行礼。

君瑶问:“你要去哪儿?”

小珂如实回答:“师父让我去置办些吃喝用品。”这几日太忙了,没时间出门,如今绣品半成了,再不去采办就没吃的用的了。

天香绣坊附近都是商铺,采办东西十分方便,正好君瑶与明长昱要离开,就顺便与小珂相伴一段路。

华灯初上,灯火流彩,将街道楼阁勾勒得如琼楼玉宇,小珂看什么都新鲜,一路蹦跳着,也不怕挤到行人。君瑶奔走一日,浑身都紧张,现下也放松下来,沿着街道慢慢地走,也不去想案情的事。

君瑶已有些疲累,恨不得找个地方坐下。明长昱见她一脸委顿,寻了处人少的茶楼坐着。

“若是累了,我让人送你回去。”明长昱说道。

君瑶半趴在桌上,“我再坐会儿。”她轻叹一声,说:“这案子若不是关乎后宫,大张旗鼓地让人排查下来,只怕早有线索了。”不说宫中,单是天香绣坊内,谁在何时做了什么,只需明长昱派大理寺那些有经验的人一番审问下来,什么都知晓了。如何还会为白清荷那时离开绣房去了何处而烦恼?

明长昱轻笑,“你放心,暗查那些人也是可以的。只是比平日多耗费一两天而已。”默了默,他沉声问:“你可有怀疑的人?”

君瑶面色一整,心里隐约掠过几个人,沉思之后却是摇头:“只是怀疑,没有证据。”

明长昱侧身靠近她,却碍于周围人多,只能在暗处捏了捏她的手指。说道:“没有证据,循着怀疑的线索查下去,总会有的。”

君瑶深以为然,不做声色地将手藏进袖子中。

两刻钟光景后,小珂采办好东西过来。因买得多,她一个人拿不下,部分东西还是明长昱的人帮着拎着。小珂恭恭敬敬地,欠身谢过,又开始清点东西,从袖中拿出冯雪桥写给她的单子,比照着一一点数。

“可还有没买的,现下一并买好,不然又得多跑一趟。”君瑶说。

小珂感激地笑了笑,将单子放到桌上,说:“没什么可买的了。”

君瑶低头,目光无意识往那单子上一扫,顺手拿了起来查看:“一个人采办这么多东西,你师父当真信任你。”

小珂欣喜地笑道:“那是自然,我师父只有我一个徒弟。”

君瑶往街边看去,忽而起身,走到一处食摊前买了三分煎饼,她分了一份给小珂,另一份给明长昱,自己将要下口时,觉着煎饼烫手,说道:“有些烫伤,方才该多要一张油纸。”

小珂吃得正欢,犹豫一瞬,豪爽地将采办单子给了君瑶:“用这个包。”

君瑶道了声谢,立即将纸包在煎饼的最外一层。

吃过煎饼,小珂大约是心情不错,对君瑶也亲近了几分,又眼尖地发现君瑶的袖口处有一道小小的口子,便热情地要为君瑶缝补。

那袖子边缘的小口子本可以忽略,君瑶也没打算缝补,谁知小珂已经拿了针线出来,也不用君瑶将衣服脱下来,穿针引线后便开始缝补起来。

她用的针倒是奇特,略粗、中空、线从细细的针筒中穿过,缝补时不用将针完全戳穿布料,只需用针尖在布上钩刺,便可将线穿过布料勾缝起来。小珂的手法很快,捏着针自上而下,不过眨眼就缝好了。

君瑶新奇道:“这样的针我从未见过。”

小珂得意一笑:“别的不说,这种针全京城也只有我师父有。我师父说,这叫拈花针,最适合刺绣时勾花所用,用着方便,且下针精准。她在南方学艺时,偶然见到有用这样针的老人。学了之后,便将当地的针改良成这样,自创了拈花针法。我学得慢不熟练,所以随时带在身上,有空便拿出来练练手。”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