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瞻彼日月(10)

作者:亮家川儿爷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我沉默了一会儿,问道:“州平兄看,这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他摇摇头:“说实话,我还真从未见过这样的将军。他遇见我的时候,正和一位樵夫谈的热闹,问了他一些此地的农事,倒很是知晓这些稼穑之事,言语间也没有轻慢的意思。和我谈话的时候,亦是十分敬重。若非我此生就想着终老山林,不求闻达,定会投奔这刘将军的。”

我笑笑,倒没有回答。

依照崔州平的说法,这刘备倒是一个谦和的君子。虽然并没有遇见诸葛亮,也没有轻慢崔州平这位高士。而且还对百姓十分关照,对士子十分敬重。若是伪装,那没有遇见想要请的人则大可不必如此。听起来,倒是骨子里的谦和温润。

崔州平又饮了杯茶,便起身告辞了。我让三个孩子都去睡了,自己也收拾了收拾上了榻,可却无论如何也睡不着。

心里不仅仅是对这位刘将军的猜测和期待,也是对出门在外的孔明的担忧。月色恼人,只顾洒下一片亮堂堂的银白,不让我好眠。我望着月亮,想着心事,直到半夜才堪堪睡去。

又十数日过去,建安十二年一月初,孔明依然未归。

这一日,我在卧房画着一张机括图纸,却听见前院一阵人声。好奇的到窗边,看见父亲骑着他瘦瘦的老驴,在前院和一位玄衣男子说着什么。而后二人一道向屋中走来。我并未出门,只是在卧房里静静听着动静。

前厅里,均儿正在读着一卷书,那玄衣男子以为是孔明,便道:“在下刘备,特来拜见先生。”

均儿一愣,忙道:“你便是家兄说要来拜访的刘将军吧?想来你是要找兄长的,他不在。”

果儿却不知从何处跑到前厅,笑道:“伯伯你搞错了!这是我小叔诸葛均,不是爹爹!”接着便听见父亲让果儿行礼,果儿咯咯笑。

刘备柔声问道:“那你爹爹在哪里呢?小丫头?”

果儿沉默了一下,似乎是想了想。

“爹爹说要出门,十一月就离开了,想来是去游学了。”果儿顿了顿,接着说道:“爹爹和娘亲总爱出去游学,拜访一些伯伯呀、爷爷呀,有时候也带着果儿呢!”语气里几分骄傲得意。刘备也笑了,柔声说了些什么,我也听不大清楚。接着父亲便让果儿和均儿去书房,他和刘备聊了会儿,刘备便告辞了。

刘备离开之后,我从卧室出来,父亲将驴儿带来的几卷兵书放下,问道:“这人就是亮儿要跟从的人吧?”语气中带着几分笃定。

我点点头,问:“依爹爹看,这刘备如何?”

爹爹思考着捋了捋胡须:“虽是处境困窘了些,但是若是亮儿跟从,这刘将军一定终生不弃。”

“可父亲怎能看出来呢?”我好奇道,不过一面之缘而已。

父亲叹了口气,回道:“他的眼神里啊,始终有一些东西没有丢弃。”

而后便沉默了,我也不欲再问。

数日后,我在后院和均儿一起做一个木制的水磨,鹤奴在前院高兴地唤道:“先生回来了,夫人!”

我忙到前厅接过他的行李,孔明把琴放在书房的琴台上,而后到卧房来,我让均儿去烧些水给他洗澡,而后帮着他解下斗篷,和他带走的几件冬衣一起放在浣衣盆中。而后向他讲了这几天的事情,鹤奴和果儿也一人提着茶壶,一人拿着茶杯乖巧地进屋。

孔明结果鹤奴的茶壶,让鹤奴这小娃娃坐在小凳上,而后抱起果儿,笑着让果儿给他倒茶。我向他讲刘备见崔州平和到家拜访的情形,果儿在一旁补充:“爹爹,那伯伯可有意思了。他还说爹爹和娘亲带果儿出门是因为怕果儿太可爱,被山里的青鸾鸟叼给神仙娘娘呢!”我当日也未听见刘备和果儿说了些什么,如今才知晓原来是这样一番话,不禁也笑出声来。孔明更是爽朗笑开,道:“那伯伯说得对!”

而后孔明考校了鹤奴近来的课业,鹤奴是个很有天分的孩子,自然对答如流。孔明满意地点头让他二人去后院玩耍,接着均儿就来唤,说水好了。

夫君洗了澡,我让均儿去读书弹琴,在院子里把他的衣物洗净,刚要晾衣裳,他便走过来接过浣衣盆,自己晾了起来。

晾好衣裳,青衿已经张罗了晚饭,和阿三带着孩子一道来,用了饭,拜了年,而后就离开了。饭后,我也洗了澡,夫君让我枕在他的膝上,为我把长发擦干。

“夫君,”我道,“为什么刘将军来了,你却要走?”

他轻轻帮我擦着头发,想了想,说道:“亮还不确定,亮只是在试探,在等待。”

“那夫君为什么选他?”

“亮只是觉得,他应该是值得我用一生去追随的。”

一夜无话。

二月一整月,刘备都没再露面。

三月初,冰雪消融,人间春暖,院里的樱花也开始绽放。一日午后,前院有了动静。我在后院,看见刘备向门口的鹤奴躬身施礼,报上名号。

“鹤奴记得你,你是前次来找我家先生的刘将军吧?”鹤奴回礼问。

刘备一人一马,立于庭中。听到鹤奴问候,点头称是。

鹤奴把他引到前厅,均儿正在读书,听见刘备到来行礼说道:“刘将军,家兄前几日回来了,只是现在正在卧房午睡。我去唤醒他。”

刘备制止道:“不必。小友继续读书吧,备等诸葛先生醒来。”

而后就没了动静。

我看着孔明,我的夫君,他在卧房,但并没有睡着。只是拿着一卷书倚靠在窗边,听着廊下的动静。他的唇角,慢慢绽出一抹笑意,似乎是欣赏,更像是惺惺相惜。

这一个时辰里,廊下的一人,那挺拔站立着的将军,等着辅佐他南征北战的希望,等着那据说在午睡的先生醒来;而身边的一人,那传说中午睡的先生,其实也没有睡着,他也在静静地等待着,等着值得他一生相从的真心。

一个时辰后,孔明踏出卧房,问候:“两次来访,亮皆远游,失敬失敬”的时候,我在粉白的樱花雪中,仿佛看到我的夫君,那位坐在田埂上目送斜阳的少年,此刻一袭青衫,笑着看向他一直等待的明主。

他终于,找到了自己一生的归宿。

作者有话要说:希望和真心,来自于看得一篇叫做《丞相字母表》的日志,我一直觉得,这一个时辰,两个人就是这样,都在等待自己的所托。下面开始就要虐了,因为孔明不再是山林的隐士,而女主作为孔明的妻子,也跟着他见过了种种人间的苦难和悲剧。也会解释夫人晚来生子的设定。

第10章 经丧乱

孔明随着刘备出山之后,我们家也搬到了刘备屯兵的地方,樊城一带的一个小院。

我和孔明商量了一番,决定把茅屋和我们的几亩地留给阿三和青衿夫妇,青衿自小跟随着我,此番离开,不知何时才会有机会再见。我二人话别良久,直到孔明轻轻拍拍我的肩膀说该下山了,我才不舍地离开。

到了樊城,母亲打发家里的另一位侍女阿绥来,我才得以从照顾均儿和果儿的忙碌中稍得喘息。

在樊城的这段时间里,孔明常常和刘备或住在附近的元直彻夜长谈,很多时候晚上便不归家了,所以均儿就承担起了家中诸如劈柴这类的重活,而我则开始教果儿读书,果儿很聪明,往往一点就通。看到孩子们一点一点长大,我便也十分欢喜。

自搬到城里,来访的人也就多了。比如诸葛家的两位姐姐,还有刘表的长子刘琦。也许是因为年少失去了母亲,父亲又偏爱幼弟,刘琦和我姨娘的孩子刘琮比起来,多了些沉稳和风度,我倒是很欣赏他这性格。他到家中的时候,孔明常常是借故不见的。一是因为我母亲的缘故,他觉得为刘琦出谋划策似乎驳了我母亲的面子;二来,则是因为孔明和父亲一样,不想和刘表牵扯过深,掺和刘表的家事则更是不愿了。

这日,孔明回到家里,我帮着他脱下外袍,他和我闲聊着最近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讲到刘琦,他有些无奈地说道:“今日亮却是不慎,上高楼,出奇谋了。”于是便把刘琦相邀游园,继而诓他上楼宴饮,席间撤梯求教的举动细细陈来。我一边笑着打趣,心中却没来由的有些不安。

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丸,刘将军进言刘表,劝他趁此机会进军许昌,刘表没有采纳这个建议。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