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汉想了想,吩咐几个儿子:“明天早上,老大老四,你们兄弟俩带上德光德明去镇上卖鱼。如果有大户订最好,估摸着等以后大家都开始捞鱼,价格会掉。”
“老二老三,你们兄弟俩就在家,明天把那块冰层再砸开,继续捞鱼。趁大家还不知道,能捞多少捞多少,这个时候就是占个先机。”
黄宝贵一碗饭刚吃完,连忙说:“爹,明天我和磊子跟大哥四哥去镇上。我们在家做不了什么事情,让德光德明帮二哥三哥送鱼,他们有劲,路上来回跑,不耽误事。”
黄老汉想想,觉得老儿子说得也对,点点头:“行,你们几个小的就别去河边掺合了,冻了摔了都不是事,大丫头,你们姐三个明天就在家看着弟弟妹妹。”
既然已经能捉到鱼了,黄豆也不想冰天雪地出去乱跑,她还是宁愿待在家里,烤火盆。
第二天一早,天没亮黄家就升起来炊烟,黄老大和黄老四早早吃了饭,推出两辆手推车,上面两边各放两个木桶,桶里是满满的水和鱼。
黄老汉在木桶周围塞了稻草,上面还仔细盖了草帘子,防止结冰,好在南山镇不远,就算下雪,一个时辰也能走到了。
黄宝贵和黄德磊也早早起来吃好饭,他们今天的任务就是帮着黄老大黄老四把鱼送到镇上,卖完回来。
这一路,说起来不远,走起来也不容易,好在村子离大路近,从村东头上了河堤,转弯下去就是大路。这条路上坡下坡,不太平整,不是农忙基本只有黄老汉家走
村里人基本都从村西走,村西小路一直走,道路平坦,走两百多米就是大路。
黄老大和黄老四走的村东,靠家近,黄家其余人也已经吃了饭,准备去河堤,刚好顺便给他们推大路上去。
到了大路,因为有各村去镇上的行人和牛车,路上积雪就少了很多,不过也不是特别好走,毕竟雪是踩实了,但是路却更滑了。
黄家剩余劳动力都上了河堤开始砸冰捞鱼,今天冰层很容易就砸开了,最累的反而不是砸冰捞鱼,而是要往家里送鱼的人。
最后,黄老汉找了两根绳子,一头自己和黄老二拴腰上,一头让德光德明拴腰上,德光德明终于可以站河堤下捞鱼了。
而老三就来来回回往家里送鱼,等跑累了再把绳子拴老三腰上,换老二送鱼。
黄老三一次拎两桶鱼,第一趟往家里送鱼的时候,黄豆看着自家爹爹满头是汗的样子不由心疼。
一拍自己的脑袋,真是越活越傻了。
黄老三把鱼倒缸里出来的时候就看见,自家小闺女正吃力地从杂物间推着一块板子出来。
“豆,拿板子干嘛,爹帮你拿。”说着黄老三放下手中水桶,就去帮闺女搬板子。
“爹,你把板子用绳拖着,桶放板子上,雪地里拖着省劲,这样一次就可以多放两只桶,也不累了。”
黄老三看看闺女,又看看板子,哎呦,自己还不如一个孩子呢。
这块板子还是前段时间黄豆兄弟姐妹几个滑冰用的,已经在两个角硬凿出了两个系绳子的洞。
黄老三把桶往木板上一放,问黄豆:“豆啊,你要不要跟爹去玩会,等会爹再拖你回来。”
黄豆一听,连忙爬上板子往中间一坐,裂开嘴就笑:“爹,快跑,加油”
黄老三拖着闺女刚出家门,就碰见隔壁王家大媳妇,正往这边走过来:“黄老三,你家干嘛呢,进进出出的。”
黄老三挠挠头,不知道怎么回答,黄豆脆生生地答到:“王大婶,我爹拉我去抓鱼,豆豆要吃鱼。”
第八章 全村捞鱼忙
“这也太惯孩子了,大雪天不在家待着,抓个鬼的鱼啊。”王家大媳妇大声喊到。
“有鱼,婶婶,河里有鱼,豆豆要吃鱼,爹,快点去抓鱼。”黄豆小声音叫得格外清脆,边说边挥手赶爹爹拖板子走。
“河里都结冰了,鱼鳞也别想看到,真是给孩子惯得都没边了。”王大嫂子小声嘀咕着走到菜地,也不过去了,顺手扒开篱笆,伸手拨开雪进去拔了几棵菠菜。
“豆豆啊,告诉你奶,我拔两棵菠菜回家给狗蛋做菜糊糊吃。”
黄豆也不管王大嫂这种爱占小便宜的习惯,只叫嚷着让爹带她去抓鱼。
王大嫂得了几棵菠菜,美滋滋就转身往家走,边走边翻白眼:“一个丫头秧子都快宠上天了。”
本来,王大嫂是到院子里鸡窝摸鸡蛋的,顺手开了院门瞅瞅,结果就瞅见黄老三远远拎两个木桶回家,把鸡蛋送回屋里,还想着干脆串门子去看看大早上干嘛呢。
结果再出来,竟然看见父女两拖着个板子玩耍,真是,也就他黄家最惯孩子。
王大嫂进门,就看见自家三小子狗蛋和老三家的大闺女在院子里打成一团。
“要死了,闲得身上长蛆啊,死丫头,看给你弟弟打的。”王大嫂说着就一手把王三丫给拖开了。
“都死了,没看见三丫头打狗蛋吗?”王大嫂冲着西厢房就喊。
“大嫂,这可是你家狗蛋不对,他吃独食,抢了我家四丫的米糕,还要抢栓子的,四丫这才和他打起来的。”
王老三媳妇韩氏听见大嫂骂,挺着个肚子连忙从西厢走出来。
王家兄弟三个,都住一个院子,正屋,东间住着王家老两口,西间住着王老大两口子加三儿子狗蛋。
东边厢房两间住着王老二一家四口,西边厢房一间住着王老三一家四口,一间住着王老大的两个闺女。
王老三媳妇韩氏,从生了儿子栓子后,就对大嫂一直不舒服,没有别的原因,主要她觉得大嫂占了她的房。
老二家东厢两间,一家四口住勉强也能腾挪开。
她家,西厢就两间,本来是两个小姑子住一间,结果最小的姑子还没出门,大嫂就把两个丫头塞过来了,还说,丫头大了靠着姑姑睡。
现在好了,小姑子去年也出嫁了,两个丫头就不挪窝了。
她家三丫都八岁了,栓子也五岁了,肚子里眼瞅着过完年就要生了,一家五口还挤在一间屋里。
大嫂家两口子占了西屋,大小子又占了前屋一间房,两个闺女还占了西厢一间,王三嫂越想越觉得心肝脾肺都疼。
自从栓子出生后又怀上,她天天打狗撵鸡地找茬想吵架,一定要想办法把大嫂家两个丫头睡的房给拿过来。
王大嫂也不是省油的灯,一巴掌就拍狗蛋屁股上了:“你个不要脸的东西,家里缺你吃缺你喝了,天天惦记别人那一口,有本事自己去挣去。”
东屋王奶奶听见两个媳妇在院子里吵,忍不住走了出来:“都不能消停点,再吵吵都给我滚回娘家去。”
王大嫂看见婆婆出来,连忙把丢地上的几颗菠菜捡起来:“娘,这是我在黄家拔的菠菜,中午我们就熬菜糊糊吃,行不。”
“行,你看着做。”王奶奶也是个喜欢贪小便宜的人,看见占了便宜也不骂了,顺手就拖起狗蛋:“走,狗蛋,去奶屋里,奶给你烤红薯吃。”
王大嫂斜眼看看老三媳妇,转身进了灶房。
王老三媳妇站门口,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气得拖过三丫头就是两巴掌:“你个没用的东西,跟你爹一样,一口食都护不住,活该被人抢。”
王三嫂韩氏是真的心里屈的慌,当初在娘家,她也算庄上一枝花,要长相有长相,要身材有身材,屋里地里活一把抓。
媒人说亲,她娘就想着给她说给黄家三儿子,谁都知道黄家家底子厚实。
当初黄老汉跑船回来,因为救了东家小子,得了一笔丰厚的奖赏,回来就买了地,还建了四栋房子,十里八乡都轰动了。
除了镇上的那些有钱的富户,还没见过人这么牛气的呢。
谁知道,媒人去黄家说了,黄家老两口也没说不愿意,只说等黄老三回来就见见,只要孩子没话说,他们没意见。
韩家全家都以为,就冲家里闺女这模样和能干,这肯定是板上钉钉的事。
谁知道,黄老三在隔壁村子做活认识了现在的媳妇宋氏,回来就和爹娘说要娶宋氏,见都没见她一眼。
宋氏当年进黄家门,她第二年就嫁进了王家,她就想让黄老三看看,她比宋氏可强多了。
人真的不能拿婚姻做赌注,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王家媳妇和黄家媳妇,那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