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談(37)

作者:白羊座张文君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三年前,她回来了,来看看,虽然十几年没见,但我认出了她,我也不清楚为什么,按理说,不应该记得,可我认出了她,所以,我给她拍了很多照片,在巷子里给她画了这幅素描,唯一的一幅,她说,她喜欢素描。”

“她现在在哪?”

希希顿了顿,说,“两年前,她患白血病,过世了。之所以回到观音街,是想最后看一眼儿时住过的街道,她说,她非常不舍。”

沙织突然问,“这幅画有灵性,你知道的,对不对?”

希希没有否认。他看着沙织,道,“她对你眨眼了,因为你们很像,都喜欢素描,她喜欢你。也许你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

阿胶都呆住了。她说,“真有这种事?”

“我为什么叫诺查丹玛斯,你知道吗,”希希说,“我有一种能力,但仅限于素描画,我可以将死去人物的灵魂藏在画中。”

“难怪你不爱画素描,”沙织继续说,“她喜欢在画中待着?”

“她说她非常享受,能与自己热爱的事物在一起,”希希说,“别把这事传出去,不过嘛,说了也没人会信。”

“你从什么时候拥有这种能力的?”

希希抿着嘴唇,道,“很小,很小的时候。该说的都告诉你们了,走吧,我还要画画呢,就快要完工了。”

沙织突然开口问,“你爱她,她知道吗?”

“知道,”希希回答,“从我爱她的那一刻,她就知道了。”

“她也爱你吗?”

“不爱,”希希说,“不过这不重要。我爱她就够了。”

阿胶心里也不是滋味,原来大家都是一类人。沙织拍了拍阿胶的肩膀,道,“走吧,还有,忘了他,他的心里已经容不下活人。”

阿胶咬了咬嘴唇,拦截了那么多活人,最后竟输给一个死人。她回忆起了那副《黑暗中的女孩》,心有不甘。

“原来,死人才是最大的竞争对手。”

阿胶心里默默地想。

第46章 西门之太平寺

安庆人对这个地址应该不陌生,太平寺街迄今仍存在,不止在记忆中。

这条街道的名字得益于太平兴国禅寺,后毁于战火,十二中有一个太平寺,是后来造的,但已不在原址。它的原址在万松山,历史上是重要的商业、军事要塞,它的建造者叫童师建,是一个著名的和尚,此人还被写进佛教历史,这所寺庙说起来比东门迎江寺还悠久。

太平寺街发生过太量波澜壮阔的故事,恕我见识浅薄,只能跟大家说一点皮毛。

传说有很多,我记忆最深的仍是裁缝铺曹二娘的故事,关于曹二娘,传说都带着灵异色彩,我访问过一些老人,听过无数版本。我下面要说的是综合了各版本后的版本。

这位曹二娘何许人也?曹二娘本姓甘,单名一个月字,婚后嫁给了卖猪肉的曹莽,曹莽娶甘月时已是二婚,所以大家背地里叫她曹二娘。

曹二娘家境贫寒,家中有五个妹妹,为了妹妹们有嫁妆,不得不过早地嫁为人妇。和曹莽结婚时,曹二娘才十五岁。

当时,还是新中国成立没几年,日子过得很艰苦。曹莽是独子,家中只有一个身患重病的老母亲,和曹二娘婚后,照顾老母亲的重担就交到了她的手上。

曹母生得巨丑,为人刻薄,对第二个媳妇的美貌很是妒忌,天天在儿子耳边吹风,说她的不是,曹莽人虽不坏,无奈耳根子软,人又孝顺,生怕媳妇偷汉子,日子久了,也开始嫌弃起来。

曹二娘忍气吞声,第二年,他们第一个女儿阿娟来世,婆婆责怪她没生男孩,坐月子期间连顿像样的补品都没吃过,第三年,她终于生了男孩,情况仍没有好转,丈夫像看守自己的猎物一样,对她寸步不离。

无论在什么年代,漂亮的女人总是和水性杨花沾边。这其实是个误解,不好看的女人也好不到哪去。人的内心与外表永远不会一致。

第五年,曹母病得更重了,但仍有一口气在,对她的态度更是变本加厉。最毒妇人心,是有道理的。女人的妒忌甚至可以毁掉一个国家。除了口头上的辱骂、诅咒,曹母甚至命令曹莽将她毁容,反正孩子也生了。

好在曹莽对妻子的美貌着实迷恋,没有听信母亲。第七年,她又怀孕了,生了第二个女儿,乡下野民没有避孕的知识,基本上等同于多斯拉克人卓戈卡奥,曹莽是个蛮人,他工作很卖力,但没有头脑,赚得特别少。

孩子多了,用钱的地方也多。为贴补家用,曹二娘和曹莽商议,在卖肉摊的旁边,用自家的小屋开了一间“曹氏裁缝铺”,曹二娘很小的时候随母亲学过针线,还做得不错,曹莽穿过她缝补的衣裤,于是,同意了她的决定。

裁缝铺的原址在太平寺街某处,据说后来搬过,但一直没离开这条街。开了裁缝铺后,曹母在第二年走了,没有了她的煽风点火,曹莽待她也好了不少。

但命运没有眷顾她。正当生意好起来时,曹莽却在一次意外后失去了一条腿,没有腿,他没办法经验肉店,猪是不会自杀的。

光养伤就几乎花光了家里的大部分积蓄。面对躺在病床上的丈夫和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曹二娘一开始非常绝望,彼时,她才三十不到。

严格来说,她还是个孩子。

传说在某一点上是一致的,所有关于曹二娘灵异故事的开始都是在她回娘家以后。有人说她得到一本秘书,有人说她学会了御鬼术。

失去了丈夫的事业,她只有靠裁缝铺了。可是,这时的中国处于高速发展期,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中国人终于知道有一种东西叫时髦,不是所有人衣服破了都拿来缝缝补补,加上旁边新开了许多成衣店,裁缝铺的生意没有以前好了。

这种情况从她回到太平寺街后的第一个礼拜开始改变。

附近的居民在穿过曹二娘缝补过的衣服以后都明显更苗条,经过她的加工,也看上去更时髦,没人解释得清原因,也有人试着拿同样的衣服到其它裁缝铺,却发现自己臃肿得不忍卒睹。

于是,“曹二娘裁缝铺”开始在这条街走红起来,不到一年,她的名声甚至传到了街外,整个西门,甚至安庆市都传遍了。

大家议论纷纷。亲历者都夸夸其谈,说这是一种巫术,她是个巫婆,也有说他老婆一个月跑了近十趟,原本一百八十多斤,腿跟大象一样,可穿了曹二娘缝过的裤子,都可以当腿模了,太不可思议了,更有人慕名而来,想买下让人穿了会瘦的配方。

裁缝店生意兴隆,曹二娘扩大了店面,在旁边买下三间大瓦房,请了十来名工人。看起来,更像一个小工厂。

生活好起来后,曹二娘给曹莽装了义肢,他可以帮忙打下手。孩子们也逐渐成人,慢慢地,曹二娘将裁缝铺交给了儿子打理,自己负责会计,由儿子来开拓市场。

不幸的事却她最幸福的时刻接踵而至。那时,她已经上了年纪,丈夫也是。有一天,曹莽出门,被路过的一辆红旗撞死,第五年,儿子在外地因纠纷被刀砍死,两个女儿,嫁得都不错,但对方都不是善茬,每天过得水深火热,大女儿与婆婆发生不快,喝农药而死,小女儿的丈夫在外面有了小三,她愤怒已极,挥刀砍死小三和丈夫,最终被判死刑。

小女儿死时,曹二娘已经近七十岁。心灰意冷的她卖了裁缝铺,据说回了娘家,也有人说她搬去了国外。她有没有卖配方一直是西门人最关心的话题,但大部分人坚持没有,因为自那以后,接手的人再也没让生意火起来。关于配方,依然是个谜。

接下来,我转载一位老安庆江启荣老先生写的和太平寺相关的另一则故事。是一个民间典故。出处不详。

太平寺在解放后曾一度是,大观区政府区法院的所在地,在现在第三人民医院对面。

那时政府法院很给力,法院经常公开开庭,每次开庭都有告示提前张贴。我们住在附近的老百姓喜欢听审,在这里即看了热闹,也学了法律知识。

有次审理年轻人犯的案子,是什么案记不清了。有个老者看到年轻人,叫法警上手铐带走后,仍兴犹未尽的说:

“现在小伢子,都是大人养而不教,变成这样的后果。唉——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听……”于是他是这样说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