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真相
“那你不是帮袁总了嘛?”
“帮袁总那都是之前累积下来的经验,王叔就是前面的其中一个。”
“你是说王叔,,噢,我明白了,抱歉师傅,我前面没理清。”林娣挠挠头,“我一直以为王叔在袁总的后面认识你呢。”
冷泽华继续道。
“后面我带他去寻求贷款,虽然成果不是很丰盛,至少能让他撑下去一段日子,再后来我寻找了一些较好的展销会推荐给他,因为几次在展会上独有的优势,他找到了合作的商家。一个对自己所喜爱东西执着的人,你千万不要小瞧他,轻视他。第三年他正式注册成立公司,后来引荐给我师傅,成功拿到公司的投资。”
“师傅?”
“就是陈经理。”
“真的。”
“嗯,他很厉害,是我的榜样,所以他把你放在我这,我尽我自己的能力去教你,至于你愿不愿认真听,那另当别论。”
“我当然愿意”林娣早已经是喜不自胜。
“我教的不一定全部适合你,每个人遇到事情的处理方式不同,结果也会不同。同样,遇到事情要深究。碰到死胡同要学会转换思路。看到难题,要解,解不开,就要问,一个给不了答案再问另一个,综合起来,找到精髓,就是你想要的答案。”
“第三个,这是我的机遇。”
“你的?”
“嗯,想想,我在众生投资,已经有十一年了。”
“十一年”林娣低呼。
冷泽华道:“我十八岁就已经开始工作了。”
“我当时在山东大学学土木工程,有一个新成立的公司做宣传,谁能在一天内了解他们公司并做一份企划案,只要得到公司股东的认可,他们便送百分之零点五的干股,对于他们公司当时来说,这简直就是笑谈,一个新成立的公司先不说等到他们成为上亿公司自己分到的钱有多少,就算等到上亿那也是好几年的事了,但是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锻炼一下自己的写作水平也是不错的。
于是我报名,花了一天时间了解他们公司,当时国内外运输还没有现在的机制成熟,在很多程度上是没有人看好的,准确的说是没有能力投入大量的资金运转。”
林娣听的很认真,冷泽华讲的也很投入。
“我当时写的有点多,我就简洁的说一下,我总结了三类,第一,时效长短利弊。第二,与客户之间的信任协议。三,职工分划。时效关联着太多东西,无论是直观还是客观,联系最大的无非就是金钱。一旦与金钱产生关系,不是利就是弊。所以当时我也不敢直接去评判或提出建议,因为你作为一个外行,去评击别人用来吃饭的碗,兔子急了还咬人,无论你是否说的真对,那都是对别人的不认可,所以你只能通过最表层,别人都可以看到的地方加深看法。
第一,时效问题,这存在一个问题,如果好几批货不同时间到达快运公司,公司有两个选择,一,来一批走一批,这对客户来说好事,可对于快运公司来讲,即使没有亏损,也绝对没有盈利。
二,等待,这对快消客户来说不仅是时间问题,还造成金钱的损失,对快运本身也是有害的,那就是时效无保证造成的客户流失。
那么知道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将快慢的价格适当调整,和不同的客户签约不同的协议,从而保证长期有效的合作。
前面都解决了,后面的职工划分就相对比较容易了,分工明确,各就其职。公司就像一个大型运转的机器,员工就是里面的各个零件,零件虽小,缺一不可。
后来公司聘请我,因为和我所学专业相违背没有同意。”
“至于后来,我师傅亲自到学校来见我,他从来不谈他的工作,只谈我们互相感兴趣的东西,慢慢的受他影响,我主动提出想去众生投资上班,我不知道他通过什么方式让我进去的,总之很顺利。后来他升任经理被调往成都,我也跟来了。而这个客户便是开启我人生之旅的金钥匙。”
“我表达的还算清楚吧?”冷泽华喝了一口水道。
“嗯,很清楚。”
“其实这不是什么秘诀,谁都可以做到,就是用你的一颗心去办事罢了,你把你的工作当成是自己的事业来做那你就迈进了商人的圈子,当你能帮助你的客户解决难题时,代表你已经融入客户的生活中。”
“你不栽培树,不用心栽,就等不到来年的花开,也等不到果子成熟的那一天。任何一条路,都没有捷径可以走的,不要小看比你起步晚的人,也许有一天你曾经看不上眼的那个人,已经一步一步走在了你的前面,不是他看不到别人的鄙夷,而是他把鄙夷作为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你也许也够努力也很有能力,可是你却把精力用在和人比较上。你不会知道这些人某一天就能和你平起平坐谈合作。”
林娣点头,听了这么多,林娣再看冷泽华的眼神里除了钦佩还有敬畏。
“你现在可以继续吃了。”冷泽华说着已经连续吃了两块寿司。
“我饱了。”林娣听的热血沸腾,早就不觉得饿了。
“噢。”冷泽华开始埋头苦干。
“师傅,要不要喝碗粥?”
冷泽华没有抬头,看着手机含糊不清的回应:“嗯,吃完再说。”
听到答复,林娣起身盛了一碗粥放在冷泽华面前。
冷泽华抬起头有片刻的愣神:“谢谢。”
“不客气。”
吃饱喝足,回家。
第55章 佩服
车上放着八十年代张学友的经典歌曲:"一路上有你……"车内只有音乐的回荡声,有时候一首歌的魔力就在于它能在突然间勾起你的回忆,让你沉沦,让你手足无措。
“你也不要灰心,你还年轻,客户可以慢慢积累。”
“嗯?嗯,我知道”顿了顿,“对了,师傅,这个周末你有空吗?”
“嗯?”
“我,想让你跟我客户谈谈。”
“就是这个事让你心不在焉?”
林娣干笑心虚的点点头。
“行。”你把客户的基本情况说来我听听。
“呃,我也不是很了解。”林娣小心的看看冷泽华,真怕又看见他对自己现出失望的神情。
只是,并没有,冷泽华道:“那你把你知道的基本资料发给我。”
“嗯,好。”
一周的时间里,跟着冷泽华见了好些客户,陈经理开会时还着重表扬了冷泽华突出的业绩,一个星期的时间与整个营销部第二名的差距已经是很明显。
冷泽华并没有因为表扬而受宠若惊,一副高冷的姿态跟着陈经理走进办公室。
林娣从同事的眼中看到了妒忌的痕迹,她这才惊觉,原来所谓的和平都只是表面,其实这不过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林娣私下问冷泽华,这样鹤立鸡群会不会不太好,其实可以循序渐进。
“你想做那一类?”冷泽华却抛出这个问题让林娣傻眼,半天吐不出一字。
冷泽华继续说:“你如果是鹤,站在鸡群只能是鹤立鸡群,所以你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同类。没有压迫感就没有动力,你有能力追上我,我们可以并排前进,你没有能力,我为什么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去等待?他们对我的看法就没有自我的偏见吗?我对于他们来说究竟是竞争者还是领跑者,都是他们的想法,与我何干?不要怕自己能力太显眼,这只能证明你很优秀,别人对你的攻击,只能表明对方技不如人。至于如何做人,在于自己。”
林娣的认知再次被刷新,原来在优秀的人思想里,能力无需藏拙。
一周接近尾声,和王珏杰说好的日子到了。
四人在餐厅碰面,各自心中有所较量。
吃饭喝茶,冷泽华又如脱缰的家马,放荡不羁,侃侃而谈,除了此行目的。
又或者说一切闲话家常都是为后者做铺垫。
林娣一直很奇怪,这种双重性格的人脑袋真的是正常的吗?
“冷先生,我们还是谈谈投资的事吧”终于,还是王纯卸任了伪装。
冷泽华喝口茶笑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冷先生这话可有凭据?”王纯问。
“有。”冷泽华说着,从背包里拿出文件,抽出一张纸递给王纯:“这是与我合作多年的客户,他们的投资与回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