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小女娃甚是有意思,那就陪她玩玩吧,也顺便见识见识这女娃的学识。
“好啊,那就……”周老夫子一抬头,眼前是一棵大柳树,虽没剩几片叶子,此时一阵轻风吹过,柳条随风轻拂,也甚有种读书人喜欢的意境,“那就以这棵柳树为题,大家赋诗一首,如何?”
小七笑笑,姐姐我上学时候可没少背那些唐诗宋词,总有一款可以借来用用,就不信我唐宋鼎盛时期又是诗仙又是诗圣的,还比不过你们几个毛头小子?哼!“没问题呀,要不我先来?”
周老夫子看着小七微微眯眼,点头,“好,你先来。”
小七仰起头,看着这棵大柳树……柳树?柳?咏柳?哎,那首诗怎么背的来着?就那个“二月春风似剪刀”,第一句是啥来着?完蛋了,上学时就这样,给了上句能轻易的接上下句,可给出下句要想出上句,我太难了!小王子!小王子!求救!求救!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在小王子的友情提示下,冯小七终于想起来了,假装是自己所作一般,慢条斯理的将四句念出,然后便笑眯眯的看向同样笑眯眯的周老夫子。
别看这周老夫子面上笑眯眯,此时内心可是震惊不小呢,且不说这诗的内容,单看这诗的格式,这便是刚刚出现的七言绝句啊,就连他也只是略听过这种格式,如今大部分的文人还在用之前的诗词格式,这小女娃已经能用最新格式出口成诗了,果然非凡人。
再说这诗的用词意境,不仅生动形象,而且颇具韵味,如此短的时间内,竟做出这等水准的诗,他不得不配服。至于他的那些学生们,莫说是学生们,就是他亲自上阵也未必能赢得过她啊!
而冯小七此时在内心暗暗跪拜这诗的作者,一时也想不起这诗的作者是哪位,反正就是万分感谢他老人家!
“贺知章。”
“哦,谢谢贺老人家!”
小王子:“……”
“小七,这一轮你赢了!”
“哇哦!”周兰芝兴奋的拍手叫好!
“不过……”周老夫子看了眼自家小孙女,复又看向冯小七,“你能再说说,这女人凭什么要和男人一样?”
尽管内心一再觉得可笑,他一个几十岁的举人老爷,现在跟一个七岁的小女娃讨论男女地位问题,他都感觉自己脸上无光,可事实上是,这女娃的头脑的确非凡人可比,倘若她是男儿身,恐怕此刻就该去考功名了!
咦?这是一道论述题?姐姐前世可是文科生,三段论不要太熟练哎!
“女人为什么不能和男人一样?我们不求女人超越过男人,我们只求男女平等!尤其在上学堂这件事上,女娃为什么不能进学堂?女娃一样有聪明的头脑,有敏锐的判断力,如果我们学好了知识,我们见多识广、我们明事理、辩是非,可以大量的运用在以后的生活中,包括教育我们的子女,就能够避免因为无知而造成的很多不幸。
我们有了学识,会自己做判断,我们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我们能够肩负起更多的家庭和社会责任,我们不必处处依赖于男人,我们可以更独立,我们……”忽然,小七住了口,她觉得再这么说下去,会不会变得女权主义?男人们会有危机感而更严苛的限制女人发展吧?虽然她自己觉得女人就应该独立,不能指望靠男人,更何况,“男人靠得住、母猪能上树”!在这个男人三妻四妾的时代,有哪一个男人能靠得住?
“哎呀,总之,我们只不过是想进学堂上学而已,我们不考功名,就是想多些见识,防止以后因为没有主见而被别人愚弄,你也不希望你的小孙女将来嫁了人,因为无知软弱,被男人欺负吧?”
“请记住,知识改变命运!我家之所以生活越来越好,就是因为我和哥哥们读了好多的书,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将来这些知识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兰芝也一样,唯有多读书,了解自己、也了解这个世界,才能更好的生活。
让兰芝进学堂读书只有一个好处:她会变得更好,她变得更好,周家就会更好!”冯小七做了总结陈述。
第39章
有些东西不能说的太露骨,毕竟人人都是先考虑自己的利益,然后才是自己亲人的利益……女人的地位提升,意味着男人权力的缩小,跟一群男人说什么女人要独立要解放,能说得通才怪!
周老夫子仍是笑眯眯的表情,没说行也没说不行,只叫学生们进屋准备开讲,然后冲两个小女娃笑笑,点头示意他要回去了。
“周老夫人已经同意兰芝来学堂,回头她会找你商量,还望夫子答应了吧。”
周老夫子顿了顿,直接进了学堂。
两个小女娃堪堪对视,两人都抿了抿唇,转身回去。
第二日,周兰芝便被特许进了学堂,不过是以特许的名义,学堂仍然不对其他女娃开放,周家虽在青山县是数一数二的大户,可保不齐会有对手眼线安插在此,万一这事传到上头,谁都承担不起责任。
入冬后,除了捕鱼队继续捕鱼卖鱼,其他以种地为生的村民们又无事可做。
这将近一年的时间,让冯小七对村民们的好感度蹭蹭涨,都是勤劳朴实的人,只是生在了物资科技都匮乏落后的年代,空有一腔热血和一把子力气,却无用武之地,于是有小王子傍身的冯小七和二哥找到王保长,合计着可以带领大家伙搞点手工业。
两人特意去了趟更繁华的东岭郡考察,还托周老夫人给远在兴安州的孙子写了信,询问那边流行的手工种类,最后定了几个项目。
一个是小七和哥哥们夏天编的草帽,她觉得可以把方法教给村民,芦苇在石崖村不算少见,就地取材也方便,以后学成手了不止编草帽,芦苇席子、托盘、框、坐垫……能够编出好多家居用品,自己用或出售都不错。
再一个就是衣食住行的衣,包括服装鞋帽。要知道东北的冬天相当寒冷,这个时代御寒的基本是斗篷大氅,暖和是暖和,可是活动起来不方便,普通老百姓可不像贵族整日手都不用伸出来,他们可是天天要干活的,即便是紧袖款的衣服,因为都是长衫,跟后世的服装没法比,所以冯小七尝试着先改良了部分衣裤。
她把长袍改成短款大襟褂子,裤子直接做成现代的宽松运动裤款,冬天先是做了絮有棉花的棉裤,系上裤腰带,随便跑跳踢腿,把两条腿解放出来,虽不如手灵活,却也方便了不少呢。
鞋子也画出了棉靴的样式,她很喜欢后世的雪地靴,穿着方便又保暖。
包括现代的袜子、手套、内衣、内库……全都打出样子,找心灵手巧的村妇加工。
做工不需要有多精巧,只要针对的还是普通的百姓,小七目前的想法是一切都以“提高生产效率”为主,目前贡献出来的除了粮食瓜果蔬菜,再就是各种劳动用具或是生活用具,至于有钱人家想要享荣华的那些高档奢侈品,暂时不在小七的考虑范围之内。
只是小七又有了一个新发现:他们用的棉花和后世她所见的棉花不——一——样!
“小王子,这……是劣质棉花?怎么感觉不一样呢!”这种问题她只能问小王子。
“这叫木棉,不是后世普及的棉花,你难道没发现么?你们穿的衣服都是麻的,哪有几个是棉的?”
冯小七:“???”
这个问题她还真是没太注意过,小王子如此一说,再一细看,还真是!看来,种棉花也是要提上明年的日程了,要不然多养些鸭子大鹅?鸭绒鹅绒不是更暖和?咳咳,醒醒吧,自己都将将吃饱,哪里养得起鸭子大鹅?
光这些活计,就已经让石崖村的村民们在大冬天也忙活了起来,小七建议王保长找周老夫人商量,他们的成品暂时由周家的店铺代售,大家都省劲儿,周老夫人欣然同意,他们做出来的东西实用的很,大家都特别喜欢,她也亲身试穿了一双雪地靴,果真暖和又防滑,她甚至有想法,若这些东西数量能跟得上,她要让周家在其他县城的店铺也销售,甚至可以供货给家主卖到州郡京都去。
又即将迎来新的一年,这一年的春节前,小七和哥哥们提前置办了红纸,写好对联和福字拿去县城卖,原本小七也没想要做这笔生意,因为她哪里有那个才华写出不同的对联啊,总不能所有的对联全都是一模一样的吧?满怀期待的向小王子求对联,谁知小王子说它也不会!小七一下就如泄了气的皮球,不过,小王子一个转折但是后,告诉她系统里有一本《对联大全》,这可让冯小七乐开了花!所以这一年春节,青山县的家家户户都将桃符换成了春联和福字,各家各户喜气洋洋、热热闹闹的迎接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