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侯(295)

“我觉得这位姐姐的话可以信。”另一个将官捻须沉思,“江陵府毕竟是李奉安的故土,现在剑南道没有战事,对别处的请兵可以视而不见,但江陵府总要尽尽力,李大都督死了,子女连家也保不住?这传出去,娃娃节度使脸面也不好看啊。”

诸人点头,言之有理,这也是为什么吉卫将军同意再次去彭城集结防卫,共守江南道防线。

“现在的问题不是剑南道。”袁卫将军眉头依旧凝重,“而是淮南道。”

只靠剑南道小都督这个姐姐带着兵马,别妄想守住彭城大营,所以淮南道的援兵也很重要。

“淮南道来了多少兵马?说是四五千?会都留在这里?或者还有援兵来吗?”

“剑南道援兵尽力合情合理,可以相信,但淮南道呢?”

“楚国夫人正与马江大战,她会分兵给江南道?她又不是江南夫人,江南道也没有她爹。”

是哦,民众都说楚国夫人是救苦救难的神仙,但对于将官来说,楚国夫人只是在蓄力养兵。

以前大家都不在意兵马,甚至缺兵也不上报,只为了多捞些兵饷粮草,现在都后悔莫及,兵马就是他们的身家性命啊。

楚国夫人为什么把身家性命白送给江南道?

浓的淡的长的短的粗的细的眉毛都皱了起来,在城墙上拉起了一片阴云,直到远处烟尘滚滚。

“他们来了!”

诸人将眉头抚平,跟随袁卫将军一起涌下城墙,打开城门,滚滚烟尘的人马到了近前。

袁卫将军先看到了一个女子,然后是她身后兵马手中的大旗,大旗后再露出一身官袍的知府。

“明华小姐。”袁卫将军迎上,热情的施礼,“久仰久仰。”

袁卫将军以前也没有想过会给一个能当自己孙女的女孩子施礼,不管她是不是节度使的姐姐妹妹。

但现在么......如果那位楚国夫人亲临的话,他大礼相待是理所当然。

一个女子能这样,两个三个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李明华下马还礼。

落后一步的胡知府走了过来。

男人还是方便一些,袁卫将军上前拉住他的手:“胡大人,辛苦辛苦。”

其他人都涌上来寒暄说早就知道你们来了,听闻承庆被击退是我江南道之福云云一通话。

“不知道要怎么布防。”袁卫将军问,摆出焦虑又急切的神态,“我这就集结兵马。”

这可不是真心的询问,是试探或者考验,还好项伯父提前教过她。

李明华毫无怯意,心里给了项云一个大大的微笑,伸手,旁边亲兵便展开一张舆图:“如今江南道四周的形势是这样的.....”

她干脆利索的将项云给她讲过的讲了一遍。

四周竖着耳朵的诸将收起了看热闹连连点头,李氏的女儿领兵并非浪得虚名。

李明华结束了寒暄:“彭城大营此时尚安稳,待我们再详细商议后集结兵马。”

袁卫将军哈哈一笑连连点头,要伸手做请又停下,视线落在扛着大旗的兵马身上。

“这就是楚国夫人的兵马吗?”他问道。

听到询问土蝗将手里的旗向前递来,这么大的字看不到吗?

李明华已经替他答了,袁卫将军再次赞叹:“果然勇武气势不凡。”

土蝗心想果然眼神不好,他们要是真勇武不凡早就成大山贼了,哪会被向虬髯一人打的跟狗似的。

李明华一笑没有说话,以沉默表示赞同。

袁卫将军捻须问出真正的意思:“不知道诸位楚军来了多少啊?”

“也就一千多人吧。”土蝗答道。

看袁卫将军的脸色不太好,李明华补充道:“另有振武军四千多人。”

袁卫将军轻叹一声:“真是没想到楚国夫人战况如此吃紧,还分兵援助我江南道.....”

他的话没说完,就被土蝗打断了。

“这位将军你这话可见外了。”他说道,“我们楚国夫人跟剑南道是一家人。”

一家人?剑南道跟振武军一南一北,怎么就一家人了?

李明华微微皱眉,她倒是没有这些疑问,因为一是知道土蝗他们不是楚国夫人的兵,二是对楚国夫人派来援军也没有什么不解。

楚国夫人,就是那样的巾帼英雄啊。

这个土蝗说话没有分寸。

“无关的事不要说了。”她警告。

土蝗话到嘴边可不会咽下去:“剑南道的韩旭韩大人,那可是跟我们楚国夫人有同生共死之情义,关系匪浅,韩大人是先帝封的管剑南道的官,他要援助江南道,楚国夫人当然相助了。”

袁卫将军哈哈一笑:“原来如此。”再不迟疑伸手做请,“路途辛苦了,大家快请进,进去再说。”

主以客为尊,袁卫将军侧身让路,土蝗先冲了进去,李明华和胡知府紧跟向内走去。

袁卫将军跟上迈步前,侧头对身边的亲随低声道:“去打听一下,关系匪浅。”

亲随领会应声是在涌向城内的人群中悄无声息的退去。

在城外一处山丘上有一人看着这些人进了城池,便转身奔走,骑上山丘下的马匹疾驰,一日一夜后进了一座城池。

天色虽然蒙蒙亮,官衙里却已经不少人站着走动,看到此人跑进来忙都围过来。

“如何?”他们急切的问。

来人一天一夜不停歇口干舌燥声音嘶哑:“吉卫,袁卫都接纳他们了。”

围过来的人们便都发出一声声怪叹。

“你看看你看看。”

“我就知道会这样。”

“那可是剑南道和淮南道的援兵。”

蒙蒙的晨雾中恍若草虫嘈杂。

“行了,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一个官员呵斥,转身拂袖进了正厅,脚步又是一顿,“你怎么....”

光线更加昏暗的厅内坐着一个身影,正在悠闲的喝茶。

其他人也都跟过来,看到此人嘈杂顿消。

先前的官员疾步进去:“你怎么还没走?剑南道和淮南道的兵马已经过来了,吉卫袁卫也都被他们说服了,你现在不走,就走不了了!”

喝茶的人把茶杯放下:“怎么?你要杀了我吗?”声音尖利一笑,“也好,我现在是叛官贼子,你割了我的人头,献给剑南道和淮南道,必然是大功一件。”

这声音划破晨雾,让进来的官员吓了一跳,他忙对外边挥手,跟随的人们心惊胆战关了衙门。

“你不要胡说。”官员怒声道,“我虽然痛恨你投敌,黄茂生,我们同乡同窗十载,我还不至于要杀你取功。”

喝茶的人放下茶杯,声音变得平和又几分怅然:“是啊,阿市,我们同窗十载,我功名不成,你仕途通顺,你不忘情义一直提携我,才有我挣米粮养家糊口娶妻生子。”

追忆往昔,尤其是现在,更容易让人怅然。

“阿市,你不忍心杀我,我也不是来害你的。”黄茂生长叹一声,“如今这世道,我们这些人求功名前途更难了,一旦有机会,就不能放过。”

官员沉脸没有说话。

“黄先生,不是我们大人反悔。”一个官吏低声道,“现在真是没有机会,我们这个小城没有兵马,怎能跟人家抗衡?”

黄茂生道:“谁让你们抗衡了?难道不知道这世上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厅内的人怔了怔。

“你们没有兵马,只是一个弱小的城池,你们都是些文官皂隶,想做的不过是给平民百姓求一个平安,看到这般兵马经过,倾慕又想仰仗,请进来好吃好喝的招待一番,岂不是理所当然?”

“他们兵马多,强者地位,面对你们这些弱者只会怜悯,戒备就会少。”

“要杀人,不一定要动刀枪,井水饭菜熏香蜡烛,这些东西也可以要人命。”

黄茂生的声音在昏暗中忽高忽低,让厅内的人心也跟着忽高忽低。

“他们,他们要是死在这里,我们也活不了。”一个官吏颤声道,“袁卫,吉卫,还有淮南道剑南道.....”

黄茂生的笑声打断他的话。

“他们要是死在这里,江南道兵马谁还敢来?”黄茂生道,“吉卫袁卫这些兵马如果真有胆气,哪里用等他们来请?现在不过是因为这些援军生了一些底气,如果这些援军的主将都死在这里,他们底气必然溃散。”

“安小都督已经派了一只兵马在东南道和江南道边界,只待吉卫袁卫军心溃散。”

希行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