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造反的未婚夫(104)

仿佛一说这两个字,人人便都该心知肚明了似的。

他没意识到这些,心情倒也平缓,便问:“我为何会在此处?”

“这奴才也不知了,只听说是祝少爷将您安置在此处的,您当时昏迷着,大夫来瞧过后说先生您并无大碍,祝少爷便吩咐奴才来伺候您了。”

“祝少爷?”

“是。他是我们太太的亲弟,如今正借居在卫府上呢。”

妻子姓祝,还有个亲弟也住在西北,又被称作是卫将军......

——直到这时,阳佟无才忽地意识到,自己如今究竟在一个多么了不得的地方。

卫府。卫将军府。

不是那位名震西北的卫珩,还能是谁?

许是这一路上听见的有关卫珩的事迹都太让人印象深刻,所以此时真到了卫大将军的府邸,才如此忐忑难安。

他一倏儿竟然连手心都冒出汗来。

也便是说,之前在街面上纵马伤了自己,又把自己带回卫府的少年,便是卫家主母的同胞弟弟,祝亭钰了?

阳佟无坐在桌旁,瞧着眼前的薄粥点心与清淡小菜,久久未能回过神。

祝亭钰这个人,他从前不是没听过。

除却他是卫珩的妻弟这一点,他自己在京城名声也大的很。

不为别的,只是因为小半年前,他回祖籍科考之时,不知怎么就与九皇子发生了冲突。

这倒也不稀奇,毕竟九皇子向来以性情暴烈,爱无事生非著称,满京城里与他不对付的世家公子多了去了。

稀奇的是,祝亭钰与九皇子争执之时,一怒之下,竟把他直接从酒栈的楼上给直接丢了出去,摔瘸了他一条腿。

九皇子在宫中的地位并不高,他生母是个宫女,因品级不够抚养他,他便被皇上下旨给了淑嫔养。

淑嫔娘家煊赫,但她自己有儿有女,对九皇子不过也只是做做面子情罢了,从未放在心上过。

那些与他不对付的世家公子,大多在京城里都有些煊赫的背景,是以既瞧不上他,也不怕他以势压人报复,不过都只是看在他皇子的身份上,不愿多生事端多计较罢了。

但即便是这样。

即便是有人敢在私底里不给他好脸色,也从来没有人敢与他在大庭广众之下争执,毕竟他好歹是个皇子,真闹大了,那就是藐视皇威,有辱皇家脸面。

更别说还把一位皇子给拎起来扔出窗外,生生摔瘸了腿。

不过大概是祝亭钰也知道自己闯了大祸,当天夜里便动身逃去了西北,去寻他姐夫的去庇护了。

他祖籍离京城有些距离,消息没能立即传回宫里,竟然也就真的让他这么顺顺利利地进入了西北辖地。

那时候,京城已经许久都未有卫珩的消息了。

往日在京城炙手可热的少年权臣,不过一年的时间,就彻底销声匿迹,朝会日日那么多臣子,没有一人在圣上面前提及过他,就连圣上都仿佛把他给忘了似的,任他在北疆自生自灭。

归根结底,人让人不得不感概太子手段的果决与利落。

但直到那时候,许多人才忽地发觉有些不对。

卫珩的销声匿迹,未免也太销声匿迹了些。

西北偌大一个地界,那样多的府路,气候干燥,土地贫瘠,粮食,再加上异族侵犯,以往每季总能传回来一些极糟心的消息。

没错,是极糟心的消息,譬如大面积的饥荒,饿死了多少多少人,譬如鞑子蛮族又攻下了什么关,割占了几座城池。

种种种种,让朝廷的文官们愁的胡子都白了。

但自从卫珩上任后,西北未免也安静的太过异常。

虽然偶尔也有折子递上来,但都不过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不是这里粮食短缺急需救济粮,便是那里匈奴又举兵犯境了猖狂的很,希望朝廷能指派援军。

而尽管朝廷每每都是无力支援,最终回函也都是“暂能保住,勉力支持”。

这一年多来,西北边境反倒成为最不用朝廷操心的地界。

因为天高皇帝远,卫珩在西北如今究竟是个什么情况,也少有人知。

如今想来,分明就是有人刻意封锁了消息。

而这个人除了卫珩,还能有谁?

——没错的。

那祝亭钰逃去西北后,满京城的人都以为卫珩这回注定要被他这个小舅子给拖累。

但没想到,他把朝廷派去西北捉拿祝亭钰的人给赶了回来。

是的,甚至没找任何包庇的借口,就这么明目张胆地给赶了回来。

说祝亭钰打得好。

说,就九皇子那样的性子,口无遮拦不让他吃点苦头,他日后只会惹出更大的祸乱。

说对方要是道个歉,他还能派个大夫过去替他医医腿。但他要是还这么冥顽不灵是非不分的话......

回来禀报的官员跪在大殿之上,战战兢兢,声音细弱蚊吟:“卫将军说......那就瘸着吧。”

但所有人都听清楚了。

太子气的脸色铁青:“放肆!他卫珩身为大宣的朝官,竟敢如此不尊律法,藐视皇位,难不成他还想造反吗!”

整个大殿死一般寂静。

没有人敢站出来接一句话。

如今圣上病体未愈,下旨让太子监国。

与他父皇想必,太子确实是手段果决,大刀阔斧地裁令官员,变法改律,整个朝廷的风气都肃清了不少。

但到底沉疴痼疾太重,内忧外患齐齐涌来,太子便是再有本事,也是回天乏力。

更何况这一年,太子并未对受难的黎民百姓有多少关心,反而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官员任调与朝堂风气。

其实错也没错,只是在这时刻,到底还是有些轻重不分。

所以大宣如今这副水深火热内患不断的模样,那卫珩生了些旁的什么心思......也不是不可能。

一列列心思各异的官员之中,季连赫站在最尾,低着头,掩住嘲讽的面色。

在他瞧来,卫珩和亭钰还是脾气太好了。

换做是他,直接把九皇子给砍死了都有可能。还有那捉拿亭钰的钦差,他若是在西北,压根儿就不会放他回京。

当初朝廷遣派卫珩去北疆任大将军,照理来说,卫珩有权管辖西北所有的军户。

但实际上最初兵权压根儿就不在他手上,反而被周栾握的死死的。

若不是卫珩有本事,他如今也不过就是周栾手下的一个傀儡罢了,能不能活都还不一定。

他任大宣文官那几年,平定了多少次民乱,周全了多少回天灾,结果皇帝是怎么对他的?

这样凉薄的朝廷,还孝敬个什么劲。

这朝堂上,不止季连赫,还有一些卫珩当年一手栽培起来的官员也怀着同样的心思。

他们甚至想,倘若卫大人真的造反了,那也是黎民百姓之福。

最起码,比起这周氏皇族,卫大人才是真正心怀黎明百姓的君子。

也只有卫大人,能有本事救天下苍生于水火之中。

......

太子满腹怒火,但他无力地发觉,自己竟然对卫珩没有半丝法子。

西北,整个西北都被卫珩管的如铁桶一般,不知深浅,他现在要是真打算派兵去武降,万一对方并不如他所想的那样好对付,不是就正巧给了南疆的酆王机会。

卫珩的祖籍江南,如今已经没有多少卫家人还留在越州,全都在他还未察觉之时便已悄无声息地迁徙去了西北,拿卫珩的族人威胁他,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即便七歪八拐的,把目光放在卫珩的妻族上,也不可能。

酆王对中原一直虎视眈眈,但如今还盘踞在南疆,全靠黎州在撑,而撑着黎州不被酆王攻破的兵马官员,竟然全都是被祝明晞,也就是卫珩的岳丈在管着。

也就是说,他要是捉拿了祝家的人,就意味着黎州要失守了。

黎州一旦失手,那大宣损失的,就不仅仅是九皇子的一条腿和皇家颜面这么简单了。

太子召集所有谋士在府里密谋商议了整整一夜,谋划到最后,他发现自己竟然只有两条路可走。

一便是忍下卫珩狠狠打在脸上的耳光,装作什么都未发生,卧薪藏胆,待大宣恢复了元气,再和卫珩算账。

二则是不理智地与卫珩直面交锋,然后让酆王渔翁得利,彻底将大宣陷入泥潭险境。

这两条路,不用脑子用脚指头想,都知道该选哪一条。

阿淳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