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严沉思片刻,“为今之计,也只能如此了,他是十月初上路吧?”
“听说是,这次恐怕要用到埋在齐王府里另外一条线了。”
宇文严道:“要用人你尽管用,只是尽量不要暴露她的身份,我要她还有用。”
刘喜想到那个人娇滴滴的模样,心中一荡,“是。”
“此事你现在就可徐徐去做了。”
刘喜忙道:“属下明日就去安排,这次时间充裕,属下保证可以将此事做得滴水不漏,殿下尽管放心养伤。”
宇文严冲他点了下头,眼中杀气勃勃而起。
第35章
秦诺在城西有一座宅子,还是他入许都后,他老姑奶奶秦老夫人拿出体己银子替他置办的,故连身边几个伺候的下人也是秦老夫人从自己身边挑出来送来给他使唤的,他从齐王府前大街出来后,在西市街上沽了两斤酒,又切了三斤牛肉一并挂在马背上,一路回家,推开家门时,院子里却坐有一人相候,是他的表兄李寔,此时天色已晚,月华如练,李寔静静坐在空寂的院子里,微微仰着脖子,不知是在看月,还是在想事。
秦诺俸禄不多,日常还要李府贴补他在许都的生活,因为家中几个下人并不知道他今日回来,所以也没有备太多吃食在家,还是李寔来了之后,他们才从李寔口中得知秦诺已回许都的消息,几个下人这才忙忙地出门去买菜置办晚饭。
秦诺站在门口说:“表兄来了。”
“嗯,”李寔站起身。
秦诺把马交给侯在门旁的小童,又交代他把酒菜送去厨房,便于李寔一前一后向堂上走去,两人进了屋,秦诺去燃灯,李寔则接过小童提进来的热水去泡茶。
“刚从齐王府回来?”
“嗯。”
“去齐国公事一切还顺利?”
秦诺把堂上的灯烛一一点燃后吹熄了手中一截小蜡烛,顺手搁在灯台旁边,“一切都还好。”
“阿宓上次托你查的事情,可有眉目了?”
秦诺掀起袍子下摆在李寔对面坐下,接过他递来的茶水喝了一口润了润喉咙,言简意赅说:“齐王府的刘孺人应该就是赵王的人。”
李寔听完沉吟了片刻,又说:“今天西苑发生了一件事,不知你可听说了?”
秦诺眉头拧了拧,放下茶杯,“还没有,是什么事?”
“闵阳候在西苑把赵王射落了马下。”
秦诺神色凝重起来,“有这种事,可知道是为什么?”
李寔道:“在皇帝面前,闵阳候说自己一时失手,赵王没有反驳,算是默认了。”
秦诺道:“以赵王为人,这么轻易就丢开手,恐怕事情远没这么简单。”
李寔点头,也放下了手中的茶杯,“从西苑传出来的消息是说,闵阳候当时看到有人意欲行刺齐王,他出手后才发现那人其实是赵王。”
秦诺思索片刻,已找到问题的关键,“那皇帝呢,他会信是赵王意欲谋杀同胞,闵阳候救了齐王一命?还是闵阳候想要替齐王除掉赵王?”
李寔道:“皇帝多疑,上次闹了一出坠马的事,他就准许了齐王之藩的奏请,所以这次的事情,还真不好说皇帝心里是怎么想的。”
秦诺道:“你是说,皇帝不信齐王真的愿意之藩,觉得齐王在玩手段,试探朝中人心?”
李寔点头称是,又道:“国朝新立,自然无旧例可循,但是依照前朝的规矩,在皇帝立太子之前,所有皇子都是要住在都城的,这一点当今不会不清楚,朝中文武也都清楚。不过这都是我的猜测,毕竟,当今开国之君,改一改前朝旧例也不算什么。”
秦诺叹了口气,“皇帝立储君,储君太过有野心,他会觉得是一种威胁,但储君若真的对那个位置没有想法,皇帝只怕又会忧虑,觉得是这储君无能。”
李寔点头道:“是啊。”
秦诺道:“可是依我看,齐王是真心想要离开许都。”
“那阿宓呢?”
秦诺摇头道:“阿宓怎么想的我不太清楚。”
李寔道:“她,应该是想离开这是非之地吧,去了齐国,正好可以把母亲接过去。”
秦诺听李寔的语气,总有些遗憾似的,“那表哥呢,表哥觉得这样不妥吗?”
李寔苦笑道:“妥不妥当,不是我说了算,我今天来见你,是想把阿宓托付给你,日后不管是在许都还是在齐国,你作为齐王府詹事,她有什么事,你总是能照应得多一些。”
秦诺点头答应,低头沉思一瞬,又觉得李寔今晚的言行总是有些怪怪的,尤其是最后的托付,总让他觉得不太吉庆,他犹豫再三,还是问道:“表兄,你最近没什么事吧?”
李寔一怔,便笑道:“我能有什么事,就是最近淮南又有流寇滋扰,皇帝的意思是想让父亲前去清剿,可是我想着,清剿完了,等朝廷兵马撤回来,那些人又会卷土重来滋扰地方,我想向皇上请旨,去镇守淮南。”
秦诺道:“那表兄此一去,岂不是又相见无期了!”
李寔道:“那有什么,说不定哪天我闲了,就直接骑马去齐国找你们去了。”
秦诺复又高兴起来,正好小童来报饭菜已好,酒也温上了,他便携了李寔往外间去用晚饭。
(转)
且说杜氏风闻淮安又有骚乱,想着李昶若真去了,不知又要多早晚才能回来,乐浪那一头还没了,府中老太太虽然不管事儿,但李寔近来却是越来越有主意了,见了她虽然依旧客气,却不再顺从,她越想越发愁,等晚间李昶一回房,她就忙不迭地问道:“老爷,这次淮南骚乱,圣上又要派老爷前去平乱吗?”
李昶往榻上一坐,便动手来解外袍的衣衿,他人长得胖,就比旁人更怕热些,杜氏忙上前帮他宽衣,等他甩掉外袍,才捻须说道:“淮南自来容易生乱,子实说平乱不足以治其根本,他想去淮南镇守,我还在想。”
杜氏听说这个,心里登时欢喜起来,脸上却不敢流露,她顺手拿起一把团扇在旁边给李昶扇着,又让丫鬟去取解暑的汤水,“老爷是怕大郎年轻,应付不了那边的乱局吗?”
李昶道:“淮南说到底也没甚大事,不过都是些宵小之徒,以子实的才干,应该是能应付。”
杜氏故意笑着说:“那老爷就是舍不得大郎了,想老爷从前教训起大郎从来不手软,看得我们都心疼不已,现在老爷也终于体会到我们这些做母亲的心了,也知道心疼孩子了。”
李昶道:“俗话说慈母多败儿,做父亲的,自然更不能太心慈。”
杜氏道:“老爷如果真的不放心,就向朝廷请旨,让别的谁去镇守就是了,子实去年虽然跟着老爷在军中历练过一番,但毕竟年轻,真要让他只身前往那民风彪悍之地,就是妾身此刻坐在家中想想,也觉怕得慌。”
丫鬟奉了解暑的绿豆汤,李昶端起来一口气喝完,把空碗递回,接过杜氏递来的帕子擦了嘴角,才又接着说道:“其实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子实现在还年轻,去淮南领几年兵,等再重返许都,就不是京中那些只会舞文弄墨的公子可比了。”
杜氏听李昶的意思,还是想让李寔前往淮南的,走了个不好相与的李寔,李昶向来又肯听她的,到时候那边结果了徐氏,就算消息传到淮南,李寔又能如何,等李寔回来,李昶早被她哄好了,自然就万无一失了,想到这里,她丢了团扇,绕到李昶身后,轻轻替他按摩起来,“妾身妇道人家,老爷说的这些也全不懂,只知道心疼孩子,若是淮南大郎非去不可的话,妾身想着,老爷可派一可靠又稳重的年长副将与大郎一同前往,这样真有什么事儿,大郎也不至于无人商量。”
李昶沉吟道:“你说得倒也在理,先不提这件事了,你前两天说赵王妃请你过府去,可有说是为什么事?”
杜氏看李昶的神色像是高兴的,便试着说道:“也不是什么大事,赵王妃只是说很喜欢我们家玉儿,让妾身带玉儿过去走走。”
李昶心思何等机敏,从杜氏的口风中便听出了一丝端倪,“赵王世子跟玉儿年龄相仿吧?”
杜氏想了想,装作不经意道:“好像是比玉儿略小两岁吧。”
李昶意味深长地看了杜氏一眼,“你不会不知道赵王妃打的什么主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