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凭妻贵+番外(81)

作者:秋雨冷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让堂堂郡主非卿不嫁,这安宁郡主是要害死他么?别说他已经娶了妻,就是还没有娶妻,凭他一个寒门进士怎么有资格娶皇亲国戚。

文帝看着举止自若的周尧成,面上不改,心里却是满意的。这人除了出生低了一点,不管是那方面都让人很满意,尤其在女色方面。想必安宁那丫头也是看中周尧成不好女色了,他和太后远中的那些世家子弟虽然出生够了,但没有一个能有这人这么洁身自好的。

即使有,有的是定亲了,还没定亲的以安宁的性子又不合适嫁过去。即使他是皇帝,要指婚也是希望结秦晋之好而不是反目成仇。

“既然如此,那你就去黍地吧。”文帝心里难得愧疚,他还是另想办法补偿下吧。

听得文帝这言, 周尧成赶紧谢拜道:“微臣遵旨。”

文帝很是满意周尧成的反应,又继续说道:“安宁是太后最喜欢的后辈,行事霸道惯了。在太厚眼里,安宁是没有错的,有错事只能是旁人的错。”

周尧成低下头沉声道:“微臣明白。”

“起来吧,委屈你了。”文帝站起来又下台去拍了拍周尧成的肩膀。他虽然也是有心让周尧成去历练,但这事一出看在外人眼里少不得有人落井下石。

“臣不敢,能得陛下信任是微臣之福。”周尧成低头苦笑,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他虽是受了安宁郡主的无妄之灾,但有太后在,他是不能待在京城了。

何况陛下既然已经开口, 那就说明陛下对自己是有所安排了。皇帝金口一开, 哪有他挑剔的份儿。

出了宫,周尧成回到家,也没有对周老头和宋氏透漏,他将要外放的事。只是回房休息了,周尧成才把这事说给晏青予听,不管是要和他一起外放,还是留在京城伺俸爹娘都要她早做打算。

他在翰林院看了些资料,知道这黍地乃是边疆重地,是镇北王的封地。因这封地贫瘠,风沙大种不出粮食,还要担心外族的侵犯,所以先帝直接把这地方封给了镇北王。

虽然不知道皇帝打算让他做几品官,但看这地方就知道这做事不好办呐,也不知道这封地的主人好不好说话。

晏青予一听懵了,他夫君是是堂堂探花郎,却要外放出去。虽说在翰林院不受重视,但翰林院是条金光大道啊。这外放出去,天高皇帝远的,想回京城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夫君,这是怎么回事?怎么突然会外放了,只有夫君一个人吗?”晏青予回过神来连忙问道。

想来也知道这外放的地方肯定不是什么好地,否则也轮不到夫君去了。她肯定是要跟着一路的,这一去还不知道有没有回来的机会。

周尧成一言难尽的看着他媳妇,把这事简单的说了一下。

晏青予也无语的看着男人,她夫君是什性子她还不知道,除了翰林院就待在家里,哪有什么功夫去认识安宁郡主。

恐怕也只有那次殿试游街了,晏青予突然想到她那天碰到的那隔壁姑娘,心里有点不可思议。

这京城果然不合适他们,走,必须走。

外放苦就苦了点吧,至少她男人还是她的。

第七十五章

文帝这两天一直在考虑翰林院进士的安排,单独外放探花郎就太明显了,这事一打听就会牵扯到安宁,这要是在京城传来了,太后那里又要闹了。

而且外放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这位置一个萝卜一个坑,合适的地方也没有几个,总不能让人外放去做县令吧,官小了不合适做事,这可不是他的初衷。

和吏部通了气,文帝定了黍安这地,其他富庶的地方有太后盯着周尧成肯定去不了,而且那些地方也不容易出政绩。黍地这地方虽然穷了点,但有镇北王在那里坐镇,也不容易出事。

周爱卿家底薄,又没有人手,文帝担心把人外放到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地方成不了事。

太后一直惦记这事儿,每天都要催一次。这天皇上下朝后,太后又来催了,皇帝想着也该给太后一个准话就。

于是,文帝去寿康宫请安的时候,当太后问起周尧成的去向后,文帝就直说了:“朕准备将周尧成放到黍安去。”

“黍安?那不是老六的地方?”太后惊讶道,太后不是一无所知的妇人,要不然她也不会做到如今的位置。她就算迁怒周尧成,但也没想过要人的命。

她只是想断了安宁的念头,要是要人出了事反而更会让安宁一直记着,她这个做外祖母的反而成罪人了。

“那边疆重地民风彪悍,探花郎一个书生恐怕不合适吧。”太后怀疑的看着皇帝,担心他是不是说把人外放到那里,让她求情的。

文帝顶着太后怀疑的眼神,脸色不变,信誓旦旦道:“母后,你放心吧,有皇弟在那里,不会出什么事的,这要是换了其他地方,周爱卿没背景没人手的,朕才该担心了。”

见皇帝注意已定,太后也不好说什么,毕竟是她开口要把人放出去的,“对了,黍地苦寒,想必周卿家的家眷不会跟着一起吧,这顶梁柱不在家,难免有人落井下石,皇儿,你看着不要让人受欺负了。”

文帝见太后开口了,笑道:“母后放心,朕知晓。”

打定注意,文帝就叫过吏部跟内阁一起来商议,定下这群新科进士的去处。

不过新科探花郎的去向,却是让人大吃一惊。这周尧成竟然被派到了镇北王的封地去了。虽然由从七品编修到升从五品知州,这是明升暗贬啊。你看那江编修也是外放,同样是知州,一个是边疆苦寒地,一个是繁华油水丰富的地方。

谁不知道边疆那地方民风彪悍,而且那地方风沙大不怎么种出粮食,要不无论是先皇还是皇帝都放心镇北王呢,还不是因为这粮草问题。

难不成探花郎还有办法种出粮食不成,这可真是天大的笑话了。

虽然有人嫉妒周尧成升官升的快,但想到待在京城,说不定一两年就能上去了,而周尧成说不定就要一辈子待在黍安了。

就算是五品官又如何,在黍安那地方一不小心就会没命了。

在众人惊讶起疑的神色中,周尧成坦然的受了调令圣旨。

周尧成不是世家出生,在朝中又毫无根基,这五品官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别看皇帝对他的印象不错,在下次会试的时候他如果还只是个七品官,说不定皇帝就会忘了他。

虽然黍安这地方和别的地方比条件是差了点,但毕竟官职摆在那儿,除非他犯下大错才会降职,不然这一辈子最差也就是做知州了。

翰林院有人对周尧成比较轻慢,还担心他抱上皇帝这条大腿后算账,结果听到皇帝下的圣旨松了口气,灾乐祸的上前宽慰周尧成。

对着其他人眼里的同情,周尧成丝毫不放在眼里,他能从大林村那偏远的地方走到京城朝堂,这么多年他都熬过来了。这未尝不是个机会,正是因为黍安这地方条件太差,等他做出了成果,这功绩才更让人震撼。

而且他听说这镇北王是个爱民如子的,想必高高在上的王爷也不至于抢夺他的功劳。

对周尧成这次外放的地方,百官议论纷纷。江宥霖也在和他爹讨论这事,“伯华,对这事你怎么看?”

江宥霖叹了口气道:“恐怕皇帝对周兄寄予厚望吧,他是做实事的人才,而只有越穷的越难治理的地方才更容易出政绩。”不像他外放的地方繁华,但内里地方豪强勾结,即使他被靠江家也不能轻易动,强龙不压地头蛇。

江海满意的点点头,他最得意的不是做上刑部尚书,而且有江宥霖这个嫡长子,江家后续有人了。世家又如何,没有令人信服的领头羊,再强大也只能令人宰割。

“不错,你看的明白。也是为父拖累了你,有我在,陛下肯定是不能让你轻易出头的。不过这样也好,这代表陛下还看中江家。”只有陛下还愿意重用江家,才不会让他们在朝堂上当个靶子。

“如今江家这样正好。”江宥霖皱眉,不到迫不得已,他是不愿意踏入皇子们的斗争中的。

除了那些了解文帝的老臣们,知道文帝这是对周尧成抱有期待,虽然他们也不知道皇帝怎么就看上一个探花郎了。

不过大多数人都等着看周尧成的笑话,尤其是羡慕周尧成一步登天的人,毕竟有的在翰林院待了几年都没有升过一次官,而周尧成这次却是连跳两三级,让他们如何不嫉妒。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