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学了几句皮毛,就拿出来乱用!……糍粑都堵不上你的嘴,再不吃,可就凉了!”
这点心是夜市的街摊上的糍粑团,这糍粑团是南人的手艺,用糯米粉揉的,里面还有一点点桂花。沁着米香的团子下了油锅一滚,炸得劈啪作响,趁着油还热的时候把糖一股脑倒进去,浓烈的甜味沁透半条街,不必说吃,便是伸着脖子嗅上一嗅,也能让人的脸上现出陶醉的神情。
琦珏听了这话,把点心送到口边,轻轻咬下,糍粑团外凉内热,咬一个小口出来,滚滚的热气就冒了出来,妤儿也在咂摸着口里的滋味,真甜!
花灯下依旧是人来人往,少年站立不动。
他从小养尊处优,一向心高气傲,凡是自己看中的东西,断没有拱手让给别人的道理,此刻他心气还是甚高,可细细思量,竟消减了大半平日的戾气。妤儿的背影越来越远,早已消失在那灯火阑珊之中,他却依旧定定地望着。
耳旁传来一声喊:
“小主子!可算是找到您了……”
少年觉得有些煞风景,他设计让两个跟屁虫离开自己片刻,却不想他们如此死缠烂打,这么快又寻到自己头上:
“庞保、刘成!你们让我自己静一静不成吗?”
少年的脸上显出厌烦来,这二人比少年年纪要大些,却对这少年毕恭毕敬,其中那个叫庞保的说道:
“小主子饶了小的吧!这次偷偷出来,已经是小的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和小主子耍了,这万一要是有点闪失,娘娘她——”
他话音还没落下,便看见身旁刘成那警告的眼神,马上意识到自己失言,赶忙改口:
“是夫人……夫人她不会饶了小的……”
刘成也是摆出一副笑脸:
“小主子,回去吧,回去吧……”
行人来来往往,热闹非凡,有人点燃了花炮,那花炮飞升到天空中,炸成一团星云,那各色的烟火,像是银河里数不尽的星星,刷刷地朝地面落下,空中来了一场璀璨的流星雨。半个天空都被点亮了,人们争相观看,又是笑,又是跳。
少年也抬头望着烟火,他带着微笑,依旧不说话,一阵清风拂过,他的袖摆微微而动。庞保刘成不敢造次,在一旁静静地守着。
作者有话要说:嗯,我坦白,求从宽,“猴子身轻挂树梢”这个谜语不是我想的,是红楼梦里的,哈哈
为了营造一种“故弄玄虚”的感觉,我特意绞尽脑汁,选了这三个谜语,它们是三条谶语,预示了之后的一些情节。
第9章 朱常洵
夜深了,紫禁城里一片寂静。
逢到这元宵佳节,宫内本该是大肆庆祝一番的,然而这些天万历皇帝感了风寒,太医说需要静养,庆祝活动便没有办。
王皇后在宫里笑吟吟地看长公主朱轩媖玩耍,她是这皇宫里“温婉贤淑”的皇后,在宫里,上上下下都交口称赞她的贤德。
在郑贵妃受宠后,王皇后便被皇帝冰了起来。在王皇后怀孕的时候,皇帝的一字“妤”的赐名,表明了他根本就不喜欢她生下儿子。极度痛苦下,王皇后小产。自此,这位“贤良”的皇后似乎有了些“觉醒”与“反叛”。把皇帝赐名的字赏给宫女萧柔的女儿,这是她迄今做过的最疯狂的事,这根本就是一次胆大妄为的挑衅。
她有些病态的,希望他能注意到自己,哪怕是他发怒,哪怕是他发疯,甚至是降罪于她,只要他能再多看自己一眼,这样疯狂的举动又有什么关系……可比希望渺茫更悲惨的是无望。任凭王皇后怎么折腾,万历皇帝依旧一心都扑在万贵妃身上,他似乎比王皇后更在乎“皇后贤德”这一荣耀。□□朱元璋和马皇后的伉俪情深至今依然传为佳话,大明的君王很少有废后的,倘若动了这个打算,满朝不省心的文武大臣马上就会一拥而上,唇枪舌剑……他是怕这些无端的事儿的,与其这样,倒不如容忍她的叛逆,冰着她,让她像一尊佛爷一样地摆在坤宁宫的大殿里。于国于家于自己,这都是一个极好的选择。
他最终“勉为其难”地给了她一个女儿,且还是那尊贵的皇长女,这样一来,也算是里子与面子上都过得去了。
如今皇帝还是日日在郑贵妃的翊坤宫长留,而王皇后如今也不再成天自怨自艾,以泪洗面了。自打有了女儿,她不再是“窗前独坐,我与灯儿两个”,她偶尔还是会咬牙:
“郑贵妃……你不得好死!”
郑贵妃名叫郑嫱,是北京大兴人,万历初年,正值十四岁的她入宫做婢,只用了两年时间,她便让青年的万历皇帝为她神魂颠倒,她是全紫禁城里唯一敢当中摸万历皇帝脑袋的妃子,仅凭这一点,她便是空前绝后,睥睨六宫。
她的儿子朱常洵不过是皇三子,却子凭母贵,母子俩在皇宫里炙手可热,成功地碾压了包括王皇后以及皇长子朱常洛在内的所有对手。如今郑贵妃与朱常洵在宫内的地位,无人能敌。
“皇上,该吃粥了。”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郑贵妃笑吟吟地拍手,十二个丫鬟端来了十二种备选的粥来,有稻粥、红豆薏苡仁粥、凉谷米粥、蒸糯米粥……万历皇帝苦着脸:
“朕不想吃,拿走拿走!”
明宫奢靡之风盛行,中后期尤甚,万历皇帝平日里早餐便有十二道菜,中午是二十四道,还不包括甜点主食与汤水,这些菜品皆是山珍海味、浓厚肥美、大鱼大肉,吃得多了,便会时常不思饮食。
郑贵妃有些恼怒地望着那十二个宫女:
“没用的废物!皇上龙体金贵,需要好的晚膳!你们做不出让皇上有胃口的粥来,要你们何用?”
郑贵妃当即就吩咐她的女婢女梁嬷嬷,把这十二个宫女拉下去每人打三十闷棍,接着送到司礼监听候处置,宫女们吓得浑身发抖,却也不敢丢掉手中的托盘,一时间寝宫里满是杯盏震颤的声音,万历皇帝赶紧喝止:
“爱妃何必如此……朕吃,朕吃就是啦……”
郑贵妃听了,紧皱的眉头顿时舒展了:
“正是呢……皇上便是身体再康健,再不在乎自己,也得为臣妾而着想呀……”
万历皇帝最终选了一碗松子菱芡枣实粥,郑贵妃大喜过望,亲自端来吹凉了,万历皇帝咂摸了几口,忽然笑着说道:
“这粥吃起来倒是香甜,洵儿上了哪里?不知他可曾吃了晚膳?”
郑贵妃心里咯噔一下,然而表面却依旧装作波澜不惊的样子,她那白嫩的手指划过万历的唇角,将他嘴边的一粒米揩干净:
“洵儿此时已经歇息了,这些天这孩儿早早就会睡下……”
万历皇帝一听此话,几欲起身:
“早早就会睡下?这怎么可以!‘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他不读书,怎么行,我得去看看!”
郑贵妃大骇,又推说这些天这孩儿简直是不要命地读书,累得厉害,头也有些痛,这么一说万历皇帝更是紧张,直说这孩儿不会是生了什么病吧?更是要瞧。郑贵妃手忙脚乱,她几乎是把万历皇帝按回了龙床:
“天色这么晚,皇上何必还让他起来?有什么话,明天说便是了……”
万历皇帝看着郑贵妃,脸上有着笑意:
“你呀……洵儿那孩子,你也别太娇惯着他……朕,还有重要的事儿要交他呢……”
万历皇帝把郑贵妃的手放在他的手心,郑贵妃的双眸倏然亮起。
郑贵妃心里乱糟糟的:儿子朱常洵在夜里便不见了踪影,至今还没回来。
万历皇帝服了治疗风寒与安神的药,晚膳的粥也有安神的作用,他很快进入了梦乡。
夜漆黑,朱常洵在刘成庞保的簇拥下蹑手蹑脚地进了翊坤宫的大门,全宫的灯都熄灭着,朱常洵心里暗喜,他朝自己的卧房走去,喜滋滋地说:
“我说什么来着?我们这次是天衣无缝,神不知鬼不觉……”
他顾着说话,却冷不防撞在一个人身上,他抬头一看,顿时惊呆:
“母亲……”
庞保刘成顿时跪倒:
“娘娘吉祥!娘娘万福!”
郑贵妃气得脸色铁青:
“吉祥什么?万福什么?你们做出这等事儿来,我还怎么吉祥?怎么万福?洵儿只和你们几个出去,又没有别的庇护,万一有个闪失……还不如用一根麻绳套到我的脖子上,把我勒死!”